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3,(12):12-14
2003年10月15日至17日,《湖北日报》以12个整版的篇幅,全方位报道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次报道组织到位、策划周密、编排精美,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重大成就报道,得到社内外报人和读者一致好评。总结这次报道,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10月12日至17日,我国成功地进行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各主流媒体为此展开了一场不见硝烟的新闻大战。在这场大战中,《解放军报》在社领导的直接指挥下,前后方通力协作,较好地完成了报道任务。共编发稿件140多篇、照片100余幅,合计版面21个。《中国国防报》、中国军网、《解放军画报》也同时刊登了大量新闻稿件和照片,受到军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这些稿件,绝大部分都是军报原创性报道。业内专家、读者评报一致反映:军报对“神六”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报道,其中独家新闻多、深度报道多,图文并茂、编排精美,立意高远、气势恢宏,…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2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电视报道,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央视报道为例,对2008年重大事件电视科技新闻报道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伯正 《新闻实践》2009,(3):40-40,41
谁都知道科技很重要,经济社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哪一个都离不开科技.事实上,我们每天也都在享受着科技成果带给我们的种种恩惠.尽管如此,人们对"科技"两字总有一种距离感.与此同理,大多数科技新闻比起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文化新闻来,也往往让读者"敬而远之".如何增强科技报道的亲和力和可读性,是从事科技报道的记者编辑必须去跨越的一道坎.  相似文献   

5.
杨连元 《新闻三昧》2003,(11):12-13
10月15日、16日两天,我有幸进驻了北京航天城,参加了“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的相关报道。一般而言,干新闻的,撞上了重大的新闻事件,任务完成得不错.总得侃侃自己怎么“不容易”云云。但是,这里我想介绍的,却是其他媒体的一些记者采访时引起我的诸多新感触、新发现,即先  相似文献   

6.
2005年我国媒体围绕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报道开展了一场新闻大战。主流媒体在这场战役中唱响中华飞天曲,彰显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本期刊登《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提供的两篇文章,通过作者真实的回述,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央主流媒体面对激烈的新闻竞争,如何策划高屋建瓴,编采通力合作,报道寻求独家。正是由于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为成功地报道神舟六号的飞行奉献了大量精彩的篇章,为中华民族航天史上这一美好瞬间留下了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科技报道在读者的心目中,容易与枯燥、平板、深奥、难懂联系在一起,因为科技本身往往是某些理论、技术上的突破,所以这种报道往往也写得比较艰深.其实好的科技报道完全可以写得通俗、形象、生动.科技本身是来自生产又服务于生产,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写科技报道应尽量将科技与生活、与生产联系起来,就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请看有机硅,是一种新型的工业用品,科技工作者在研究中有所突破.那么应如何反映这项新的科研成果呢?某报曾为此发过一篇知识性介绍文章,读来通  相似文献   

8.
王逸涛  孟锦 《新闻记者》2003,(12):32-34
"神舟五号"报道已经画上了比较完美的句号.在此次报道中,被独家授权的新华网充分发挥新华社的整体优势和实力,对"神五"飞天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的报道,在全球网站中率先播发"中国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快讯,并以中文、英文、法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不断滚动播报最新信息.  相似文献   

9.
科技报道ABC     
改进科技报道是当务之急科技报道是新闻报道中按题材分类的科技分支,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科技报道包括:党和政府有关科技政策的报道,科技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的报道,科技工作的新经验、新问题的介绍,科技战线杰出人物的报道,读者感兴趣的科技新知识、新技术及科技趣味、珍闻的传播。狭义的科技新闻,仅指科技领域的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的报道,有人称之为“纯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0.
一、抓眼球,提高科技新闻的关注度. 科技新闻要提高关注度,抓得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用形象、浅显的语言,当好"翻译",同时,还要抓好人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一、抓眼球,提高科技新闻的关注度.   科技新闻要提高关注度,抓得住读者的眼球,必须用形象、浅显的语言,当好“翻译“,同时,还要抓好人的报道.   ……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我有机会连续参与了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等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也参加了《中国飞天路》和《神舟交响曲》两个特别节目的采写、制作。由于载人航天飞行事件本身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听众  相似文献   

13.
自1999年11月至今,我国“神舟”飞船三年四次翱翔太空,充分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势头。“神舟”飞天,举国欢腾,举世瞩目。围绕“神舟”飞船历次发射,国内外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国内媒体争先恐后,相继展开新闻报道战役。本文作者作为解放军报记者,在现场目击了“神舟”飞船3次发射的壮观瞬间,采写了大量亲历式报道。本文记叙了作者在采写“神舟”飞船发射报道过程中的难忘经历,其中对采访如何事先精心策划,报道时如何将规定内容做好做足,将自选内容突出特色等体会,都讲得具体、实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4.
神州十三号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完美收官,中国空间站进入建造阶段。央视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直播和报道。本文通过研究CCTV频道和央视网对神舟十三号任务完成的电视直播报道,来探究央视电视直播对神舟十三号发射任务报道的媒介仪式构建。研究发现,央视电视直播对神舟十三号发射任务报道的媒介仪式构建对传递主流价值观、促进文化认同、构建集体记忆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报道应当怎样搞才能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合读者的口味?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四点要求: 1、科技报道要坚持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什么就报道什么,千万不要想当然。不能为了使报道看起来更吸引入,就胡乱地往里面加点什么。2、科技报道要有点趣味,文学的趣味。你报  相似文献   

16.
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宣传的拳头产品,一大批脍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报道让读者难以忘怀,充分发挥了催人奋进的作用.可是,也有些媒体费心费力写出的典型人物报道,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甚至让人产生逆反心理.原因在于这些报道出现了对人物任意拔高,千人一面的倾向,让受众不相信,不感兴趣.因此,如何把握典型人物报道的客观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创新人物报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从科技视角报道公共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公共安全和危机处理相关的事件最易引起公众关注.<科技日报>由于自身读者定位和办报理念的独特性,在相关报道上呈现出鲜明的科技特色,用科学的利剑为读者拨开了眼前的重重迷雾.  相似文献   

18.
航天梦,中国梦。神舟十号发射再次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壮剧”。在这个舞台上.航天员永远是“主角”。如何向公众报道和解读航天员,成为此次任务媒体竞争的焦点。早在5月初.解放军报社军事部就召集相关编辑记者进行专题策划。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20周年、首次载人飞行10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把目光投向整个中国航天员群体。  相似文献   

19.
张晓祺  孙阳  张雷 《军事记者》2013,(7):F0002-F0002,I000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3名航天员顺利送上太空。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等分别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况。经过15天的太空出征,神舟十号圆满完成各项空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0月中旬,沐浴在金色秋风里的每一个中国人,无不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或网络等媒体,密切地关注着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每一个进程,心情格外激动和喜悦。“神六”飞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令全世界的炎黄子孙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