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寻明  侯峰 《新闻知识》2004,(12):29-30
激烈的市场竞争必然催生竞争主体的营销意识。看今天的电视传媒行业,频道资源极大丰富,受众平均每7秒钟就要按一下遥控器——中国电视已走进了营销时代。营销,其目的是实现双方满意的交换,而其核心理念是在实现顾客需求过程中实现企业目标。陕西电视台从2002年到2004年通过调查受众收视趋向,分析电视业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2.
论文缩微     
媒体走向市场 是当前我国传媒 业最大的政治 喻国明在《南方电视学刊》第1期上撰文说,一谈到传媒为什么要进入并有效地占有传播市场,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指向的是经济。然而,对于我国的传媒业而言,这其实更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要求。什么是传播市场?从现代传播学的角度看,传播市场是建立在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基础上的。传播的竞争,就其本质而言,是传播媒体对社会和资源的分割、吸纳、竞争与维系。因此,失去市场,便意味着失去对社会注意力资源的占有。不言而喻,当一个有着政治追求的媒体在市场上呈现弱势化趋势的时候,其在政治…  相似文献   

3.
邢军  邢海峰 《青年记者》2006,(12):85-86
“注意力经济”的理论认为公众的注意力是电视媒体竞争的最大资源,更有人直白地称之为“眼球经济”:谁吸引到的目光最多,谁就可以成为市场中的翘楚。在此种背景下,活动营销成为电视媒体的首选,电视媒体纷纷行动起来,用活动吸引注意力,吸引公众和商家的眼球,塑造电视媒体品牌。  相似文献   

4.
当前,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成了最宝贵的资源,谁能从社会公众中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拥有了宝贵的市场资源。报刊竞争也是如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报刊市场竞争就是吸引注意力的竞争,就是报刊品牌的竞争。报刊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否在吸引读者注意力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品牌,成了市场竞争致胜的关键。报刊实行以创品牌为中心,以创意策划为  相似文献   

5.
在注意力高度分散的时代,特别是去年底我国加入WTO后,电视面临空前的挑战。应该看到,保持合适竞争对手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竞争优势,改善当前电视节目结构;有助于电视节目市场的开发,抬高竞争门槛从而遏制新手的进入。事实上,国内不少为人所知的节目品牌,追溯其品牌形成的背景,不难发现,不少品牌是以强行单向传播为主,缺乏媒介竞争的状态下诞生的。面对世界电视巨头的冲击,这些国产品牌是否还能继续生存下去?如何在激烈的媒介市场竞争中制定有效的竞争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是当前电视媒介从业人员所关注的焦点话题。根据迈克…  相似文献   

6.
杨群 《声屏世界》2001,(1):47-48
有人把电视传媒间的竞争称作“眼球竞争”,笔认为,频道竞争其实就是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电视节目只有吸引了受众的注意,才能给各电视台带来高收视率和高广告额度,才能产生较大的公众影响力。因此,笔认为,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将有助于各电视台提高收视率,扩大传媒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在电视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各大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也是愈演愈烈。而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要想在这场竞争中获取胜利,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创造优秀的节目和品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这场竞争中,如果说电视节目的创作、制作是练兵的话,那么电视节目的编排就是排兵布阵,因此,电视节目编排直接关系着电视媒体的成与败。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电视节目编排的理念以及如何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市场竞争是商品进入买方市场之后的必然结果,报业市场亦然。所谓报业市场竞争,本应泛指其一切产品的市场竞争,而本文仅取其狭义的概念,即专指报业的主打产品——报纸——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9.
市场竞争是商品交易进入买方市场之后的必然结果,报业市场亦然。所谓报业市场竞争,本应泛指其一切产品的市场竞争,而本文仅取其狭义的概念,即专指报业的主打产品——报纸——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伴随着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各媒体的市场竞争形势十分严峻,市场给各电视企业的竞争压力很大。与此同时,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和手机侵占了电视的观众资源,电视媒体频道数量也激化了电视企业的内部竞争。基于此,如何提高电视形象包装和更好的体现电视包装特征等问题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工作者研究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电视形象包装的特征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注意力稀缺时代的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将商品交换的概念引入到对人们看电视这一行为的分析中,那么以电视台为主的一些电视节目提供者,就构成了商品交换的卖方,电视观众则构成了商品交换的买方, 各类电视节目则是卖方出售的商品,买方在这里支付的是时间和注意力而不是一般形式的货币。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相一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节目市场同样也经历了从节目供给相对不足、节目需求相对过剩的“卖方市场”向节目供给相对过剩、节目需求相对不足的“买方市场”的转变。对受众,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成为“买方市场”时代各电视机构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场争夺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世界经济进入了注意力经济时代,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成为最宝贵的资源,谁能从社会公众中吸引更多的关注,谁就有了宝贵的市场资源。厂家搞促销,做广告,都是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力,树立起自己的形象,扎根于人们的心中,使人们一想起什么品牌的广告,就知道是卖什么的;相反,生活工作中需要什么东西也知道购买何种厂家、何种品牌的产品。期刊的竞争也是如此。期刊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能否有一个明确的标志,让读者过目不忘,就成了市场竞争的关键。而这个标志,就是期刊的品牌。期刊品牌的内涵构成期刊品牌不同于期刊名称。期…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的中国,具有政治人文性和企业经营性双重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单一依托频道资源占据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下,电视媒体面临着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开始进入电视营销时代。而在众多的营销手段中,活动营销(事件营销)逐渐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中国,具有政治人文性和企业经营性双重属性的中国电视媒体,单一依托频道资源占据竞争优势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规律下,电视媒体面临着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开始进入电视营销时代,而在众多的营销手段中,活动营销(事件营销)逐渐成为众多电视媒体经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向飒 《青年记者》2004,(9):82-83
目前,中国有3000多个电视频道,电视频道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牌的竞争。如今的观众已不再是受教育,他们以消费的身份挑剔地对电视节目乃至频道进行选择。如何通过整体包装实施品牌营销,吸引观众注意力,成了摆在电视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国际各名电视机构每年要用频道广告收益的5%~20%投资于频道整体包装与品牌营销。在中国电视媒体走向国际化的今天,电  相似文献   

16.
李萍 《新闻前哨》2005,(9):18-18
媒介的竞争说到底是对注意力的竞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特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你的注意力”。在市场竞争中不难发现,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已成为当下传媒个体间竞争加剧的动力。而注意力能否成为恒久的资源,取决于信息源的影响力,也就是媒介品牌竞争力。可以说,争取“受众注意力”是打造媒介品牌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电视与策划 从我国电视20多年的发展来看,中国电视经历了节目竞争阶段——栏目竞争阶段——频道竞争阶段的历程。目前,中国电视已处于频道竞争阶段,各地观众能够收看到的频道已经增加到30—40个,频道竞争究竟靠什么取胜,是每个电视人不得不思考的现实问题。我们认为其核心是策划。一个频道给人的是一个总体印象,这个总体印象不是某一个栏目或节目可以担当的,它需要总体策划。因此,可以说,电视已经进入了策划时代,办电视离不开策划。 从省级电视台的生存现状来看,目前,各省级电视台大多处于一种内外夹击的境地,一方面…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竞争日趋激烈,央视、卫视、城市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地方专业频道所形成的四大竞争方的角力将更加白热化。一般认为前三者构成目前中国电视市场的三大主力军,而地方专业频道的发展走向则相对不那么引人注目。事实上,近几年,地方电视专业频道的发展.不乏鲜活的成功范例。由于地方专业频道。三不靠”的市场定位,使其更加注重媒体产业化的属性,在不少地方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已进入注意力经济时代。就拿电视来说,目前我国约有3000个频道,观众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180分钟。其中更换100次频道,这就意味着观众注意力高度分散。电视媒体竞争,新闻无疑是主战场。那么,电视新闻大战,以何取胜?有什么东西能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电视新闻上呢?当然有许多东西有许多办法,但有一种稀缺的新闻资源很值得我们去开发利用,那就是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不可预知性”。让我们先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构建电视品牌频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学 《视听纵横》2006,(1):21-2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的电视事业发展迅猛,近4000家不同级别的电视台在各自的平台上展开竞争,竞争的范围包括同类和不同类的媒体,特别是省级卫视的生存环境更趋艰难,不但要跨区域和其他卫视频道的竞争,而且还要接受来自中央和市级电视频道的挤压,这种白热化的拚争,造成了观众注意力高度分散,观众不再是单纯被动的消费者,而走俏为各家电视台拚命争夺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