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贵有思,思贵有疑。现代思维科学也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意识、有目的地使学生置于问题中,使学生在问中生疑、疑中激趣,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古代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学则须疑”。有了疑问,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探究问题,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打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钥匙。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来“激疑”呢? 保护学生生疑、提问的积极性是“激疑”的前提,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学生不断生疑、释疑反复循环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有疑是可贵的,怎样保护学生生疑、提问的积极性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下面,就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激趣”,谈点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趣,即兴趣,就是使学生感到愉快,对某个问题有兴趣。疑,即矛盾,就是学生的已知和对某个问题的未知之间产生了矛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激趣生疑,解疑入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 一、于读以新激“趣” 喜新猎奇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教师不断更新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新理念下的教学就应培养学生自问、自解、自用、自省、自创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学,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终身学习,而自问是前提,这足以见得设疑激趣的重要性。所以,设疑激趣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尤为重要。那么,在实际的语文  相似文献   

6.
常辉 《文教资料》2020,(6):46-47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内在力量,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方式.本文就诵读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声韵激趣、角色激趣、情感激趣、肢语激趣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这里仅仅谈谈如何激趣。一、目的激趣要使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从学习目的上进行启发,这是最基本的。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奏效,而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催化剂,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引领人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努力去认识它,掌握它,从而获得好的收益。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只有以趣促学,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富有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下语文学习的激趣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文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现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从目标激趣、爱好激趣、手段激趣、读写激趣、活动激趣、竞争激趣六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可资借鉴的具体可行的做法。  相似文献   

10.
兴趣、好奇是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采取设疑、提问、创设问题情境等手段,能有效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热情.现就物理课堂教学中设疑、激趣的技巧问题谈点体会.一、设疑激趣、变"教"为"导"  相似文献   

11.
激趣,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加压,即增加学生学习压力,因为没有压力也不会有动力。激趣和加压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两种促学方法,二者出发点不同,目标一致。  相似文献   

12.
“激疑”是一种教学艺术。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动学生的思维波澜,鼓起探索的风帆。一、趣情激疑。学而无疑的原因之一,是兴趣匮乏,动力不足。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的特点,努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以趣激疑,以情激疑,开启学生数学思维的心智,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开动脑筋,去思考、探索问题。如,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当学生已初步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1的倒数”和“0没有  相似文献   

13.
朱婕 《学子》2013,(9):31-31
设疑激趣法是以新课标为主,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同时也更重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受的历史影响。设疑激趣法是老师再讲课和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按照课改,以学生为本,在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本文就语文教学激趣艺术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这里,仅就"激趣"环节作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婕 《学子》2013,(11):31
设疑激趣法是以新课标为主,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同时也更重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受的历史影响。设疑激趣法是老师再讲课和课前准备的时候,要按照课改,以学生为本,在教给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情感观和价值观,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知识,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注重引入——对当前时事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教学激趣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挖掘教材以美激趣新教材多是跨越时空,大浪淘沙留下的名篇美文,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挖掘内涵,就能发现课文处处有美。教师全身心地投入,或娓娓而谈,或表情诵读,或一颦一笑,兴趣盎然的课堂一定令学生倾倒陶醉,学生也将在这浓厚的文学氛围中受到美的熏陶。二、鼓励动脑以疑激趣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有疑才能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并激发探索问题的热情和思维的不断深入。教学之疑可由老师设置,更可鼓励学生质疑。三、古今沟通以新激趣如孟子在提出使民加多的措施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相似文献   

19.
适时运用“激趣、启思、导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其实质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式学生思维,激起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其内在潜能,使外部教育产生一种内化作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下面,仅就“激趣”环节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主动的、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发现新问题,对知识产生求知欲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采取有效的激趣技巧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使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指引学生去认识学习目标,还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融入新知识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