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840年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无情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列强的入侵,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鱼肉百姓,践踏国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怒反抗.  相似文献   

2.
19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东北铁路的开通,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东北的争夺转向了以铁路为主.在列强眼中,争夺铁路的价值绝不限于铁路本身.利用控制铁路的便利条件,就可以进一步地掠夺铁路沿线周围地区的农业资源、矿藏,在沿线城市开设工厂,扩大对本国商品的倾销等.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在政治上也可以控制该地区.  相似文献   

3.
美国与辛亥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争夺投资权益为特征的列强对华经济浸略和政治控制,步步加紧。腐朽软弱的清政府在列强的逼迫下,步步退让,全面屈服。深重的民族危机激化了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而最终使清政府与民族资产阶级沟矛盾以及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达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这次革命与列强的在华利益息息相关,而列强的态度也直接关系着革命的命运。一般来说,列强对革命的态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维持清政府的存在以保护其既得利益;一种是施展两面手法,助长混乱以进一步夺取权益;一种是希望中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尽快稳定社会秩序,保证列强在华权益不受损害。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态度仅为某些国家所一度持有,而不管各国取哪种态度,则都是以其自身的利益为依归。  相似文献   

4.
一、创建背景 自执掌中国政权以来,满清政府一向以天朝大国自居,然而,鸦片战争的无奈落败与《南京条约》的耻辱签署,使满清政府在面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日 益深感屡次与帝国主义各国列强交涉时由于语言不通、文字隔阂对国家主权利益所造成的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5.
童锋  夏泉 《兰台世界》2020,(3):146-149,160
民国时期,西方列强退还庚款旨在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西方列强有不同的应对,却暗藏着相同的动机。西方列强一直将远东地区作为利益博弈的主战场,因此一个渐进式改革的民国政府才最符合他们的外交战略。民国政府、地方军阀从维护政权和阶级利益角度迎合西方列强的退回庚款的反应,并从中调解教育界的反抗言行;中国教育界以强硬的姿态据理力争西方列强退还庚款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从客观上发展了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了中国教育界人士民间外交意识的觉醒和中华民族独立意识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清朝末年,资本主义列强联合侵华,是为了在中国这个地盘上扩大它们各自的利益.即便是输入文化、译印书籍方面的权利,列强也是不肯让步的.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  相似文献   

8.
《档案天地》2008,(1):F0003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不断要求扩大在中国所取得的权益,加紧滋扰和侵夺中国沿海港湾,或深入内地攫取路矿资源,或披着合法外衣从事各种非法贸易活动。清政府为维护主权和尊严,与帝国主义列强进行了一些斗争,颁布了一系列防范性的法令条文。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受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王宠惠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废约思想。王宠惠认为,对于旧约要予以承认和遵守,对国际公法要严格遵循。由于不平等条约存在诸多弊害,并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他提出要通过多种有效途径进行废除。为了实现废约目标,王宠惠积极参加国民外交运动,与西方列强交涉领事裁判权,促成中英新约顺利签订,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与西方列强的交涉中,王宠惠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态度,迫使西方列强做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使中国收回了部分权益。但由于受诸多历史因素的限制,他的废约思想及实践也存在对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和抱有幻想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并借用宗教巩固统治.杨秀清1854年致函英国使节时表示:"天国自起义兴师以来,所行所为,皆遵天父天兄圣旨."太平天国时期,中国大门已被西方列强强行轰开,清朝廷与列强的外交关系又长时期陷入僵局,此时太平天国政府的外交公文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无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末,而民国的建立和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一度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契机.在国家积贫积弱的背景下,一批具有先进眼光和思想的地方士绅,也以实业救国为号召,积极兴办企业.  相似文献   

12.
外蒙古古称漠北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自从公元647年唐朝中央政府在漠北设置六府七州进行管辖,外蒙就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初开始,列强入侵外蒙,不断策划外蒙分裂.在外蒙问题上,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
穆欣 《北京档案》2000,(12):46-47
1900年8月,八国联军进行了野蛮地烧、杀、抢、掠之后,列强的使臣们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清政府举行议和的谈判上.各国都打算通过谈判,从中国勒索到尽可能多的权益,并进一步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在中国被西方列强打开大门的同时,日本却通过明治维新走上强国之路.强大后的日本将侵略的目标对准了中国东北.在此背景下,辽宁地区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阎莉  朱梅红 《兰台世界》2015,(7):153-154
清末的衰败导致中国近代遭受西方列强的凌辱,在与列强交涉和商贸沟通过程中,语言不通造成外交障碍,开办外语学校成为当务之急。在社会需求下,上海广方言馆应运而生,其教学内容、模式都以西学为主,与传统教学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与1919年的中国南北议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北根 《历史档案》2002,(1):115-120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即将召开,这对当时中国战乱的时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侵华,从政治、经济、 军事等方面向中国扩张。欧战结束后,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为了遏制日本 独霸中国的势头,他们敦促中国当时由滇、桂军阀控制的南方军政府和受日本支持的皖系军 阀北京政府早日举行和谈,希望以此能够阻止日本势力在华的急剧扩张,以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压日本与他们采取协调一致的对华政策,以求与日本重新划分在中国的势利范围。在 列强中,…  相似文献   

17.
王爱 《兰台世界》2013,(10):61-62
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武力逼迫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些条约的签订中,很多传教士作为翻译人员参与其中,他们利用语言的优势,在翻译文本中做手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后,日本为实现其对中国东北更加"有效"的控制,在大连建立了"满铁"。在继承、效仿西欧列强殖民统治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东北的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机构,以对社会生活实行严密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中美关系在两国外交中的边角地位发展到今天,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并结为“战略合作伙伴”,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道路上,有几位美国总统留下自己鲜明的痕迹。麦金利:“门户开放” 1899年,美国政府照会西方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当时中国正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美国人担心他们被关在中国的大门之外。所以要求列强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美国  相似文献   

20.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