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都吹打音乐的形成受到宗教音乐、戏曲音乐及客家移民的影响。于都吹打中最具特色的"公婆吹"主要应用于婚嫁、丧葬活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于都吹打音乐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如何传承和保护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妇见”礼始见于周代婚礼,其仪式琐细繁缛,主要由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舅姑飨妇等环节构成。此礼经过岁月的冲刷和洗礼后,仍然存留于当下的河湟汉族婚俗中。其中新妇向公婆拜见行礼是“妇见舅姑”的遗风,新妇“斟毛头茶”、“端包子”、“下面”是“妇馈舅姑”的流俗,公婆向新妇馈金是“舅姑醴妇”、“舅姑飨妇”的余韵。  相似文献   

3.
温暖的家     
美满、幸福、和睦温馨。这就是我的家。我的家与三口之家相比,属于大家庭。公公婆婆自我成家后就和我一起生活。我结婚时,公婆都已是近70岁的人了。结婚20多年来,我从未跟公婆顶过嘴,红过脸。尊老爱幼,母慈子孝,互敬互爱是我们家的家风。  相似文献   

4.
“公姥”“公姥”一词在诗中有两例:一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二是刘兰芝临离焦家时对小姑说的:“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这两例的“公姥”,一般皆解为“公婆”。在此诗中,因是出自刘兰芝之口,故似乎还说得通,但仔细一琢磨,就不尽然了。因为这是刘兰芝对焦母所生的儿子、女儿讲的,翻译过来就应该是:“你去告诉公婆”,“你要用心侍候公婆”。当媳妇的在丈夫、小姑面前怎么能这样称呼呢?这既于情理不通,在词义解释上也不确切。看了北朝乐府民歌《琅琊王歌辞》,我们才明白了,原来“公姥”就是“父母”。那首歌辞说:“东山看西水,水流盘石间。公死姥更嫁,孤儿甚可怜。”这“公死姥更嫁”的话,不正是俗话所说的“爹死娘出  相似文献   

5.
由于闽南民间舞蹈的传承缺乏历史文献资料而使得人们难以追溯其发展演变的足迹,因此,以闽南民间舞蹈《火鼎公婆》《踢球舞》为例,分析《火鼎公婆》的主要道具“火鼎”及《踢球舞》的主要道具“彩球”的演变历程和发展足迹,从中探寻闽南民间舞蹈的发展足迹。结果表明,闽南民间舞蹈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的,并源于舞台的需求及人们审美知趣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吹牛杂谈     
“我高。我上嘴唇顶天,下嘴唇抵地”! 这“不要脸”的吹牛,实在是登峰造极了。吹牛,世人皆知——就是说大话。为何不叫“吹猪”“吹虎”,暂不考究。仅这“吹牛”二字,就是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吹牛”法,没有技术专利。黑人以黑面孔吹,白人以白面孔吹,张飞吹得胡须倒竖,马季吹得唾沫横飞,可谓三教九流,五花八门,无所不及。凡能正常思想的人,都会吹。当然近年来就无人设“函授”了。  相似文献   

7.
不管课改之风怎么吹,他从不盲目地去跟,不管时髦用语怎样多,他从不轻意地去用,不管别人采用怎样的教法,他从不丢弃自我而盲目模仿。江苏省普通高中推行新课改以后,“语文是什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真正的语文课”这些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间吹打乐指的是在民间广泛采用的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共同演奏的音乐.它一般分为:“大吹大打”、“大吹小打“、“小吹小打”、“轮吹轮打”四种类型。所谓“大吹大打”指的是唢呐、海笛与锣鼓四大件共同演奏:“大吹小打”指的是唢呐、海笛与小鼓小钹、当锣共同演奏;“小吹小打”指的是由笛、箫、管与小鼓、小钹共同演奏:“轮吹轮打”指的是由唢呐和锣鼓轮流演奏。本文就民间的吹打乐的功能作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这里是一个方圆六十多里范围的山区,人们说“作什么”一句话,就有说成“作何姆”的,也有说成“作毛闹”的,更有说“作么二”的,或是说成“作梅内”的,等等。有的家庭,公婆、子媳、妯  相似文献   

10.
吹牛公司     
“吹总,我给你买盒饭来了。”午餐时间,阿笨兴高采烈地提着一盒饭走进办公室,吹总斜一眼阿笨手上的盒饭,轻描淡写道“:什么菜啊?”阿笨一边把盒饭放在吹总办公桌上,一边得意洋洋地说道:“你爱吃的牛là……”吹总刚一听到后面这个字,马上火烧屁股似的跳起来:“辣椒啊?不吃不吃……”吹总把头摇成个拨浪鼓。阿笨嘻嘻笑道“:吹总,别怕,不是辣椒,是牛腊巴。”吹总这才不好意思道:“对不起,主要是今早辣椒牛皮看多了,搞出后遗症来了。”阿笨不禁感慨万分地想:吹总就是吹总,工作真是投入啊!可是我刚才在外面居然还吃了辣子鸡,居然还一点反应都没…  相似文献   

11.
董翠兰 《宁夏教育》2008,(11):66-66
生活现象告诉人们,吹上去是凉的,呵上去是热的。同样教育学生批评是烦恼的,表扬是高兴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欣赏教育、愉悦教育、个性教育成为主流,认为多“呵”少“吹”,有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事实果真如此吗?未谘。笔者以为,“吹”有分寸“呵”有度,才符合教育规律,也符合自然规律。不是吗?诸君别忘了,三伏天“呵”上去使人厌烦,三九天“吹”令人憎恶。所以,无论是“吹”是“呵”,应看三点:一看时间,二看地点,三看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一花一世界”,佛语不余欺也。眼前这个话题(2006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生无所息’与‘生有所息’”,便传神地折射出当今教育“丑媳妇”在应试“公婆”的摧残下所处的尴尬境地。《列子》是一部哲学论著,除了第一篇  相似文献   

13.
“大吹”老师姓武,是28年前我初中时的数学老师。“大吹”是他的同事们给他起的绰号,慢慢地传到了学生的耳朵里。昨晚又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听武老师兴高采烈地“大吹”。  相似文献   

14.
“吹总,我给你买盒饭来了。”午餐时间。阿笨兴高采烈地提着一盒饭走进办公室,吹总斜一眼阿笨手上的盒饭,轻描淡写道:“什么菜啊?”阿笨一边把盒饭放在吹总办公桌上,一边得意洋洋地说道:“你爱吃的牛la……”吹总刚一听到后面这个字,马上火烧屁股似的跳起来:“辣椒啊?不吃不吃……”吹总把头摇成个拨浪鼓。阿笨嘻嘻笑道:“吹总。别怕。不是辣椒,是牛腊巴。”吹总这才不好意思道:“对不起,主要是今早辣椒牛皮看多了,搞出后遗症来了。”阿笨不禁感慨万分地想:吹总就是吹总,工作真是投入啊!可是我刚才在外面居然还吃了辣子鸡,居然还一点反应都没有.惭愧啊![编按]  相似文献   

15.
吹“牛”     
郭俊辰 《作文》2023,(37):11-12
<正>“我要吹‘牛’!阿姨,我要吹一头‘牛’!”我对吹麦芽糖画的阿姨说。“好,小朋友,你站到我前面来。”阿姨戴着白手套,右手拿着一根管子样的麦芽糖让我放进嘴里。我的嘴巴、舌头、牙齿仿佛都在说:“哎呀,有一点儿热。”“我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小朋友。吹、吹、吹、吹……”听着阿姨的指令,我想象着嘴里有一根热吸管,鼓起腮帮开始吹。“呼、呼、呼、呼……”阿姨手里的麦芽糖竟然长出了一条长长的“牛”腿。  相似文献   

16.
吹牛公司     
我们的口号:牛皮是吹的,具有超强想象力的脑袋是真的!台牛皮大擂春节过后头天上班,吹总在办公室楼道里碰到了满面春风的阿笨。“哎呀,吹总……”吹总心里不由“咯噔”一下,心想这个春节自己不留神又胖了一圈,还不知被阿笨怎么嘲笑。“过了一个年……”阿笨继续热情洋溢地冲他叫  相似文献   

17.
吹总汗流浃背,脚步匆匆地走进吹牛公司大门,正好碰见阿笨。阿笨诧异道:“吹总,你亲自走来上班啊?”吹总边擦汗边道:“是啊……”阿笨继续诧异道:“那你的‘宝牛’呢?”吹总叹口气道:“唉,刚走到半路它就中暑了。只好把它绑在路边的大树下乘凉,我自己走来了……”  相似文献   

18.
吹总批了一上午牛皮,头昏昏,眼花花。下班的时候,他有气无力地交代阿笨:“那个阿笨,那个今天中午你就不用帮我买饲料了,没有胃口。”阿笨小声纠正道:“是午饭,吹总。”吹总不好意思地自言自语道:“嗯,午饭,午饭。”阿笨则带着崇敬的心情走出办公室,边走边想:吹总工作太辛苦了,都糊涂了,感动啊!  相似文献   

19.
哈烧淘宝     
《学生电脑》2010,(1):10-11
Blower,让iPhone也能“吹”蜡烛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过生日吹蜡烛不用嘴巴。安装Blower,iPhone立即成为一台“鼓风机”,从喇叭处“吹”出风来就能吹灭蜡烛。  相似文献   

20.
阿笨一瘸一拐地走进办公室。吹总斜他一眼道:“是不是拍小创的马屁拍到马蹄上啦?”阿笨委屈道“:不是……不是挨马踢的,是挨牛踢的。”吹总一惊道“:你又去惹我的牛啦?!”阿笨解释道:“不是,是我跟它们讲,以后我吹牛皮的时候,希望它们跟我合作一点,别老让我吹破了,我答应今晚我可以请它们去吃麦当劳的。”吹总一听不满道:“不是我说你,牛是吃麦当劳的吗?牛吃的是草!“”对。”阿笨点头道。“挤出来的是奶!”吹总补充道。“对。”阿笨心服口服道。“所以——”吹总继续耐心启发“,你跟牛说吃麦当劳那不是对牛弹琴嘛!”阿笨十二分委屈道:“我以为今天是愚人节,可以逗它们玩一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