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转机,亦是由内战到全国抗日的转折点,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从馆藏有关档案中选出西安事变的电报48件,其中42件系何应钦发给广东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及伪广东省府主席黄慕松的密电。对事变善后处理情况及各派政治势力尖锐复杂斗争情形,记述甚详,从反面为我们研究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为保持史料原貌,凡电文中的诬蔑不实之辞,均不改动,谨请读者鉴识。选材中,几黄慕松已有复电并无内容者均略,仅在标题上用“*”符号标出。  相似文献   

2.
刘小宁 《档案与建设》2015,(2):62-65,69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 1946年4月30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下达“还都令”,决定于5月5日正式凯旋南京. 其实,早在1945年底和1946年初,国民政府的一些部门已在返回南京了,还都之事事实上已进行了数月之久.1946年4月下旬,还都进入了高峰,国民政府的院、部、会等中枢机构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迁返南京了,何应钦、陈诚等军政要员已经先期到达南京.  相似文献   

3.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同抗日。 1938年初,中共领导下的江南各地武装力量,编组为新四军,进入京、镇、当、芜地区,配合正面战场,开展游击战,给予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 馆藏新四军进入江南第一年抗战报告,(原题为《说明书》)原系新四军军部呈送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的作战总结,不仅记述了新四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奋战的战绩,且总结了抗战初期日军的战略战术,阐述了新四军从敌我态势的实际出发所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灵活机动的战术,是一份研究抗日战争初期新四军敌后战斗情况和中日战史的有价值的参考材料。现予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何应钦对此件有如下批语:“此报告颇有价值,可供我军战术研究之资料,如军令部无此同样之报告,可将此全份送军令部。”  相似文献   

4.
<正>上海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这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诠释。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上海是中同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这可以追溯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尽管上海地处江南,与东北远隔干山万水,但是上海各界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和抵制日货的运动——80万上海工人要求国民政府出兵抗日;还举行了抗日救国的大会,特别是上海的学生积极地组织起来,参加反目斗争,甚至于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1931年就开始了。”显然,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一个整体,它起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件的爆发。我们通过对中共四川省委1931至1933年部分档案文献的研究,逐步掌握了中共四川省委早期从事抗日斗争的复杂背景及斗争策略,进而对四川抗日斗争的历史过程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中共六大制定了“争取工农群众,集聚革命力量”的斗争策略,在积极开展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农村…  相似文献   

6.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 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10天后,汪精卫发表“艳电”,希望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与日和谈.第二天,汪精卫又建议日本对重庆施以致命的轰炸.蒋介石闻之大怒,1939年元旦,他下令军统特务追杀汪精卫.  相似文献   

7.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以宋哲元为军长的第二十九军在平津作战失利,退守冀南。随着中日战局的急剧变化,蒋介石于1937年12月退出南京,驻足武汉,几经权衡,决定把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准备入川。此时,对蒋介石亦不满的地方部队首领刘湘(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均因不满蒋借抗战之机消灭异己,于  相似文献   

8.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以侵占中国东北为目标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犯,南京国民政府在奉行不抵抗政策,要求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的同时,认为“对日作战,唯有以运用外交为重心,使倭寇受精神上之打击为第一要义”,因而把解决中日矛盾的希望寄托在外交斡旋上。为此,国民政府对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希望美国能出面主持公道,干涉和制裁日本,同时给予中国援助。但是这一系列努力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本拟就事变后国民政府对美外交过程及失败原因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9.
张红 《兰台世界》2006,(10):66-67
掀起中国人民抗日斗争第三次高潮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它直接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旨在灭亡中国的侵略。当时作为九·一八事变首发之地的沈阳地区,广大人民群众更是担负起反击侵略者的历史重任,走在了抗日反日斗争的前沿。如果把沈阳人民的抗日斗争当作一个历史过程来研究,如下几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一、主旨和目标具有一致性九·一八事变之前,随着日军公开挑衅,在东北地区中日民族矛盾不断升级,南京蒋介石政府却制定了“不抵抗主义”政策。但是广大的下级军官士兵却在爱国主义精神召唤下,自发地奋起抵抗。在九·一八事变当晚,正是“国将不国,…  相似文献   

10.
孙武 《重庆档案》2005,(1):36-37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又在上海燃起了战火,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危在旦夕。为了适应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于11月20日宣布迁都重庆。  相似文献   

11.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在新闻宣传战线进行了广泛的各种形式的斗争,文艺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种斗争,和当时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汪伪亲日投降派诱降的活动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共、分裂、倒退的政治阴谋活动是密切相连系的,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年,国民党中央与国民政府即开始纪念,形成典型的"九一八"纪念话语,其思想内涵主要集中于关注东北以纪念国耻、宣传国耻以凝聚精神、振奋精神以侮救国,其目的在于为全国抗战提供精神动力和支持。在很大程度上,纪念话语取得应有的宣传效果。"九一八"纪念有其功能和价值,但不能过于夸大其效能。  相似文献   

13.
资源委员会实际上是战时国民政府的最高经济领导部门, 它不但支撑了中国的抗战,而且为战后的中国工业现代化打下了基础1931年冬,“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了几个月。时任国民政府秘书兼教育部次长的钱昌照向蒋介石提出,日本侵华趋势日益明显,应该建立一个国防设计的机构来统筹计划抗战工作。蒋介石表示同意,并决定由他来筹备这个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甘肃省档案馆馆藏浩如烟海的民国档案资料中,珍藏着一本当年出版的期刊《甘院学生》。饱阅尘封岁月,纸张已经泛黄。静心翻阅之下,就立刻将我们带入它所反映的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   1936年 12月 12日西安事变后,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建立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甘肃的抗日斗争局面,中共中央委派张文彬、彭加伦于 1937年 5月莅临兰州,和吴鸿宾一起负责筹建中共驻甘办事机构。伴随“七·七”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月 29日,谢觉哉作为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代表飞…  相似文献   

15.
1919年5月4日,北京13所学校的3千多名学生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将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三人免职。  相似文献   

16.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国民政府为了战时需要,提出了二十多项开发西北的计划和决议。抗战爆发以后,随着华北、华中和华南的沦陷,西北地区成为抗日的大后方,肩负着保证抗日军需民用物资的重任。由于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开发西北的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国民政府的首要人物发表言论,倡导开发西北。他们提出了移民屯垦、发展农牧业、工业、开发矿藏、兴修水利、发展交通等主张。与此同时,国内外许多仁人志士也纷纷提出了开发大西北的主张,国内成立了很多开发西北的民间社团,如1932年7月,由国内200余名…  相似文献   

17.
夏天 《湖北档案》2014,(9):43-44
汪精卫早年是孙中山的追随者,1925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改组,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汪精卫仍任国民政府主席。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与汪精卫相对抗,自此他与蒋介石不和。1938年7月,日本决定撇开蒋介石,诱降一向亲日主和的汪精卫。12月19日,汪精卫率陈璧君、曾仲鸣、周佛海等10余人乘飞机逃离昆明,飞抵越南河内。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章回小说作家,也是一位老报人。 1919年到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这20年间,一直住在北京为报纸工作。当时日本大特务土肥原以拉拢反日爱国知识分子为能事。他对于亲日的华人,亲而不尊,视为猎人养的狗,而对于反日者则曲意逢迎,拉拢下水。当张恨水把抗日义勇军的故事写进《啼笑因缘续集》以后,土肥原拉拢张恨水更加变本加厉。他请人送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各一部,婉恳“赐予题签,藉留纪念,以慰景仰大家之忱”。张恨水乃傲骨狂士,毅然改赠《啼笑因缘续集》一本,并题:  相似文献   

19.
刘勇强 《湖北档案》2012,(12):37-39
1945年9月9日上午9时,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举行。随后,国民政府成立全国统一接收委员会,由何应钦任主任委员,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曾以鼎海军中将奉派为海军专员,负责接收日本及汪伪海军。  相似文献   

20.
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红军奉命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开赴前线对日作战.国民政府对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按4.5万人计算,每月拨发军饷63万元(其中生活费30万元,战务费20万元,补助费5万元,医疗补助费1万元,大米津贴及兵站补助费7万元).以后几年虽有调整,但没有突破70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