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青海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回顾,肯定了青海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取得的成绩,分析了依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改革开放以来青海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有益经验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宗教观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早期他比较重视宗教对坚定人的信仰、净化人的心灵的积极作用;中后期较多指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麻醉人民的消极后果。但终其一生,鲁迅从未对宗教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有关复仇的定论因视野范围的而迥异,这逐次递进的认识,指引读进走进鲁迅悲悯广博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使沉睡中的古国站起来,从而走向现代化,是鲁迅一生所追求的。但是,怎样才能使背着沉重的文明古国包袱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呢?是彻底否定传统,将传统看成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绊脚石而予以扫荡”Z还是辩证地对待传统,将传统的生力因素融汇到现代中来呢?细考鲁迅的一生,虽然目的都在实现现代化以使中华民族振兴,然而对待传统的态度却是在不断变化的。许多人看不到鲁迅的这种变化,以“全盘反传统主义”等概念去概括鲁迅一生的文化选择,都不免失之偏颇。留日时期,鲁迅即发表了偏于反传统的牌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又发表了肯定、…  相似文献   

5.
茅盾的《读〈呐喊〉》及时、中肯地对《呐喊》进行了评论。他肯定了《狂人日记》反封建、反礼教的“总宣言”的历史地位,肯定了通过阿Q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等。最重要的是揭示了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肯定了鲁迅在形式上的探索,肯定了鲁迅小说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摩罗诗力说》为代表的鲁迅早年文章,既是他启蒙思想的发端,也成为日后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摩罗诗力说》呈现出鲁迅早期的宗教观,以"摩罗"精神抵抗统治者的权威,以"反抗之音"挑战"不撄人心",这些宗教内容同时构成了鲁迅早期启蒙思想的重要资源,也是其"立人"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还与启蒙形成了某种张力关系,敞露出鲁迅早期思想的紧张和矛盾。  相似文献   

7.
陀氏和鲁迅分别站在道德价值取向的两端。陀氏的道德观建立在对西方理性和科学的否定、对俄国东正教道德观的肯定上,体现为宗教伦理,宣扬绝对价值;鲁迅的道德观则体现在对西方理性和科学肯定的同时,更强调在对中国传统封建道德彻底否定的基础上树立道德新人的理想,强调责任伦理,将道德实践与社会使命相连。  相似文献   

8.
由于未能全面而正确地把握基督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马弦对哈代的宗教思想所作的结论是难以成立的。哈代的绝大部分作品是在他放弃了对上帝信仰后创作的,其中既肯定人们对个人理想与权利的追求,又张扬仁爱、宽恕、牺牲、纯洁等价值观念,因此,哈代的宗教观是一种人道主义宗教观,体现了祛除宗教神秘成分后的世俗基督精神。  相似文献   

9.
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有关复仇的定论因视野范围的变化而迥异,这逐次递进的认识,指引读者走进鲁迅悲悯广博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除了包括宗教观的基本观点,基本方针和政策层次的内容外,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的实践研究,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才能拓展马克思义宗教观研究的新领域,在当前新疆开展的意义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中,我们一定要教育广大群众认清民族分裂分子所宣扬的泛伊斯兰主义是一种政治化的宗教观,其实质是分裂中华民族,推翻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