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江西是中国宗法势力最为盛行的地方。宗法势力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正常运行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着多面的阻抑作用,宗法势力是造成清代江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明中后期,温州地区溺女成俗,而奢嫁即是导致当时社会各阶层溺婴的主要经济原因。因婚姻嫁娶费用问题而产生溺婴的现象比比皆是。厚嫁与溺婴相关联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对温州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此,官府和士绅采取了诸多整饬措施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3.
生子不举,即为生子不养育。两宋时期这一习俗尤为盛行,其存在时间之长,分布范围之广,在我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究其原因,主要由农户的贫困、身丁钱的征收、财产继承关系的制约、厚嫁之风的盛行以及灾荒等造成。生子不举习俗的普遍存在限制了一些地区劳动力的增长、导致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增加了刑事诉讼案件,也败坏了宋朝社会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4.
陈刚俊  彭英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73-76,99
明代江西的方术文化的产生,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而导致的生存环境的严峻和社会职业的多样化,佛、道教的盛行有极大关系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习惯有很大关系.而科举的兴盛、异端的张扬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构成了明代江西特有的地域文化,也决定了江西方术文化的盛行.从目的看,江西的异端文化与附庸文化(正统文化)的追求均是"士绅化",后者是政府大力宣扬和鼓励的,而前者则代表了民间话语和普通百姓的追求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红丽 《文教资料》2009,(32):106-107
清末,江苏女学兴起,创办了各种类型的女子学校.使西方的科技文化知识、男女平等观念、文明礼仪与生活习俗等在女性群体中广泛传播.女性思想观念日渐变化.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诸如婚姻、缠足、溺婴等方面的陋习.社会风俗得以更新,从而推动了江苏近代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戏曲发展在清代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促使清代戏曲发展的主要社会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城市繁荣,各阶层娱乐联谊的需求,与戏曲相联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政治形势与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7.
思想贫困是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突出表现,也是制约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农民思想贫困的现状表现为:教育思想陈旧、道德思想滑坡、法制思想淡薄、经济思想短缺,这种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政治转制和文化转轨的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转变农民传统的思想观念,重塑农民的精神世界,对于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盐业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湖南属于两淮盐区,毗邻湖北、广东等地,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使清代湖南一省所食不同种类食盐,导致"川私"和"粤私"泛滥。本文的重点将对湖南私盐盛行的原因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河西学院学报》2016,(3):99-106
贫困群体在社会中是被边缘化的群体。探究贫困群体犯罪原因,从一般理论到我国转型期的具体原因,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群体在社会财富、社会地位、基本权利、生活状况等方面差距悬殊,严重不公,由此酿造了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矛盾。在不均衡社会中,处于弱势的贫困群体境况日趋恶化,愈演愈烈,在长期的压抑下把原因归咎于社会,对社会丧失信任感,产生敌对情绪,从而诱发反社会的意识,最终导致犯罪行为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乡约,习称"乡规民约",是古代村民自治的重要方式。安康乡约主要出现于清代中晚期,它由乡民自发制定,并在地方官的推动和参与下成为官府维持乡村治安、执行法规的工具。其主要内容有:乡约组织、乡保职责、除害安良、严禁赌博、严查盗贼、捐置义仓、捐设义学、严禁溺婴等。它虽然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作为传统中国社会的乡治实践经验,对处理当今诸多社会问题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唤 《文教资料》2011,(17):129-130
通过对面向周口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其它材料的量化和定性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的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初中学生。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厌学现象严重、早婚趋势盛行、思想观念保守落后、新课改效果滞后、农村经济困难,等等。解决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的对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综合素质;大力宣传中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变人们落后的思想观念;落实"三农"政策,强化教育扶贫力度,等等。  相似文献   

12.
也谈“农村职教滑坡”问题谭移民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的“滑坡”问题,引起了职教界的广为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谈到“滑坡”的原因,一般认为:①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轻农、鄙农的思想严重,从而导致“升学主义”教育的盛行;②社会的大变动,带来大量农村...  相似文献   

13.
清代赣南的租佃制初探施民租佃制是清代江西主要的农村社会土地关系,从现有的资料看,清代赣南的租佃制是江西具有典型意义的农村土地占有形态,如在清前期,赣南已普遍形成永佃制和一田二主。通过清代赣南租佃制的研究,对解剖清代江西农村社会的土地关系,乃至于对研究...  相似文献   

14.
各类术数活动在清代社会相当盛行,清代官绅阶层中的绝大多数人热衷于这些术数活动.身处名利场中的官绅阶层面对科场、官场的复杂利害关系和巨大风险,寻求把握命运和预知未来的方法,较之社会其他群体更显必要和迫切.术数活动直接影响官绅的为官心态和价值观念,加剧紧张、躁动和人人自保的心理,导致官绅囿于个人邀福的小圈子,善恶有报和克己奉公的社会整体利益原则受到冲击.  相似文献   

15.
清代是贞节观念发展到极致的时期,新出现的慈善组织——恤嫠会或清节堂,旨在救济或收养那些贫苦无依的年轻寡妇。江西在清代共设立了4个清节堂,且最早的清节堂创立于1872年,在管理上是以官督民办为主,但官府并不直接参与清节堂事务的管理。清节堂有三种社会功能:收养贫困的贞女、节妇,保护自愿守节的孀贞,以及帮助入堂节妇抚孤养老。  相似文献   

16.
庞国明 《教师》2010,(20):10-1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享乐主义严重、拜金主义盛行等不良现象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取向,给我国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谈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缺陷及其"疗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沉重的经济负担,造成了贫困大学生心理的严重缺陷。其产生原因是社会贫困、家庭贫困和学生自身素质“贫困”共同作用的结果,因而,社会、学校、学生自身三者必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所谓贫困,一般是指人们对物质资料的拥有和消费的匾乏。贫困还具有非经济含义。在当代,贫困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贫富悬殊日益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贫困问题也日益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自然原因、社会原因、制度原因、个体原因等。贫困现象的存在,总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对可持续发展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它严重妨碍了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正常实现,限制了发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机会的把握。消除贫困是摆在当代人类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任重而道远。除了制度安排等层面上的努力之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也为消除贫困开辟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同时也潜在着新的矛盾和难题。  相似文献   

19.
略论20世纪上半期的苏北农村教育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上半期的苏北农村教育相对滞后,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社会与教育界自身两大因素,而教育落后对苏北社会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则表现在乡村社会秩序紊乱、匪化现象严重,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依旧盛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当今世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享乐主义严重、拜金主义盛行等不良现象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和价值取向,给我国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带来巨大的冲击.本文就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传承优秀中华民族传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