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介入高职英语教学,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摆脱传统教学模式,所学知识与职业岗位紧密联系,培养社会和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做到校企双赢。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称之为"企业介入式模式"。研究表明,此种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姜淑云 《成才之路》2012,(30):18-18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对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中职学校德育和企业文化更好地整合,培养出学校拿得出手、企业十分抢手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而采取的特定教育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应该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符合人才成长需求、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高效的教育培养模式。农科专业作为一种实践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关系到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农科专业的特点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农科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大批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人才,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现有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文章根据国内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现状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提出了高职特色"主拓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探索一条以社会发展为导向和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高职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5.
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是现阶段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使社会职业岗位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已经凸显。高校同质化发展严重,人才培养结构和模式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更为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需求的人才稀缺的问题越发明显。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对日语专业提出了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日语教学模式,培养应用技术型的日语人才。  相似文献   

6.
张树波 《考试周刊》2014,(30):160-162
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快速,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然而高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出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旺而就业率低的现象。本文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矛盾,分析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1-1-3-1"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科、资源优势,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我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把培养专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必然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为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各类院校必须加强人文教育,将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也由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全新的经济环境形势下,我国企业的党支部建设和工作也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进步,企业的党支部工作顺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新形势下与企业共同进步.本文对新形势下企业党支部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给信息人才培养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但高校相对封闭的办学模式、传统课程体系下培养的学生已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信息人才培养和企业间要求的供需矛盾,促使我们反思人才培养目标和做法。信息类人才培养的“3.5+0.5”培养模式,在大学本科教育中,利用了半年时间让学生在相关企业中去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成为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经济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高技能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传统的"企业内训"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当今我国高技能人才建设的需要。"校企合作"及"企业办学"这两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可以弥补传统模式中学校和企业两极分化、联系不紧密的缺陷。文章在对这两种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的基础上,为我国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企业需求出现脱节的现象。为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地方本科院校为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制定了服务地方区域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实现的措施。通过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为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以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改革逐渐呈现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为社会输送了大批的人才.然而,纵观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发展,就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而言,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问题,即人才的实践能力较差,缺乏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安排,人才难以在毕业后马上适应企业与行业的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通过探讨关于高校和企业行业联合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模式,提出符合市场经济导向与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方式,将有助于构建校企联合的新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企业与行业输送更多、更优质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结合青岛实践,本文就新形势下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提出几点思考。一、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转型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命题(一)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新要求经验表明,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支撑。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等国家提升和保持其产业、企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产业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特点,均对职业教育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国内发展看,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  相似文献   

14.
王淮庆  王玲 《文教资料》2008,(1):187-188
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学型高校共同探讨的课题.加强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合作的主体角度探讨了行业、企业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索了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需要,从理论层面上创新性的提出"T"型高职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理论,将系统探究如何完善高职院校职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引进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群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在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产生互动。通过社会、企业、学校联合培养,面向未来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综合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构建"T"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T"型复合人才的目标,为我国经济产业升级输送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6.
朱萍 《职教论坛》2005,(23):9-10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从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出发,对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如何建立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导致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对我国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带来了冲击.因此,要根据现代旅游企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途径模式等因素进行构建,积极探索高职旅游教育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最佳的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论21世纪复合型外语人才及其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国际交往的日益增多,为我国外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及以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国际交往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急需的外语人才是新型的、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面对这种挑战,外语专业本科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竞争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利用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对高校、企业以及政府三者间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寻校企合作实现机制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高职教育作为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中坚力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校企合作作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形式之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基础,是高职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创新之路。高职院校只有正视并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校企紧密合作的关键性问题,才能真正拓展和实现学校与社会相结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