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透视法”是根据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读书经验总结出来的。华罗庚说:“应该怎样学会读书呢?我觉得,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究竟要看到书背后的什么呢?华罗庚进一步作出解释:“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原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关键,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而且还不妨进一步设想一下,如果书本t还没有作出结论,我自己设身处地,应该怎样去得出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一九六一年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在中国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向青年学生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对说:“……在学习书本上的每一个问题、每一章节的时候,首先应该不只看到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这是谈的学生读书应注意的问题。那么,老师怎么使学生注意好这个问题呢?回答是:应教会学生“看到书背后的东西”。“书背后的东西”是多方面的,本文只谈谈有关教师把教材“背后”的“求知方法”教给学生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中有不同的见解,现略举两例。书本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直接经验的总结,无需后人再探索,只需拿来即可。这样,省时省力效率高。这是一种人的见解。另一种人则认为,书  相似文献   

3.
汤姆 《家庭教育》2009,(1):23-23
我的语文成绩比较好。同学都希望我能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学习语文的。其实,我刚上小学时对语文的认识并不比任何人多多少,直到二年级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而那时,很多同学已经领先我很大一段距离了。那么我后来是怎样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呢?我觉得这还要从小学三年级谈起。  相似文献   

4.
功夫在诗外     
有位科学家曾这样怀念他少年时期的一位老师“我在念初中的时候,有几位教师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其是一位数学教师。他不仅精通数学,而且对于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晓,还会写诗。我之所以爱上数学,并且懂得应该怎样孜孜不倦地去追求知识,乐  相似文献   

5.
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这是温总理带给我的感悟,他曾经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  相似文献   

6.
正当我在读高中的时候,世界很清静。除了课本之外,电视和校门外的几个书店成了新知来源。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只能从书本上、从长辈的口中知道。世界简单明了,凡事和考卷上的题目一样,都有标准答案: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若高空中某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2,则该处距离地面的高度为多少?第一次鸦片战争为什么会发生?鲁迅回到故乡后,看到闰土时,想起了什么,反映了作家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读书时,听讲时,常常是面对一句话,或一个论断,一个命题,一个结论.大体是肯定性语句.然而,在读书时、学习时,还要不要思索一下,甚至疑惑一下呢?还要不要问几问呢?还要不要不那么肯定呢?  相似文献   

8.
读书时,听讲时,常常是面对一句话,或一个论断,一个命题,一个结论。大体是肯定性语句。然而,在读书时、学习时,还要不要思索一下,甚至疑惑一下呢?还要不要问几问呢?还要不要不那么肯定呢?  相似文献   

9.
数学教学中,老师总是会在新授结束以后安排学生做练习。当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干什么?是站在前面等学生完成练习?是漫无目的的来回踱步?当然不是!其实这个时候,应该是教师最忙的时候,教师应该走近学生的身边,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情况,发现学生薄弱环节进行纠错讨论,寻找学生作业中呈现的典型问题,作为新的课程资源。一、走近学生,了解学生解题在练习中,教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大概有多少同学还没有完成,有多少同学不会做,学生比较集中的错误在哪里?这些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题目,反馈时…  相似文献   

10.
回味一颗心     
摁下按钮,闪光灯一亮,巨大的屏幕又归于黑色。可仿佛,那些鲜活的色彩还在我眼前跳动,晃得我眼花缭乱。《墨水心》,刚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确实震动了一下。这是怎样的一部电影呢?定是与心相关。那墨水又代表着什么?我被这样一个奇妙的意象迷住了。  相似文献   

11.
我所谈的“背课”,意思是在上课前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一系列材料装在脑子里,记在心上,做到呼之即出。“背”学生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他们的个性品质丰富多彩。为了“知己知彼”,我常常在新学期接新班一周内将每一个新生的姓名、年龄、民族、家庭成员等有关情况以最快的速度记住,掌握了学生这些自然情况,既是尊重他们,与其心心相印,又能调动他们学习能动性,与其丝丝默契。不然,开学很长时间了,连自己学生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岂不尴尬?岂不贻笑大方?在了解学生个人情况上,应该懂得,我们看到多少张不同的面孔,便应看到多少种不同…  相似文献   

12.
质疑有法     
孙慧 《辅导员》2012,(18):30
质疑能力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能力,教师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质疑,还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生疑,并经过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一、围绕课题质疑。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往往可以使学生提纲挈领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或者直奔文章主题。例如学习《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我是这样激发学生质疑的:看到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学生便提出了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普罗米修斯怎样盗火?普罗米修斯盗火的结果怎样?  相似文献   

13.
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2009年2月底,温总理第一次租网民互动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人人都捧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真是充满了感动。因为我们平时说读书给人知识、给人力量,似乎已经是一个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的目的,材料和方法避免和消灭错别字,是语文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解决这个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情况。作者进行这个研究的目的就是想对于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进行一番初步的了解,企图了解一下:小学生写错别字的情况是否严重?严重的情况如何?到什么程度?从他们写错别字的情况中能否找出产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学习课文,对于文章的选材精当,构思技巧,语言艺术,以及文章欣赏等,老师都给我们作了详细地讲解,同学们也进行了深入地研讨,大家往往就认为一篇课文学习完了。其实这只是第一步的学习,还只停留在书本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还是死读书。我们还要更深入一层地学习,即联系生活学习。笔者就学习《中国石拱桥》一课,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学习《中国石拱桥》以前,我们对“桥”已有所了解,家乡小路大道上跨越河沟山涧的建筑物,那就是桥。但这还只是一种模糊的认识,还不能从科学上进行认识。学习了《中国石拱桥》以后,我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今天的教育是很失败的。因为,我们从小就被教错了。所以,我们要进行为国家而求学问,为社会分工而学技能利他、利群的道德教育。大家先要想想为什么读书,为谁读书?你们要反思一下。有些人也许会说,为自己找个饭碗而读书!这是多么卑鄙和渺小,多么无聊和可怜!你绝对不应该单是为找个饭碗而活着!找一个饭碗吃饭太简单了!拿个刀子,找个人随便捅一下,绝对一辈子有了饭吃,而且还有人伺侯,还有人为你做饭,睡觉时还有人为你站岗,你的东西一样少不了!那不就解决吃饭了吗?你为什么不干呢?因为我告诉了你,要学好生存的技能,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外国人,那应该是在上海读中学的时候,来了一位外教老师。对于我们这些只能在书本上了解外国的中国孩子来说,这真是充满了好奇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8.
正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的选择与设计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切入点,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在要求学生设计、提出问题之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充气雨衣的图片,学生一下被眼前的这个奇妙事物吸引住了,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了解的愿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了解充气雨衣的什么?你从画面里发现了什么?"学生:我想了解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的?我想知  相似文献   

19.
一、结合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探讨 我在化学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质疑、鼓励我们在钻研课本的基础上广读课外书籍。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或新见解。联系实际总会发现问题。不要以为书本上写的就一定都对,要敢于怀疑它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确。懂得书本上的结论和道理,还要追问人家是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我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于是,学生从教材出发提出了许许多多教材上提到而  相似文献   

20.
正事必有法,然后可成。也就是说,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有方法,还要是正确方法,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职业高中体育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能不能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应该怎样上?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面对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兴趣不仅是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还是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体育课是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