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描绘了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及游子思妇的离越别绪,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之意,抒发了珍惜青春年华,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怀,在艺术上独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
《春江花月夜》组诗共七篇,其主题皆围绕景物进行描写,借以表达相思之情。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仅限于此,更表现了对宇宙"永恒"的体验和人生的哲理思考,这种对宇宙万物盛衰之变的吟咏,也正是初、盛唐诗歌中常见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春江花月夜》全诗共三十六句,其中“月”是全诗的重要意象,总共出现了15次,不仅描写了月的自然之美,更是引发了诗人置身于月夜中对人生哲理性的深思,以及抒发了男女离别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的无限愁情。分析诗中“月”意象,能更好体味全诗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也是听觉艺术,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以培养学生听懂音高、节奏、力度、速度、情绪、调式、调性、和声的描绘音乐形象及主题内容中所起的变化与作用.我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在描绘形象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听懂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想象美,创造美。我在初三欣赏课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去领会、体验、感受、想象,适时地对学生实施美育。一、了解曲情,激发欣赏欲望。了解欣赏曲目的内容、形式、艺术价值是实施美育的前提。《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5.
诗歌、音乐与舞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联系密切、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艺术形式。《春江花月夜》亦是诗中有乐舞、舞中显诗乐、乐中含诗舞的典范。其诗篇浸润着深邃优美的意境,其乐章洋溢着空灵纯美的情感,其舞蹈传达着细腻唯美的韵律。文章从诗乐舞之间交融互补的角度出发,对《春江花月夜》的诗乐舞之美进行解读、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春江花月夜》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写春江月夜美景,写宇宙与人生之哲理,写普通人世间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编织了一幅完美的画卷。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本单元的鉴赏方法是"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单元教学重在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古典诗歌意境之美、情感之丰,领略诗歌手法之精、语言之妙。作为本单元赏析示例课文,《春江花月夜》的欣赏,  相似文献   

8.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由景及人,情景交融,由江天海月之景联想到宇宙奥妙,人生哲理,陡然转入思乡思亲之情,让深奥的思想瞬间落入尘世,有情有意,有悲有泪,炼成了一片奇光,已经是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该诗处处体现修辞之美,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9.
《春江花月夜》原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曲调创始于陈后主,艳丽为其特色。而张若虚的这篇名世之作却突破了齐梁以来的宫体诗的艳情圈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以春江月夜为背景,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了相思离别之苦,其中虽有些消极感伤情绪,但基调还是好的。它初步洗脱了宫体诗的浓脂腻粉,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尤以其艺术上的杰出成就,素为人们所传诵。  相似文献   

10.
浅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意境与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可谓千古绝唱。现从张若虚此诗中揭示的宇宙人生哲理这一层面,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作具体分析,力图展示它的独特魅力,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清末王闿运评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说:“孤篇横绝,竟成大家。”近人闻一多先生评《春江花月夜》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些赞美真达到了极致。然而从明代以来,文评家尽管对这首诗都是肯定的,但由于欣赏的角度和理解的程度各有不同,因而无论从内容或艺术方面,看法都不尽一致,甚或是互相抵牾的。就内容说,有人认为是“细致、形象而有层次地描绘相思离别之苦”;有人认为是“真实地反映出所谓‘大唐盛世’的现实生活中矛盾的另一个侧面”。就结构说,有人认为诗的后半部全是思妇之词;有人认为中间穿插有游子之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究竟应该怎样来理解这首杰作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奥秘呢?  相似文献   

12.
课型:欣赏课年级:七年级教学内容:欣赏民族器乐曲《春江花月夜》(选自人音版教材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八音之乐》)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相似文献   

13.
论《浮生六记》的情爱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恋情美、性爱美、相思美、情趣美、至爱美等方面,对《浮生六记》的情爱美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论述,从而揭示了作品表现的人的积极本质力量和人文精神。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审美价值,理应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在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4.
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堪称一代名篇,自其诗学价值发现以来,大批学者对其进行了美学、哲学等诸角度的分析。本文仅从其哀而不伤的生命基调及宏大的宇宙意识、韵律节奏的音乐美两点切入,以期能够在对《春江花月夜》的解读方面,迈出一小步。  相似文献   

15.
《春江花月夜》明净纯美的诗歌境界,预示着盛唐兴象的行将到来。兴象的准备,也就是说,意境创造的经验的积累,是由作者张若虚完成的。成功的意境创造使《春江花月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具有继往开来之功。  相似文献   

16.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集中体现在造景与寄情两个方面。造景是为了寄情,诗中的自然之景是人类情感的载体。读者透过一幅幅春江花月夜的自然美景,所感知的乃是人世间纯真美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内容时,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春江花月夜》,在其中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美和其他方面的作用也通过不同的手段充分体现出来。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宛如一幅秀美隽永的山水画卷。让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这首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以达到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  相似文献   

18.
《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全集的第一篇,属“四始”之一。关于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约有8说,即:“美后妃之德说”“美太姒之德说”“美文王之德说”“刺时说”“妇德说”“美世子娶妃初昏说”“婚歌说”“恋歌说”。综合察之,当以“恋歌说”较为切合《关雎》本意。这的确是一首描写黄河边一位青年男子热恋采荇菜的“窈窕淑女”并幻想与其成婚过上和谐美满生活的婚恋之歌。其艺术审美价值甚为突出,主要体现在比兴美、意境美、结构美、韵律美与风格美等5个方面。其思想与艺术价值影响后世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史上,有些文豪巨匠因创作了鸿篇巨制而名垂青史,而初唐诗人张若虚却只因《春江花月夜》这一“孤篇压全唐”的诗歌获得非同凡响的声誉,被视为“诗中之诗”,成为古典诗歌的名作,一直为古今读者所喜爱、传诵。笔者认为《春江花月夜》之所以经久不衰的魅力在于它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诗歌作为最凝练、最注重抒写人的心灵情感的语言艺术,在创作中必须运用"留白"艺术造就艺术"留白".诗歌的艺术"留白"具有独特的、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即艺术"留白"能够造就自由博大之美、难以言传之美、曲径通幽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