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儿童的创造才能是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创造力是未来人才必备的素质,更是美术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内容.有一位美术教育家说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算已达成."  相似文献   

2.
策划人语:孩子需要吃苦的锻炼,却没有吃苦的机会;父母希望培养孩子的吃苦意识,又怕孩子苦着、累着;学校需要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却没有切实有效的途径和措施。吃苦教育不只是一种形式,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能吃苦、  相似文献   

3.
正在宝宝眼中,艺术并不高深,只是—场没有尽头的游戏。每个宝宝天生都拥有着强烈的色彩感知力,也有着无穷无尽的创意。除了涂鸦,其实还有无数种方式可以让宝宝触碰艺术,拼贴、泥塑、纸艺、陶艺、木工……我们都希望,宝宝的艺术启蒙从殿堂级的艺术大师开始。但是,很多妈妈又有顾虑,觉得自己不是学艺术的,不知道怎么带着孩子体验艺术,所以,往往错失了孩子艺术启蒙的最佳时间和形式。其实,艺术世界并没有门槛。只要你想,只要你喜欢,随时可以带上宝宝,与艺术大师一起"探讨"艺术!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钢琴已逐渐走进了部分百姓家庭。学习钢琴有助于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毅力,拓展孩子艺术视野,已经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但钢琴的学习过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其本质上是学生动手动脑习惯的培养过程。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先生对于钢琴练习曾说道:"练习习惯是比练琴本身更重要的素养。"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来渡过练琴的每一个难关,也就成为了一门教学艺术,其也是钢琴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一、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弹奏习惯  相似文献   

5.
学校和家长都很重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和培养,但有时我们却偏离了方向,陷入了误区:把孩子的艺术才能看成一件漂亮的外衣,孩子将来升学考试加分的砝码,一张学校对外宣传的生动名片。于是,一个个快餐式的、填鸭式的艺术速成班拔地而起。人们都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能给予孩子的技能全部装进孩子的身体,却忽视孩子在习得的过程中的美好体验。 的  相似文献   

6.
食品雕刻虽说只是烹饪刀工技艺中的一种,但其所展现出的艺术气息却并不输于其他艺术。因此要想雕刻出美感极佳的食品雕刻作品,不但需要雕刻者的刀工技艺精湛,还要求雕刻者本身具备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基于人们对食品雕刻艺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职业院校烹饪专业在进行食品雕刻教学中,也不再仅仅只注重对学生刀工的培养,还开始注重对学生的审美基础培养。现本文就针对如何进行食品雕刻审美基础培养这一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市朝阳区黄胄艺术实验小学努力通过艺术教育,使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得以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艺术教育带来的成功,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多彩的童年。学校积极践行"让生命阳光般多彩"的特色理念,以校本课程建设为统领,力图通过课堂教学、德育模式、社团建设这三条主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六种美德,深化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8.
英国不少家长都鼓励孩子学一种或者多种乐器,政府也非常鼓励学生学习音乐,认为对他们的心智发展有帮助,可是,要成功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并不容易。据2008年10月17日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现在,英国一套成功推行的新理论说,与其“逼”孩子练乐器,不如激发他们自身对音乐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许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懂音乐,爱唱歌,有条件的还让孩子学乐器。在本期内,“智多星”向各位家长介绍一种测查孩子音乐智能的方法,当然这只是仅供参考而已。了解孩子音乐智能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音乐素养,为此“智多星”又请来了小学音乐老师龚书鑫先生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音乐节奏感问题,愿你喜欢昕。  相似文献   

10.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美术课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解放孩子的头脑,解放孩子的身体,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间,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尽兴地"玩"、尽情地画。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教育方法,其实是培养孩子创造力的重要前提条件,让孩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敢想、敢做、敢创造。  相似文献   

11.
山子 《中学教育》2014,(5):5-15
"学习力"概念及其研究,已偏离了其原初起源及其合理内涵而陷入了繁琐化、玄学化的境地,也无法与当今中国的教育现实有效对接;相反,在中国学生"撕书""烧书"现象时常发生的背景上,这种概念反显出十分幽默的荒诞性。"学习力"概念及其研究,对学生也有不尊重的嫌疑。学生只是学习力的载体,就如工人只是劳动力的载体一样,其骨子里则是一种机械论哲学观,把学生当成一架学习机器,只是竭力期望找到一种所谓的"学习力",由此使这架学习机器由被动、被迫状态,转变为主动、自觉状态罢了。这种儿童观及其儿童学习观,尽管都打着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孩子的成功,为了孩子的未来这类动人旗号,情义感人,但本质上是落后的。这类价值观及其学习观统领下的大战略教育研究,其实并不能促进中国教育真正进步。  相似文献   

12.
罗恩菲德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们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已达到。”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是要看到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美术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让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把美术课作为一种手段,让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自由的创作发挥,尽情的喧泄他们内心的情感。美术教师不应将公式化的造型与色彩表现强加给学生,要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解放,“随心所欲”画心中之画,表心中之情。  相似文献   

13.
<正>首先,作为一个职教工作者,要意识到案例中"始终没有送出的羽绒服"和"一路奔跑的孩子"这两件事情都应该是不正常的现象。不去碰触学生敏感的心灵只是一种无奈的方法,或者说是一种临时使用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让孩子得到保护?因为教师努力不让孩子受到伤害,那又怎么保证孩子不受到其他人的伤害?所以,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孩子变得  相似文献   

14.
宁静 《家教世界》2023,(32):36-37
<正>“妈妈,我不想再学钢琴了,好没意思啊!”与兴趣班的较量并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战场,相信家长朋友们也很烦心。给孩子报了几个兴趣班,他都不愿意去,别人家的孩子课余时间都在培养兴趣爱好,全面发展,为什么自己家孩子就是不愿意呢?而且,兴趣班种类那么多,又该让孩子学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的人文性可以促进中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但高考让我们忽略了太多语文课带来的文学、艺术的熏陶。考试只是竞争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培养出能考高分的学生,只是教育的部分成功;只有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才是成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一、表达性艺术在内地新疆班心理课堂中的实践意义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指借助表达性艺术特有的方法,综合运用戏剧、角色扮演、绘画、雕塑、音乐、舞动、游戏、沙盘等艺术途径,将艺术这一非语言的沟通表达方式作为沟通媒介,释放孩子的情感经验,在锻炼孩子动手能力、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创造力及洞察力的产生,帮助孩子舒缓、化解情绪,发现自我,培养完善人格。内地新疆班的学生对于很多事情都有自  相似文献   

17.
在如今艺术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学艺术不只是文化课差,单纯为了应付能上大学,有个出路,更多的家长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高尚的情操,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的,锻炼脑力,开发智能。随着艺术教育的普及,它的作用和功能在许多方面显示出了优势,是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一种手段。 一、艺术教育锻炼脑力,开发智能,提高思维能  相似文献   

18.
<正>大凡做老师的,都免不了要批评孩子。一位成功的老师应如何使用恰当的批评手段,提高批评的艺术——让被批评都心悦诚服,并在行动上尽快地改正错误和缺点呢?批评不但是教育人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不是伤害孩子心灵的刑具,不是批评者广施威风,使被批评者无地自容,而是在于培养孩子的尊严感,激发孩子上进心,促使孩子道德上的自勉。我以十几年的班主任经历,谈谈批评孩子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的目的应该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陶冶其情操,培养其艺术欣赏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为了考级或者获取证书。然而,由于许多学校在招生时,十分看重学生在社会艺术考级中获得的等级,这引发了家长对孩子艺术培训的追捧,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家长都要把孩子送到音乐、美术等特长班、艺术班学习,参加考级,一心为了拿一张艺术考级证书,以便在升学时加分或者获得特殊照顾。这种盲目的纯粹为了考级和升学的艺术学习,让很多孩子不堪其苦,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上音乐.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营造一种宽松氛围.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上充分感知美、表现美、发展美。教学中,笔者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