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月7日台湾叶天赐船长在兰屿外海钓了一条怪鱼。这尾鱼变异的腹鳍长的像婴儿的手,而臀鳍长的又像一双发育不良的双脚,夸张的朝天大嘴,肥胖的鱼体全身软绵绵,样子甚为丑恶,体重约2千克。经过考证,此鱼名字叫眼斑躄鱼,又名钱斑蹙鱼,学名Antennarius nummifer(CUVIER),俗名猪仔鱼、软皮虎。科属,躄鱼科、躄鱼属。 特征:眼斑躄鱼身体如河豚状,肥而略短,体长为体高的  相似文献   

2.
矶钓马步鱼     
尚立和  李安景 《钓鱼》2012,(6):50-51
马步鱼也叫棒子鱼,属于微型鱼,120克的属超大鱼,成鱼体长一般20厘米左右,超过25厘米的不多见;鱼体略成圆柱形;背面正中线有较宽的翠绿色纵带;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胸鳍位高、呈黄色;尾鳍似燕尾,呈浅绿色。  相似文献   

3.
裂腹鱼     
王长工 《钓鱼》2014,(24):12-12
裂腹鱼,硬骨鱼纲,鲤科,淡水可钓鱼种之一,亚洲高原地区特产的中小型鱼类,约11属近100种,中国有10属62种。体延长,略侧扁或近似圆筒形;下颌前缘有锐利角质,须两对,咽齿三行。身被细鳞或裸露,肛门和臀鳍的基部两侧各有1列特化的大型臀鳞,在两列臀鳞之间的腹中线上形成1条裂缝,故而得名为裂腹鱼。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比如云南、贵州、四川的河沟上游及溪流中。  相似文献   

4.
鳠鱼     
王长工 《钓鱼》2014,(11):11-11
鳠(hù)鱼,也称"八须鱼",鲶形目,鲿科,鳠属。其外形与鮠鱼、鲶鱼相似,但较之细长,体长约30厘米左右。头平扁,眼大,在上侧位,口旁具须四对。无鳞。胸鳍背鳍皆具硬棘,棘后缘有锯齿,外缘有埋于皮下的细小锯齿,内缘的锯齿强大。腹鳍、臀鳍较长,尾鳍分叉。较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江河。  相似文献   

5.
赤眼鳟体长腹圆,像长筒形体,体长相当于体高5倍左右。该鱼背部和两侧深灰色;腹部为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为深灰色;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其眼睛近吻端的上方有一显著的红斑,故被称为红眼鱼,又因其形态似草鱼状,故被叫为野草鱼。该鱼最大体重3-5千克左右。野草鱼资源分布甚广,我国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四大水系均有分布,是我国常见经济鱼类之一。赤眼鳟属中、下层鱼类。喜欢生活在江河、湖泊水流缓慢的水体环境中。大山塘、大小水库、大小湖泊、江河是该鱼繁殖生存、寻饵育肥最理想的场所。食性杂,以水生植物为主,既吃绿藻、植…  相似文献   

6.
海鱼大观     
《钓鱼》2006,(23)
地方名:马面鱼、象皮鱼、孜孜色、皮匠刀、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羊鱼、老鼠鱼、迪仔、沙猛。形态特征: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4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绿色,故而得名。  相似文献   

7.
鱼回鱼,又称作“鱼危鱼”、“江团”、“白吉”,属鱼危科。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大者可以长达1米左右,浅灰色。吻圆突,口腹位,具触须4对。眼小,体无鳞。背鳍、臀鳍均具硬刺,脂鳍低而延长。栖息在河流和江口底层,属肉食性鱼类。为我国长江流域的特产鱼种之一。鱼回鱼早已因其肉鲜味美、营养丰富而颇有名气,历来是高级宴席上的珍馐。欲钓鱼回鱼,必须掌握以下五点技巧。一是钓具的海竿钓,鱼回直鱼径宜0用.4装毫有米绕的线尼龙轮丝钓线,重60~70克的活砣。如使用无绕线轮,或虽有绕线轮但轮上无泄力装置的其他钓具,如手竿、手甩砣等,钓线需…  相似文献   

8.
狗鱼     
《钓鱼》2014,(2):25-25
狗鱼足鲑形同、狗鱼亚同、狗鱼科的唯一属。共5种,2亚种。中固有2种,即黑斑狗鱼和白斑狗鱼。俗称:狗鱼、鸭鱼。体延长,稍侧扁。口裂极宽大,约为头长的一半,齿发达锐利。背鳍及臀鳍位靠后并相对,体侧有斑。栖息于北半球寒冷地区的淡水水域,我国产于黑龙江流域及新弧额尔齐斯河流域。  相似文献   

9.
■鲦,鲤形目鲤科鲐亚科属,又名白条、鲦鱼、青背、青鳞子等。一般长70~140毫米,体侧扁,头后背侧轮廓平直,腹侧自胸鳍基部下方至肛门有皮质腹棱;头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侧线完全,在胸鳍基部的后上方急剧下弯,呈一明显角度,行于体侧下半部,至臀鳍上方  相似文献   

10.
鲙鱼即鳓鱼和石斑鱼的总称,北部湾以石斑居多。其体形侧扁,体色青灰或银白,口裂宽大,牙齿细尖,背臀鳍有硬棘。此鱼长势快,体肥个大,为北部湾中大型海鱼。其主要品种有青斑、黄斑、红褐点石斑和网纹石斑等。鲙  相似文献   

11.
鲌鱼钓法     
顾建平 《钓鱼》2010,(21):32-32
鲌鱼又叫翘嘴红鲌、翘嘴鲌、梅鲌、鲌丝、白丝、白条、鲌刺鱼、翘嘴巴、白丝条子、翘鲌子、鲌鱼、大白鲢、翘嘴鲢、大白鱼、翘壳。属于鱼纲、鲤科。体延长,侧扁,口大,斜或上翘。腹面具有肉棱,背鳍有硬刺,臀鳍延长。  相似文献   

12.
天竺鲷科的鱼是南方系的小鱼,广泛分布于日本各地沿岸海域。 石首鱼俗称黄花鱼。石首鱼的背鳍为2基,有2条臀鳍棘,眼睛较大。一般为夜行性,吃动物性浮游生物或小型底生动物。 在产卵期,雄性有将卵含于口内保育的习性。日本出产77种石首鱼。  相似文献   

13.
<正>黄颡鱼,各地叫法有别,有的叫昂刺鱼,有的叫黄鸭叫,还有叫嘎沓鱼等等,不一而足。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尤其是市场售价一路走高,促使不少钓鱼人愿意钓黄颡鱼。黄颡鱼体延长,身显粗壮而尾部略微侧扁。吻部钝圆。头大而嘴口并不大,眼睛大。头有六须,即上颚两长须,下颚四短须。鳃孔大。背鳍较小,具骨质硬刺。胸鳍骨硬。腹鳍短,末端伸达臀鳍。臀鳍基底长。尾鳍分叉呈上下叶等长。背部黑褐色,至腹部渐浅黄色。  相似文献   

14.
黄鳍鲷     
——鲷科 黄鳍鲷从背鳍根部到侧线间有3排大鳞和1排小鳞,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的下半部分为黄色。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它是黑鲷属的其它种类。因个体的差异,有的黄鳍鲷的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叶的下半部  相似文献   

15.
李世新 《钓鱼》2009,(17):62-63
(四)附纸及按拓 在附纸之前,要将垫在鱼尾鳍、背鳍、臀鳍下的衬纸去掉,并注意检查鱼体周围是否有残留多余的颜料,如有应清除,或用干净的小块鱼拓纸遮盖:检查鱼体的边线是否与设想的一致,一般边线都会存在超过设计好的范围,这时应用卫生纸擦去多余部分。然后,将准备好的鱼拓纸根据颜料的干湿程度喷湿。  相似文献   

16.
仿生饵     
张炎冰 《钓鱼》2010,(10):13-13
70多年前,一位名为Rapala的芬兰渔夫在钓鱼时发现,鳟鱼、梭鱼经常掠食因虚弱、受伤而泳姿异常的上层小鱼。于是突发奇想,用松木雕刻咸鱼体,外裹锡箔纸并绘出鱼鳞,在“鱼”的下巴和臀鳍连接鱼钩,然后将假鱼抛至鳟鱼出没处再牵动鱼线,使假鱼产生与真鱼相同的泳姿。结果,鱼不辨真假将假饵当成了真饵。这种利用仿生学原理,以形象逼真,具有模仿生物结构、功能和动作的假饵就是仿生饵,现在已成为欧美钓鱼主流。  相似文献   

17.
青竹鲩学名光倒刺钯,我们客家人又叫它河坚、坚棍、坑坚,有些地方分别叫它砖鱼、军鱼、青棍、青娟、石鲩、黄娟鱼、粗鳞鱼等。该鱼体延长,圆筒形,肛门以下侧扁,像草鱼,但它嘴要尖些,有须4条,分布在嘴角、上颌;眼稍大,鳞亦大,银白或黄白,背青灰或青黄,背鳍上侧灰黑,腹、臀鳍黄色,其他鳍灰黄,背鳍前侧暗伏一条锐棘,易刺伤人。此鱼较耐寒、集群、贪食、易惊,一有风吹草动就深藏不出,我地清澈无污染的溪河中多有。生活在水中、下层,也常上水面觅食。  相似文献   

18.
单留 《集邮博览》2001,(11):14-14
海马是一种小型的海洋生物,叫它们海马是因为它们的头部长得像马(图1、2)。其实它们是鱼,因为它们用鳃呼吸,且有背鳍、胸鳍和臀鳍。但体表无鳞,整个躯体由许多节环状骨骼所包围。  相似文献   

19.
阿杜 《钓鱼》2006,(22):49-49
小鳞鱵,俗称大棒鱼、针良鱼等,身体细长略圆柱形,下颌尖细呈喙状。上颌明显短于下颌,呈三角形片状,长与宽相等,牙细小。体被细小圆鳞,脊背中线具较宽翠绿色纵带,腹部银白色。背鳍与臀鳍相对,均位于体后方;胸鳍位高、黄色;尾鳍叉形,浅绿色,下叶略长于上叶,体形较小。  相似文献   

20.
拉饵钓鳑鮍     
荣荣 《钓鱼》2006,(11):33-33
习性:鳑鮍鱼头小,体侧扁.短而高,卵圆形.体高为体长的五分之二。雌雄鱼在体色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雄鱼的尾鳍和臀鳍具有小黑斑点.而雌鱼不甚明显或者没有.鳑鮍中最大的个体为6~8厘米.但大者也不过体长10厘米多一点.重量为40-70克.为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