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什成功连任,美国是否会通过武力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美国受访者担心,美国有可能陷入一场新的针对宿敌伊朗的战争。而英国《观察家报》报道说,美国军方的鹰派正在研究旨在消除伊朗核威胁的各种方案,其中包括“赌博方式”,即通过发动空袭行动,对伊朗核设施、领导层以及政治和安全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推翻伊朗现政权。  相似文献   

2.
兵书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着浓郁的信息化色彩的现代战争样式。先行的已不仅仅是“粮草”了。还有各方媒体舆论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战前作为。新年伊始,美“斯坦尼斯”号航母从华盛顿出发,与停泊在波斯湾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会合。两个航母战斗群集结海湾,还有各路重兵驻守和开拔、冻结伊朗银行资产.其样式极像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各项准备态势,波斯湾上空顿时战云密布。各界盛传美国赶在夏季来临之前对伊朗动武,有的则说美国不具备进攻伊朗的实力。新闻甫出,杀机已显,令中东局势充满各种可知和不可知的悬念。迄今为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美国历时21个月的9·11事件独立调查,最终把伊朗牵涉进来。7月22日,9·11事件调查结果的最终版本指出,伊朗与基地组织有染。而更让美国人担心的是,7月31日,伊朗外长哈拉齐证实,伊朗已经恢复了离心机的生产。制造大规模杀伤武器、与基地组织有染、支持国际恐怖组织、邪恶轴心……这些令人熟悉的指控,使人回想起2002年的夏天——当时,美国以上述罪名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进行舆论上的轰炸,随后,以一场战争解决了它对萨达姆的厌憎。美国近期对伊朗的强硬姿态,不免让人揣测:美国是否会像解决伊拉克问题那样,以武力消灭另一个“邪恶轴心”伊朗呢?伊…  相似文献   

4.
当美国把外交和军事力量都集中在伊拉克时,朝鲜和伊朗暂时被搁置在一边。但是,虽然在对伊战争之后,美国会立即把注意力都转移到两个它眼中的“邪恶轴心国”上,朝鲜和伊郎焦灼不安地等待美国将对他们采取的“反邪恶轴心行动”。  相似文献   

5.
兵书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着浓郁信息化色彩的现代战争样式,先行的已不仅仅是“粮草”了,还有各方媒体舆论表现出的形形色色的战前作为。新年伊始,美“斯坦尼斯”号航母从华盛顿出发,与停泊在波斯湾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会合,两个航母战斗群集结海湾,还有各路重兵驻守和开拔、冻结伊朗银行资产,其样式极像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的  相似文献   

6.
孙子 《档案时空》2003,(5):41-43
萨达姆是一名在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带领伊拉克人民卷入了多场战争,还发动了两场对中东格局乃至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战争:1980年开始的两伊战争和1990年由于入侵科威特导致的海湾战争。在8年的两伊战争中,双方死亡人数达100多万人,经济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至少推迟20至30年,并促使美国军舰名正言顺地进驻了海湾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是领土问题。由于中东历经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伊朗与伊拉克在帝国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两国边界长期无法说…  相似文献   

7.
虽然美、英等国一再强调,对伊朗的所有政策选项都在桌面上,包括战争。但外交辞令是一回事,实际政策又是另一回事。与伊朗开战不是一个好选择,尤其是在美国大选年2012年伊始,伊朗和西方的关系已经剑拔弩张。2012年也是美伊两国大选年。伊朗将在3月份举行议会大选。这是自2009年总统大选引发大规模骚乱之后的第一次全国选举。2月11日,伊朗伊斯兰政权将迎来自己的第33个生日。过去33年,伊朗一  相似文献   

8.
在1976年1月,首批80架F-14“雄猫”飞抵伊朗。然而,三年之后,这个国家爆发了伊斯兰革命。“猫咪”们发现一夜之间原来的盟友竟成为了它们新主人的敌人。不仅仅如此,一年之后,这些“波斯猫”更是卷入了和伊拉克那场漫长而血腥的战争之中。虽然他们(虽然在汉语中,拟人化一般用“她”,但是F-14的绰号为“雄”猫,所以,译者在此用“他”来指代格鲁曼公司最后的一只猫)的努力并不一定为外界所知,但是毋庸置疑,它们的作用是巨大的。和外界的报道相反,伊朗发现要想保持这批“波斯猫”们的服役状态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时至今日,只剩下了44架F-14还能保持飞行状态。而其他的,就沦落到作为备件提供者的地位了。  相似文献   

9.
速读     
政事伊俄核谈判:“最后一扇外交大门”伊朗和俄罗斯2月20日的核谈判除了达成“次日继续”的协议外,别无其他成果。这扇避免让伊朗遭受制裁的“最后的外交大门”也面临被关闭的危险。俄罗斯一直希望说服伊朗同意将铀浓缩研究移至俄罗斯境内,建立合资企业的建议,这一“俄罗斯方案”被国际社会认为是避免伊朗核问题升级的最后机会。国际原子能机构2月4日已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到安理会,但联合国在国际原子能机构3月4日召开大会之前都不会采取行动。在与俄罗斯谈判的同时,伊朗外长穆塔基也前往欧洲进行外交活动,并表示愿意和欧盟对话。一个村庄就这…  相似文献   

10.
伊朗总统内贾德3月2日抵达巴格达,对伊拉克展开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 这是近30年来伊朗国家元首首次出访伊拉克。上世纪70年代末伊朗发生革命之后,德黑兰和巴格达之间交恶。随后是美国驻伊朗大使馆人质事件和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两国一直没有正常的高层交往。因此内贾德的到访可以说是结束了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1.
“美国之音”从 7月 6日开始通过卫星从华盛顿直接向伊朗播放新闻广播 ,节目至少将会持续到 9月 3 0日 ,现阶段计划的制作费用为 50万美元。“美国之音”的这个波斯语新闻节目名为“新闻和观点” ,播放时间是德黑兰时间每周日晚上9:3 0— 1 0 :0 0。一些伊朗的特约记者将从伊朗国内向这个节目提供新闻素材。除了播报伊朗国内的新闻之外 ,节目中还将播出纽约和洛杉矶等地的新闻时事。美国的秘密战略是 ,通过广播海外新闻 ,刺激伊朗国民 ,鼓动反政府气氛 ,促使伊朗政府内部崩溃 ,诱使伊朗国民进一步反对掌握实权的保守派。另据报道 ,美国还将…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中,伊朗似乎总是处于紧张态势之中。实际上,这个裹着面纱的国度也有着另一面。中国读者希望从一本本伊朗小说中一窥伊朗社会的真相是的,伊朗也有文学。虽然关于这个国家的新闻总是充斥着阿亚图拉们的肖像和总统内贾德的演讲,或者就是流血抗议、核武器疑云、战争威胁和不再与世界互联的互联网。但伊朗仍然还有文学的存在。它和久负盛名的伊朗电影一起,构成了新闻之外的两个窗口,让人们一窥普通伊朗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伊朗是东方的文明古国之一,其主要民族为波斯人(又称伊朗人),是雅利安人的一部分(“伊朗”意为“雅利安人之地”)。伊朗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伊文字交往由来已久,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据我国伊朗学者张鸿年考证,伊朗文学作品传入我国的最早记载是在14世纪,即1348年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太(1304~1377)到杭州游历时,曾在运河船上听中国歌女唱一首波斯文的歌曲。后来有人根据伊本·白图太所作记录加以研究,确定其歌词是伊朗诗人萨迪的一首抒情诗。在明、清两代,萨迪的名著《蔷薇园》曾经作为我国穆斯林经院教育的辅助教材,进行口传心授。  相似文献   

14.
陈君 《中国新闻周刊》2007,(33):42-42,44
这支神秘而强悍的部队,是伊朗“反美杠杆”的中坚力量。它因此成为了美国政府的眼中钉.美国制裁伊朗的下一个锁定目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以色列和美国的战争威胁,令伊朗政府认识到,如果不在核问题上采取积极和友好的姿态,伊朗将冒更大的政治风险  相似文献   

16.
伊朗式抉择     
内贾德的民粹实验告吹,现在伊朗不得不在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作出抉择。如果奥巴马政府坚持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则可能将准总统鲁哈尼的改革前景扼杀在摇篮里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2004,(42):77-77
★《无人知晓》(日本)韩国选送的《太极旗》虽然是部战争大片,宏大的战争场面营造得也颇为真实,但是故事太过薄弱,而且对《兄弟连》的模仿抄袭太过明显,所以入选可能性很小。但《无人知晓》则很有可能替亚洲电影挣回一点面子。这部影片的导演是枝欲和是个拿奖高手。本片风格绮丽,惟一的缺点便是“东方色彩太浓”。★《会飞的乌龟》(伊朗)这部电影虽然制作方是伊朗公司,但实际是由库尔德人导演讲述库尔德地区的故事,所以应该算是一部伊拉克电影。本片故事不错,导演虽然够不上一级水准,但这部影片今年10月在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上已得到…  相似文献   

18.
华黎明 《传媒》2016,(17):92-92
伊朗剧变引人注目,无数的学者在探索这场发生在38年前的、颠覆了中东地缘政治的革命背后的原因和审视伊朗革命者创立的独一无二的、政教合一的政权模式。
  我40年的外交生涯几乎都与伊朗有关,在伊朗工作和生活了10年,亲历了伊斯兰革命的全过程和两伊战争结束后拉夫·桑贾尼领导伊朗的重建时期。作为中国驻伊朗大使馆外交官,我的主要工作是观察和分析当地的形势。伊朗的形势千变万化,对从事调查研究的工作者极富挑战性。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今天的网络和新媒体,使馆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传统媒体,我每天要浏览和阅读当地七八份报纸,跟踪电视和广播的新闻。我对伊朗的大众传媒和社会变迁感受很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6,(4):10-10
最近不断“语惊世界”的伊朗总统内贾德.这次是用行动让伊朗成为世界舆沦的焦点。随着1月10日伊朗启封核燃料研究设施.重新开始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研究。伊朗核问题又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1月16日.德国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一起商讨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  相似文献   

20.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以后,1979年10月2日,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巴列维被美国卡特政府接纳,同意他赴美国治疗淋巴癌,这引起了伊朗公众的愤怒。10月29日,霍梅尼发表演说宣称美国在伊朗的统治是一切不幸的根源,随后伊朗国内掀起了强烈的反美浪潮。“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这样的口号响彻首都德黑兰的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