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孙岩  海洋 《新闻传播》2001,(1):36-36
开展舆论监督报道,最大的问题是后续报道难一篇报道一旦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那些被批语的单位或个人,有的就会产生抵触情绪,不配合记者后续采访报道,甚至暗中搞一些小动作,给报道工作制造各种各样的障碍,因此,在当前舆论监督难的环境下,如何使报道按照事件的发展及记者预期的目的有序地进行,就给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提出了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舆论监督报道的前瞻及策划应是一篇报道成功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2.
邓涛  强月新 《新闻前哨》2002,(11):18-19
一、创新经济报道模式要做好“入世”后的经济报道,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及时转变报道观念,同时注意做好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三方面文章,创新经济报道模式。思想性是经济报道的深浅标记。“入世”后,新的经济报道题材层出不穷,思想性成为贯穿于报道主题的命脉。《文汇报》上的一篇题为《中国土豆为何不敌美国马铃薯》的报道,着实发人深思。其文意如下:土豆在我国的菜市场上,历来是低价值的。但中国土豆,是从土地到菜篮子,美国马铃薯却“千锤百炼”身价增;中国土豆,风吹雨打不穿“衣”,美国马铃薯,离开土地“孵空调…  相似文献   

3.
客观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法之一。外国新闻报道有三种手法,即客观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其中历史最悠久、被几代人最常用的手法还是客观报道手法。这种手法,自然也被引入中国,成为中国新闻工作者最常用的一种报道手法。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把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即那些揭露性、揭示性的报道)相对应,认为,正面的就是表扬的,反面的就是批评的。其实,对正面报道不应理解得这样窄,正面报道主要是指一种基调,一种报道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5.
凌翔 《军事记者》2006,(5):6-6,14
大到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都需要一股精气神儿。所以,正面报道理应成为新闻宣传的主角.以鼓舞斗志,振奋人心。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报道内容要引入人胜,生动活泼的报道形式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深度报道又称之为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或分析性报道等,和一般新闻报道相比,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深入的报道方式。它不仅向受众交待所发生的新闻事实,更侧重于揭示、说明新闻事实所产生的原因、发展过程,新闻事实背后的新闻以及最后的结果,从而给人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纪楠 《青年记者》2007,(14):53-54
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报道形式。在新闻界,调查性报道是备受重视的新闻品种之一。以美国为例,在1917—1992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调查性报道摘取了40%的奖项。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稳稳地奠定了其在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8.
调查性报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美国进入颠峰时期,此后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深度报道形式见诸各种媒介,被称为“报纸的希望”。1985年,普利策新闻奖开始设立调查性报道奖,目前,调查性报道的比重约占整个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三成左右,与解释性报道和客观报道三足鼎立。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报道发展到今天,报道形式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简要地说体现在由过去单一的一分钟新闻发展到系列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电视新闻直播报道、组合报道……报道形式更加丰富,电视的优势较之其它传媒更加充分地得到了发挥。这其中组合报道就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更能发挥电视优势的全新报道方式。一、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概述电视新闻组合报道是:围绕一个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报道的组合。它既可以是单条新闻的放大、扩展(消息+背景),又可以是多条相互关联的新闻的有机集合,从而做到对这一新闻主题或新闻事件全景…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报道,又被称为“参与式报道”、“介入式报道”,它是记者隐瞒身份并且转换成与被采访对象相同的角色,亲身体验后采写的报道。 纵观近几年国内报纸,无论是国家级大报,还是地方性报;无论是党报,还是生活类报纸,抑或是行业报,许多报纸都发表过生动感性的体验式新闻,一些记者因为敢入虎穴,采写了一系列体验式报道而声名远扬,一些报纸甚至把体验式报道当成了报纸的新卖点,藉此吸引读者的眼光。 随着报业的发展,报道形式不断出新。体验式报道作为近年来在新闻媒体上出现较多的一种报道形式,它在吸引读者关注的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新闻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形式,新闻的报道内容、报道方式、报道手段等必然要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邓涛 《新闻三昧》2005,(5):24-25
深度报道一词(in depth report),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在西方称为“解释性报道”,被认为是“任何人都不能抗拒的、一天比一天流行的报道趋向”。美英又叫“大标题后的报道”,在法国名日“大报道”。有西方学将深度报道的特征概括为:“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田伟  王虹 《视听纵横》2001,(4):15-16
从选材领域看,不光是党政领导、社会名流的重要活动,还包括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和连锁会议,都纳入了大时政范畴。如杭钢集团报道本属经济报道范畴,但省长去了,针对经济发展或省里某一阶段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要求,时效性强,影响力大,要闻感足,即便是经济报道,也可纳入时政报道范畴,这实际上也是拓宽了时政报道的选材领域。  相似文献   

14.
当今,电话连线报道已被新闻媒体广泛运用,特别是受到广播记的青睐。电话连线报道快捷、方便、高效的优势,彰显了广播媒体时效性强,以声音见长的特色。本就电话连线报道这一近些年来崛起的新闻采访手段作一个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5.
会”报道,一般都是各媒体当年报道的重大“战役”。可会议年年开,报道年年做,长久以来总是少有新意。然而今年“两会”报道,却让人耳目一新,全国不少媒体均有出色表现,有不少让人眼睛一亮的好稿子,也有不少引人回味议论的新观点。报道内容形式变化,背后的新闻观念变化更加耐人寻味。本文试以国家通讯社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①为例,作简单分析。一新华社今年的“两会”报道,按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会议报道、议案与提案报道、代表生活报道、相关评论。单从体例上看,与往年差别并不大。然而细读之下发现,报道角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文化报道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是什么?是轻歌曼舞,是风花雪月,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是成不了正餐的佐料,是永远排在政治、经济、科学、教育、卫生等报道之后的“老九”。如果把一张报纸比作一出大戏,那么文化报道似乎只能是这出戏里的龙套演员。  相似文献   

17.
彭化义 《军事记者》2002,(12):24-24
在我们读过的军事新闻学教科书中,是没有装备工作新闻这一课的。因为装备工作报道在军事新闻界和部队各级领导心目中真正引起应有的重视,是近几年才有的事。由于装备工作报道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报道的时间还只是近年才开始的,而从事装备工作报道的骨干队伍组建时间还不长,采写经验不丰富,使得目前军队报纸装备工作报道还存在诸多不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报道面较窄,报道思想较浅,报道内容较单,报道形式较呆板。因此,通过加强装备报道理论研讨和实践创新,尽快解决这些问题,对深化装备工作报道,促进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的部队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王学明 《青年记者》2006,(18):30-30
随着现代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媒体报道方式逐渐得以细化,近年来,调查性报道越来越成为媒体常用的一种报道方式。由此关于调查性报道方法的探索也成为了广大记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任志萍 《新闻界》2006,(3):52-53
很长的一段时期在我国,体育新闻报道星现着一种“大足球”倾向,各类体育新闻媒体都不约而同将比较大的报道空间和报道重点放在了足球项目的报道上,除此之外,互联网的体育新闻报道、都市报、晚报等,都给“足球新闻”留出了相当的版面。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为足球赛事新闻语篇,语料主要来自《体坛周报》、《足球》《足球周报》等报刊以及搜狐体育等网络的文字报道,不包括照片、图表、图像、声音等符号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类报道成了电视新闻的重头戏。由于经济类报道的抽象性同电视传媒形象的直观性的不相适应,无疑给电视记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它不像事件报道那样宏观展示,不像生活报道那样贴近观众,不如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反腐片那样引起广泛共鸣。因此,研究经济内在规律,发现新闻闪光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