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向来是比较多的。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6册教材正本共选鲁迅作品6篇,分别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雪》,平均一册一篇,可以说是作家当中最多的,因此也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对于一些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句顺口溜很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在学习和理解鲁迅作品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很多也对鲁迅作品感觉比较难教,教浅了,文章讲不透;教深了,又怕学生理解不到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呢?本文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来谈谈鲁迅作品教学的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2.
陈漱渝先生在《播撒鲁迅精神的种子》一文中说 :“鲁迅作品被选入中小学《国文》、《国语》课文 ,大约从本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解放后鲁迅的一些代表作品更成为语言课本的传统教材。随着鲁迅国际声誉的日益提高 ,他的作品又先后被选入外国一些中小学读物。在日本、朝鲜、苏联、意大利、瑞士等中小学课本和参考读物中 ,都选入了若干鲁迅小说、杂文、诗歌。”建国迄今的中语课本中 ,始终保留的鲁迅作品就有十数篇之多。体裁上有小说、散文、杂文 ;安排上从初一第一册到高三第六册。以如此份量选学一位作家的作品 ,非但在中国 ,即便在世界上…  相似文献   

3.
今年秋季使用部编新教材,初中语文第一、三、五册共有五篇鲁迅作品:两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三篇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和《故乡》.我想谈一谈这五篇鲁迅作品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180篇。其中现当代作品85篇,鲁迅作品共入选8篇,占整个初中语文作品的4.4%,占现当代作品的9.4%。入选的8篇文章,都是所选单元的首篇,充分说明了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要理解鲁迅的作品,首先要了解其深刻的思想性。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大自然和生命热爱的思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到:“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色味都比桑椹要好…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案头有上世纪以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的三套高中语文教材,现将鲁迅作品在这三套教材中的选用情况介绍如下:第一套即1990年版《高级中学课本语文》共6册,选鲁迅作品10篇,计有《记念刘和珍君》《拿来主义》《〈呐喊〉自序》《为了忘却的记念》《祝福》《药》《论‘费  相似文献   

6.
薛绥之、柳尚彭二同志的《鲁迅作品教学难点试析》一书(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八一年版),对现行中学教材所选十九篇鲁迅作品中的难点、重点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若干有关资料便于教师参考研究。全书不尚浮文,有的放矢,非常实用。正因为是要解决教材中的难点,因此《试析》各篇的写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重在介绍背景材料,如《记念刘和珍君》、《“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有的重点分析主题,如《风筝》、《故乡》;有的重在分析人物,如《一件小事》、《孔乙己》;更多的则是解释难句,其例极多。总之是哪里有困难,《试析》便在哪里做  相似文献   

7.
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的鲁迅作品有三篇,且篇幅都不短。在教学中,通过对比综合,我试着把课文所需掌握的内容归纳出了如下“要点”: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首诗;二本书;三个典故;四个时间;五位烈士。“诗”即课后练习要求背诵的《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书”指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散文集和诗集;三个典故;方孝孺、高僧坐化、《思旧赋》;四个时间:31年1月17日——被捕,1月24日——来信点狱中惨状,2月7一8日——被杀,33年2月7—8日——撰文;五烈士即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五个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鲁迅作品时,常常遇到学生问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鲁迅先生的章是现代白话,为什么也有“通假字”?为此,笔从人教版初中语教材(共6册)和人教版高中语教材(试验本,含《语读本》)的课注释中整理出了17个所谓的“通假字”(见加点字),试列举如下(括号内的字为现代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9.
作为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点课文,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文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文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说     
《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女人》是一个既有限制又很开放的题目。写作者可以选择鲁迅作品中的三个女性形象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对这些形象和相关情节进行合情合理的改造,创作小小说或剧本等等。形象的选择不一定拘泥于课本,只要是鲁迅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形象,都可纳入文章。本期选发的三篇习作,各具特色,我们请青年诗人、本刊常务副主编剑男老师进行评判,请大家关注。明年第一期的比赛题目《鸡年说鸡》。主持人说@舒坦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180篇。其中现当代作品85篇,鲁迅作品共入选8篇,占整个初中语文作品的4.4%,占现当代作品的9.4%。入选的8篇文章,都是所选单元的首篇,充分说明了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1.第一册第六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中写道“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我送进书塾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些语言,流露出对百草园的喜爱、留恋的感情,同时也对三味书屋有所畏惧的感情。紧接着文中这样写到私塾先…  相似文献   

13.
史峰 《生活教育》2013,(10):38-39
新学期,新消息:2013修订新版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鲁迅的《风筝》被删除。《风筝》被删,引发一片愕然,甚至出现了"鲁迅作品全面退出教材"的流言。人教社的编辑连忙出面澄清:初一语文课本中,仅删去了《风筝》一篇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是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的第一个师父》这一鲁迅临终前念旧名文的疏证与考辨,发现这一文本的15个注释中的8个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问题,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注释;而且要使这一文本的注释显得完善,尚需增加9个新的注释.“05年版”的注释虽然比起“81年版”来,因时代原因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纠正,但总的来看差别不大.因此,尽管《鲁迅全集》比现代中国任何其他作家全集的注释都要详尽,然而问题仍然很多,本文的疏证与考辨就是为将来出版的《鲁迅全集》的注释更加完善而做的前期工作.最后我们从这一文本的文体着眼,认为对鲁迅作品进行重新分类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吗     
第一个为《阿Q正传》作注的是谁《阿Q正传》问世以来,论者纷纭,但出专集注释的,徐懋庸可算是第一家。众所周知,由于“两个口号”的论争,徐懋庸曾是鲁迅先生的论敌。一九三八年,徐懋庸投身延安,以革命实践回答了他并非革命阵营中的闲人。他常常想着鲁迅先生,并计划有系统地注释鲁迅的著作,首先完成的便是《阿Q正传》。此事发端于他与许多青年同志时时讨论鲁迅的作品,有人提议他把对这些作品的意见写出来发表,于是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阿Q正传》作了注释。此注释本于一九四三年七月由华北书店出  相似文献   

16.
鲁迅作品其思想性文学性都较强,初中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共6册,选入八篇鲁迅作品,包括记叙文、散文、议论文、小说。八篇文章中鲁迅的思想表现较为广泛,这里主要谈鲁迅作品的反封建思想,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7.
鲁迅作品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行中学语教材中的重点课,仅鲁迅作品就选用了18篇,占阅读课总数的1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包括小说、杂、散,几乎代表了鲁迅各个时期的重要章,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各个年级的各册教科书中。可见,鲁迅作品教学直接影响着中学语教学的整体水平。遗憾的是,作为阅读教学的重头戏,鲁迅作品教学却面临着自身的尴尬:教师感到鲁迅作品难教、怕教,学生感到难学、怕学。从惧怕“鲁迅”  相似文献   

18.
董水龙 《师道》2006,(1):27-28
温老师:您好!2004年7月31日下午,笔者有幸在鲁迅故里举行的鲁迅纪念馆新馆开馆暨鲁迅作品和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聆听了您作的《鲁迅作品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报告,后又无数次拜读(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8期),深有感触,深受启发。您认为,中学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存在的问题,一是鲁迅研究界的新成果未能及时转化到中学语文教学中去;二是把生动的鲁迅作品变成了某种政治观念的图解;三是教师的修养素质不足造成无法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影响了中学鲁迅作品的教学质量,这也是影响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鲁迅研究者对鲁迅早年在日本用文言写作的《说鈤》、《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等文,作了认真的注释,这是值得称赞的工作。但有同志将这几篇文章笼统地称作“鲁迅早期五篇论文”,并作了过高的评价,我认为是不妥当的。鲁迅在将《人之历  相似文献   

20.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2,(11):93-94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