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行高级中学物理课本第一册(必修本,人教版)第三章讲到“动量和牛顿第二定律”时,给出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原始表达式F=(mυ_1-mυ_0)/t并分析道:“如果一个物体的动量变化是一定的,那么它受力作用时间越短,这个力就越大.力的作用时间越长,这个力就越小.”为直观生动地验证这个说法,许多老师采用了如下的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2.
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遵循的规律之一,在中学物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三册中采用的是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教学实践发现.这种讲法由于没有实验基础,推导过程又比较复杂,并且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容易造成历史上动量守恒定律就是从牛顿定律推导出来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动量守恒定律有两种讲法:一种是传统讲法,即从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动量守恒定律;另一种是通过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动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第三册(选修本)课文中采用的是传统讲法.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传统讲法由于没有教师的演示实验,很多学生对导出的动量守恒定律缺乏感性认识,不利于学生顺利地去认识现象、建立概念与规律,以及应用规律去解决具体问题;再说,动量定恒定律并不依附于牛顿第二、第三定律,它本身是有实验基础的独立的物理定律.鉴于此,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学生分组小实验…  相似文献   

4.
第三编 动量、机械能、万有引力 1 动量定理和功能定理的应用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动量与冲量的关系、功和机械能的关系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个基本途径,无论用哪一种关系,都必须明确研究对象。用牛顿第二定律要明确是对哪一时刻列式的;用动量或机械能关系,要明确是对哪一段过程列式的。在研究一个过程时,如果符  相似文献   

5.
阐明指出对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形式进行实验验证的意义,并设计出该实验的两种具体验证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以牛顿三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是由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来的,但从历史看,动量守恒定律首先是笛卡尔提出的、惠更斯等人通过研究弹性碰撞验证的。而角动量守恒定律在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第二定律(太阳到行星的矢经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中就有所体现(即关于行星运动的角动量守恒定律)。这些都是牛顿概括三大运动定律的基础。另外,近代物理学表明,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完全适用于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微观、高速领域,由此可见,动量守恒定律,角动量守恒定律应看做是从实验室总结出来,比牛顿二定律具有  相似文献   

7.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二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探究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新课标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结合运动学的速度公式推导出了动量定理的原型公式.熟知,动量定理虽基于第二定律,但它的适用条件却较牛顿第二定律更加优越——对变力作用下的系统,采用动量观点,巧用动量定理解题,其优越性更加突出.现就用动量定理解电磁学问题列举三例.例1如图1,光滑平行金属导轨abcd的水平部分bcd处于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bc部分的轨道宽度是cd部分宽度的K倍.两部分水平轨道都足够长.将质量相同的金  相似文献   

9.
何永锋  潘学琴 《物理教师》2010,31(2):64-64,F0003
本文对动量守恒与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强调动量守恒定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对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普适性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期望为更好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提供一些素材.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的“定律”,一般是在对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加工的基础上 ,通过科学实验概括总结出的几个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着的变化规律 .物理学的“定理”,一般是在物理学“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推导论证得出的结论 .在经典力学中 ,牛顿第二定律和动量定理之间是什么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 ,是一条实验定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物体在力作用下产生加速度 ,使其速度发生变化 ,因而动量也相应发生改变 .若把加速度定义式 a=(vt- v0 ) /t代入 F=ma,得到 F= m(vt- v0 ) /t=(pt- p0 ) /t=Δp/t.所以牛顿第二…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