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皮却林的反抗性质疑陈永顶十九世纪杰出的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是一部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名著,,别林斯基称其具有“令人倾倒的魅力”。小说主人公皮却林是个颇为奇特的人物,个性色彩异常鲜明。在《当代英雄》的研究中,对皮却林形象的理解,多有分歧。历...  相似文献   

2.
“多余人”是十九世纪中期以前出现在俄罗斯文学中的一系列文学形象的总称,即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前俄国长篇小说中主要的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有: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中奥涅金,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赫尔岑长篇小说《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中篇小说《多余人日记》中的朱尔卡都林,长篇小说《罗亭》中的罗亭,《贵族之家》中的拉夫列茨基,涅克拉索夫长诗《萨沙》中的阿加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十九世纪俄国文学第一节 概述一、比较清楚地了解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并注意文学发展同俄国人民解放运动发展进程之间的密切联系。二、发展脉络。1.十八世纪末冯维辛(重要作品是《旅长)、《纨裤少年》)和拉季舍夫(重要作品是《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等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做了准备。2.十九世纪最初四十年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形成期,这一阶段克雷洛夫的寓言,格利鲍耶陀夫(喜剧《聪明误》)对批判现实文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而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的创作确立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即“自然派”文学)在俄国文学中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活动的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对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代英雄》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诗人和作家莱蒙托夫(1814—1841)最享有盛名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现实主义创作的艺术高峰。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高度评价过这部杰作,他说,这是“一部真实的,才气横溢的,格调高而又馥郁清香的完美的艺术品。”①事实确是如此,《当代英雄》无论在反映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方面,还是在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方面,都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光明昭著的地位。过去,它曾对俄国的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冈察洛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产生过积极的影响。②就是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文学创作的发展,也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一文中写道:“……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末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根据列宁的这一著名论断,我们可以说,俄国十九世纪伟大艺术家屠格涅夫也在其作品中反映了十九世纪四十至七十年代俄国解放运动的某些本质方面。他在艺术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等作家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他的卓越的  相似文献   

6.
“你又贫穷,你又富饶;你又苦难,你又全能,俄罗斯母亲!”诗人涅克拉索夫的感叹道出了十九世纪俄国知识分子普遍怀有的忧郁根源。第一个染上“俄罗斯的忧郁病”的是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后来柴可夫斯基把这部被别林斯基誉为“俄罗  相似文献   

7.
1840年发表的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划破了普希金之后,果戈理《死魂灵》之前俄国文坛沉闷的空气。别林斯基称道小说具有“令人倾倒的魅力”小说的作者“不说什么别的话,却使人能够感觉到一切”。这“不说什么别的话”正是作者在小说中留下的空白点;这“使人能感觉到的一切”正是读者进行填补、想象的。本文力图从这两方面,围绕小说的人物和结构来分析《当代英雄》的空白点。  相似文献   

8.
奥涅金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先导普希金写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他是俄国专制农奴制崩溃中的社会产物。孔乙己是中国近代文学伟大的奠基人鲁迅写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中的主人公,他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奥涅金和孔乙己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当代英雄》是俄国第一部用散文写成的现实主义心理小说.莱蒙托夫在《毕巧林日记》的序言里写道:“一个人的心灵的历史,哪怕是最渺小的心灵的历史,也不见得比整个民族的历史枯躁乏味,缺少教益……”,揭示"一个人的心灵的历史”,这就是莱蒙托夫为自己在小说中确定的任务.他特别重视揭示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征.作者这个构想的宗旨决定了小说的独特的结构.打破小说中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成为这部作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著名文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1828—1889),在哲学、文学、美学和历史等各个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中译《生活与美学》)、《怎么办》(副标题称《新人的故事》)和《序幕》等。马克思称誉他是“伟大的俄罗斯学者和批评家”,列宁称誉他是“唯一真正伟大的俄国著作家”,他在俄国思想史、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同别林斯基、杜勃罗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文学史上有一个“多余的人”家族,奥涅金、华巧林(也译作“彼巧林”)罗亭就是这个家族中最为光彩夺目的典型人物,他们的爱情毫无例外地以悲剧告终,令人惋惜不已。在十九世纪初期的俄国,腐朽的农奴制社会中产生了不少厌倦上流社会的空虚、无聊的贵族人士。奥涅金就是反映这个时代文学画廊中的第一位。他是位贵族青年,对上流社会不满,却又离不开上流社会,在客厅高谈阔论、追逐女人,“用意外的讽刺的警句,引起太太小姐的微笑”,就是他的日常生活,这种同样单调、同样多变、明天一如昨天的日子,终于使他厌倦了。他“打着呵欠,拿起笔来……艰难的工作使他厌烦”,在他身上普希金表现了当时俄国贵族青年的焦躁不安。他一事无成,于是追逐女人,便成了空虚乏味生活中的一项“事业”。奥涅金情场得意、战果辉煌,女人在他眼里只不过是猎物,他欺骗她们、奉承她  相似文献   

12.
《桃花扇》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戏曲家孔尚任的作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杰出的文学家普希金的作品。假如把我国的《桃花扇》中的侯方域与俄国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奥涅金两个形象作一番比较,看起来似乎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一部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生学习诗人莱蒙托夫抒情诗不同时期的创作作品时,可以了解和掌握俄罗斯其他著名诗人在艺术领域的作品,以及十九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抒情代表人物的具体特点。重点分析米哈伊尔·尤列维奇·莱蒙托夫的《孤帆》《乌云》《在荒野的北国……》等作品,体现出浪漫主义是一个新形成的艺术体系,同时也是一个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众多的19世纪俄国著名作家共同塑造了“多余人”、“小人物”、“新人”三大独特的系列形象,成为俄国文学的奇观,显示了俄国文学的实绩,反映了俄国文学的特点,也为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一论述“多余人”形象,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普希金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23—1831)中的男主人公奥涅金.他被公认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这个彼得堡上流社会的公子哥儿,  相似文献   

15.
引言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关于批评的讲话》一文中曾经说过:“一切部必须受到批评,就连批评的自身也是如此。”(《别林斯基选集》第三卷第69页)对我国古典戏剧著作开展批评,总结我国古典戏剧作家、戏剧理论家的创作经验,探讨几百年来戏剧发展的基本规律,批判地继承前人的遗产,促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戏剧事业的不断繁荣,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试就《太和正音谱》——这部我国古典戏剧理论专著,提出几点不成熟的见解。切望专家读者指正教益。  相似文献   

16.
被列宁称为俄国解放运动的“先驱”、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的别林斯基,一八一一年五月三十日生于斯维尔堡,一八四八年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于彼得堡。作为杰出的思想家、文艺评论家的别林斯基,在十九世纪的三十至四十年代,他的声音使沙俄反动派十分不安和惊恐,在当时别林斯基的名字是犯禁的。那时沙皇统治的俄国是什么情况呢?杜勃罗留波夫把当时的沙俄称为“黑暗的王国”,并一针见血地指出沙俄的反动统治是“人类思想与意志的悲哀的坟墓”。在别林斯基逝世几年之后,别林斯  相似文献   

17.
《死魂灵》被俄国文学批评家称为一部“文坛上划时代的”、“高出于俄国过去以及现在一切作品之上”的作品。它的出现,不仅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辉煌的里程碑,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引人注目的大事。高中语文第三册《泼留希金》这篇课文,就是这部巨著第六章的节选。作者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一八○九年诞生在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童年生活使他对地主庄园有一定了解,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入中学后,他受到十二月党人先进思想的影响,增强了向往自由和反抗强暴的精神。一八二  相似文献   

18.
莱蒙托夫是普希金之后俄国19世纪又一位伟大诗人,他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以精确、明晰、具体而富于形象性特征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位“多余的人”的典型形象,并因而画出了俄罗斯19世纪30年代的精神画像,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非常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9.
普希金是俄罗斯的伟大的民族诗人,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他的创作发生了重要转变。他把主要精力从诗歌的创作转向散文的创作。他认为发展中篇和长篇小说是俄罗斯文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并认为中篇和长篇小说是广大读者易于接受的,是一种民主文学的形式。1824年,普希金在他的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三章中就曾提到,他想写一部现实主义的散文作品。1826年,他在写作《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六章时,又提到要写散文作品: “年岁渐渐爱好严肃的散文, 年岁渐渐排除调皮的韵脚,  相似文献   

20.
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主人公毕巧林是一个颇具讽刺与诙谐意味的形象,是19世纪沙皇统治下一类人(多余人)的缩写,他身上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历史内涵,但它并不是作者诚意要歌颂并奉为英雄的榜样人物,他是病态社会的“恶之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