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通讯是一种比较详细、生动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经过及结果或新闻人物成长的某一典型阶段的新闻体裁,具有新闻性、形象性、评论性等特点。只有正确把握这些特点,才能深入探讨通讯的美学品格。 这里所说的通讯的美学品格,是指通讯在审美意义上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及其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笔者认为,通讯的美学品格包括五大要素,即“时”、“实”、“识”、“史”、“势”。 一、“时”、“实”,两大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美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客观现实的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及其一般规律的科学。美学研究的范围,就是美的领域;具体地说,则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有关的领域。现实存在的美,即自然美和社会美。新闻的职能,是反映人的社会生活,激励人们去建设美好的生活。可以说,新闻正是要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把美学引进新闻领域,并努力提高新闻的美学价值和社会功能,不仅是美学应该、研究的问题,也是新闻学应该注意研究的。新闻的美学价值,包含新闻本身和新闻对客观世界美的反映。艺术对客观现实美的反映是间接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美的升华、再创造,因之比客观现实美“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  相似文献   

3.
陈燕侠 《传媒》2015,(2):77-78
“新闻诗学”,即运用文学特别是诗歌艺术美化新闻作品,将美学、文学、诗学的理念与新闻事实融合,实现新闻报道信息和审美的双重价值.记者运用诗化艺术创造新闻的意境美、塑造新闻的形象美、营造新闻的气韵美,孕育了真与美兼具的“新闻诗”.  相似文献   

4.
研究艺理论和美学的专家学们常常把“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艺术纳入美学范畴,把艺作品看作是作家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物化形态,然而,却很少能包容新闻及新闻报道登堂人室,甚至有人明确提出新闻作品不能进入主体的审美视野和进行审美观照,笔以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们认为新闻“来源于生活”而又“拘  相似文献   

5.
意境不仅是文学艺术范畴里的概念,也是新闻范畴里的概念;作为审美特征,是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一切文章都是文字的艺术。因此探寻新闻真实美的意境,是新闻美学的艺术。也是新闻美学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真实美,主要是通过新闻的真去体现美,或以美的形式去表现新闻的真,二者的关系是,美的内容是有着美的形式的内容;美的形式是包含着美的内容的形式。有这样一件事,某领导审阅一首反映农田水利建  相似文献   

6.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研究方法,它把作家、作品、读者联系起来,把读者作为与作家、作品并行的文学研究对象。接受美学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读者“再创造”理论。作品与读者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没有读者,也就没有作品存在的价值。将接受美学引入新闻学领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新闻读者提供了一个新观点、新视野。研究新闻的现象,只见传播者,忽视接受者,是不完  相似文献   

7.
一、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 美学,顾名思议是研究美的本质和揭示美的规律的科学。美学与新闻似乎是“不搭界”的,但是,电视新闻摄影摄象及蒙太奇组接与艺术“搭界”,那么电视新闻究竟存在不存在美学?有的人认为,电视新闻不是艺术片,不存在美学。而又有一些人片面地强调电视新闻的美,给它加上“及时美”,“接近美”、“重要美”等等名称,不伦不类。研究电视新闻存在不存在美学,先得考  相似文献   

8.
彭立  陈佑松 《新闻界》2004,(2):22-23
1999年秋,我们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始招生。至今已经招收了五个年级的学生。在我们的教学结构中,广电新闻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研究,我们也总结出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我们认为,把树立学生的新闻意识与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结合起来,应该成为广播电视新闻教学深入探讨的课题。广电新闻尤其是电视新闻的教学,既具有一般新闻学教学的共性,又带有不同于此的个性。这种“个性”特征,在我们看来,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与“艺术感觉”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网络新闻标题,较之传统的新闻标题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受众的引导作用大为增强。网络新闻的实践表明,网络新闻标题必须比传统新闻尤其是报刊新闻的标题更为简洁传神、耐人寻味。相应的,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语言艺术应该是:语义要素的残缺艺术,语义内容的虚实艺术,语体风格的口语艺术,语言风格的简洁艺术,语言修辞的美学艺术以及语用对象的亲情艺术。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体,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新闻报道触及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广泛的受众,这一特点使得新闻语言要有较宽的适应性。它既应有平易近人的生活化语言,又要有准确严谨的科学语言,还要有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新闻是语言的艺术,它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体系,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去年两次关于新闻的讲话都十分强调“讲究新闻宣传艺术”的问题.对“文字干巴巴的,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的部分新闻作品提出了批评.笔者认为讲究宣传艺术,提高新闻质量,就是要彻底解决“干巴巴”、“老套套”的问题.这里的关键是全体办报人员要转变观念,从旧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12.
读了《声屏世界》1999年第2期张健先生的《对美学的误解——“电视新闻美学”说质疑》一文,引起了我对电视新闻美学的思考。特谈点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张健同志和电视业同仁。张健同志认为,电视新闻美学能否作为一门独立美学或子学科关键在于:电视新闻活动中是否存在审美活动。由此,他从电视新闻工作者采制新闻与观众接受电视新闻活动是否存在审美活动进行论证。其观点是:电视新闻真实的现场实证性要求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随时冲锋陷阵在新闻事实的第一线“抢新闻”,他们“很难以审美态度、审美心胸面对所发生的一切,说电视新闻的…  相似文献   

13.
宋晓峰 《新闻窗》2013,(6):38-38
一、新闻采编是实现新闻美学价值的桥梁 一般来说一篇新闻如果能够将新闻学和美学统一结合起来,那么这个新闻作品就可以称得上有美感。并且可以提出这种美感是由实践而得到的。新闻的传播源头还有相关的传播活动以及与新闻有关的工作的规律,是新闻学主要研究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段时间来,武汉本地接连发生“跳楼”、“跳江,,等极端事件。作为媒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必须的,但是作为大众的舆论工具,如何着笔才能让报道不在读者中渲染负面和不良的情绪反应?作为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和谐媒体,除了要在和谐化的正面报道、良性报道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更重要的课题是:如何将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新闻内容艺术地、高明地“正”起来。  相似文献   

15.
一、“真实性”的含义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对“真实性”的要求是根本不同的。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在性质上有着根本的区别,是分别属于新闻和艺术领域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研究新闻摄影特点的同时,试析二者的不同。谈到摄影的“真实性”时,人们很容易说到纪实性,然而,纪实性是摄影工具自然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闻娱乐化现象成因浅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90年代以后西方新闻界出现了新式新闻这一术语,这个术语最初为卡茨(John katz)所采用。他说:“新式新闻是一个速配的混合物,它部分是好莱坞电影和电视电影,分部是流行音乐和流行艺术,它将流行文化和名人杂志紧紧混合起来,使小报式的电视节目、有线电视和家庭录像互相结合”。新式新闻的主要表现是将信息和娱乐结合起来,这种结  相似文献   

17.
李红红 《新闻世界》2009,(4):99-100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们搞新闻的人常有这样的经历:从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风尘仆仆地采访归来,带回了那么多的第一手材料,却在铺开稿纸,拿起钢笔的时候,不知如何下笔。何以造成“导语难产”呢?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对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还没有理出头绪,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部分尚未上升到“浪尖”。二是现场发生的新闻还未与其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其新闻价值尚未凸现出来——因为从新闻价值的角度看,尽管一篇新闻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新闻事件,但恰当地联系新闻背景材料,也是提高新闻价值的一个方面,有时还起重要作用。因此,把新闻主要事实同其新闻背景…  相似文献   

19.
如 果我们肯定美是无处不在的 ,那么新闻摄影也应该讲求美 ,尽管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不同 ,隶属于实用美学范畴的新闻摄影 ,其所表现的对象自身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内质 ,关键是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发现”和挖掘它。摄影是一门运用光学原理和化学原理再现客观对象的艺术。早在人类第一批摄影作品问世之际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历史学家、政治家拉马丁就说“这是要与太阳合作的艺术”。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但由于许多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要依赖抓拍完成 ,因此如果说与太阳及替代光源“合作”的优劣左右着新闻摄影的成…  相似文献   

20.
新闻和艺术尽管在很早就发展成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精神现象,但是二者所伴随的情感活动从性质上讲,却都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土壤。为促使新闻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在坚持讲政治的前提下,按照美学规律对新闻进行“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