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杭州余杭区小横山东晋南朝墓墓砖上的模印文字,根据文字名称可将其分为“方”字、“刀”字、“急”字、“足”字、“斧”字、“宽”字、“坾”字或“宁”字、“门”字、“出”字、“建”字、“副”字、“头”字等十三类,墓葬封门、甬道和墓室分别用不同种类的文字砖砌筑。模印文字数量有一字、两字、三字、四字、五字等几种,以两字、三字常见。砖文基本为楷书,有正书和反书两种,反书占的数量稍多一些。文字的分类和命名是按照数字顺序、大中小类、同类字笔画的增减以及相对位置等规则而定。小横山南朝墓文字砖是截至目前发现数量和种类最多的一次,对研究南朝时期墓砖的种类、施用位置以及墓葬的营造过程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怀士堂藏古墓 2021年12月13日,中山大学南校园发现古墓的消息迅速登上了热搜. 我们来到南校园,发现古墓的现场位于怀士堂、研究生院与梁銶琚堂之间的草坪,这里已被围蔽起来,由考古学专业师生在此进行初步考察. 本次校内施工在怀士堂附近区域发现了两座墓葬,一座规模较大,一座规模较小.规模较小的墓葬保存更为完整,两座墓葬的...  相似文献   

3.
"墓葬"源于古人"入土为安"的观念,主要是出于对逝者与灵魂的敬畏。冀中地区在唐代属于河北道,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且人口较为稠密,发掘的墓葬十分丰富。墓葬形制是一个古墓最直观的反映,且具有等级之分,不同身份的人去世后,会选择不同等级的墓葬形制,因而墓葬形制与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从初唐到晚唐,墓葬形制多样化,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对研究冀中地区的墓葬文化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20年代至90年代,斯坦因、斯文赫定、贝格曼和新疆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墓葬麻黄。这一葬俗是古楼兰人适应古代罗布泊地区生态环境的结果,为该地区独有。这些墓葬距今约3800年,国内外考古发掘的同期墓葬中均无此现象。文化是一种适应形式,人类的习俗是对物质环境的适应,同一时代的古人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将会产生出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鬼”字形义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鬼”字时的构形所体现出的本义。从甲骨文形体、文献语言材料、原始宗教观念、墓葬文化、礼仪制度诸方面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传统对“鬼”字的解释均不是其构形的原始意义。“鬼”字不是一个单纯的象形字,而是一个会意字,会人死尸体葬于地下,并以此表示与尸体相关联的鬼魂概念。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古人鬼魂观念认识在文字形体上的朴素的、形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文章尝试对泉州初唐墓葬砖铭文中"武吕"二字作出解释,并论述武则天时代闽南政治、经济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重访板桥     
板桥不是桥,是人,一个赫赫有名的人。他的大名叫郑燮,由于燮字较生僻,一般人只知道他的“板桥”之号。1693年11月22日,郑板桥出生在风光秀丽的江苏省兴化市、1765年1月22日辞世后,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  相似文献   

8.
前沿     
江西出土天下第一剑江西省靖安县李洲坳古墓,从2007年1月6日开始发掘,到2008年1月14日,经过一年多的考古发掘,专家们认定,该墓葬时间为距今约2500—2600年的春秋晚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期在固原发掘的李贤、字文猛、田弘等高官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再现了北朝原州独特的历史地位与文化风貌.而固原南郊史氏家族墓地的发掘,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与中亚风格的遗物,印证了基地的主人是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使人们对流寓中国的粟特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也为粟特人东迁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正>一、蚌塑反映出的历史时代和天文含义1987年8月,在河南濮阳西南西水坡发掘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有一座45号墓葬,在墓葬人架骨的东西两侧,分别用蚌壳摆塑有龙虎图案。人架骨头南脚北,龙、虎则头北尾南,四脚向外。在人骨架脚端的前方,即人骨架的正北方向,另外还摆放着一堆蚌壳和两根人的大腿骨。经冯时和伊世同两位先生考证,认为是北斗星的象征。这样,这组蚌塑,就成为一幅与中国传统星象有紧密联系的天文图。  相似文献   

11.
在入华粟特人的墓葬浮雕中,葡萄元素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次出现,凸显了其在粟特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葡萄元素这一微观视角为切入点,通过浮雕上的图案和文献资料,从三个方面对墓葬浮雕上的葡萄元素与入华粟特人的关系进行考察,探究葡萄元素在入华粟特人生活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李瑞清,生于清同治六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亦即公元1867年8月8日。他祖籍江西抚州府临川县人,字仲麟,后改字阿梅、梅痴、梅庵,人民国后义号清道人,因其斋名玉梅花庵,故又号梅花庵主,他是前清进士,清末民初的著名书画家,也是张大千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有专门的墓葬风俗,一个显赫的人死去后,要在他的墓中放入金银珠宝,器物牲口甚至是活人作为陪葬品。从墓葬中出土的文物、器物对研究相关时代的背景与风俗有着极大的帮助,本文针对汉墓到明墓之间的陪葬品出土状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探究中国墓葬风气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4.
徐品方 《中学数学杂志》2005,(3):63-65,F0004
西汉张苍、耿寿昌在先秦"九数"的基础上编定出的<九章算术>(公元1世纪),一直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数学著作,独放光辉近两千年. 1983年12月至1984年1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江陵张家山汉初(公元前187-157年)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珍贵的古代文献,其中数学竹简约200支(180余支较完整,10余支已残破,但编痕犹存),总共约7000多字.  相似文献   

15.
先父字保之,室名嗣朴斋,江苏省丹徒县人,1897年3月20日(清光绪二十三年二月十八日)生于江苏省东台县(今东台市).1986年4月22日晨病殁于北京,终年九十岁.  相似文献   

16.
先秦墓葬遭到破坏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既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也有可避免的人为因素,其中又以人为破坏的情况最为复杂。为了避免这些破坏,时人极尽巧智,墓葬的防护措施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7.
刘鹗老残明湖居段启明《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生于清咸丰七年九月初一日(1857年10月18日),卒于宣统元年七月初八日(1909年8月23日);原名梦鹏,亦作孟鹏,字云传。后改名鹗,字铁云;著(老残游记),署名鸿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人。父成忠,咸丰二年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育学刊》1998,(5):55-55
8月1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河南炳人语言字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炳人识字法”实验汇报暨专家论证会在北京召开。“炳人识字法”的发明人唐炳人经过近30年悉心研究,将原国家语言字委员会颁布的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和420个非常用字不重复、不遗漏地编制成七言句式的识字口诀。  相似文献   

19.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鲁国的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父早死,由母亲教养。孟母很注意对儿子的教育。“孟母三迁”就是流传很久,人人皆知的故事。他家原来住在靠近坟墓的地方,孟子喜欢模仿墓葬的游戏,孟母认为不好,就搬到街上去住,孟子又学起做买卖的游戏了,孟母又认为不好,再把家迁到学宫旁边去住,孟子就学起祭祀的游戏了,孟母最后定居下来了。孟母教子很严,有一次孟母正在织布,孟子读书  相似文献   

20.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他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