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就会多3%的几率得皮肤癌。截至2008年11月8日,南极的臭氧空洞较往年没有变大。很多人也许因此免于罹患皮肤癌。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多亏英国人乔·法曼1985年发现了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2.
《百科知识》2007,(9X):F0002-F0002,F0003
1985午,英国科学家首次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臭氧变化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失去臭氧层的保护,会使人类直接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导致皮肤癌等疾病。臭氧层空洞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各国南极考察都将臭氧空洞的观测作为重要的项目列入其科考计划中。  相似文献   

3.
表面的奇效 现在人们比较关注臭氧空洞问题,而且公认是空调冷却剂氟利昂引起了空洞.既如此,那么,应该在氟利昂浓度越高的地方,越容易出现臭氧空洞.可是人们观察到的结果却是,氟利昂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被大量排放,而臭氧空洞却是出现在几无人烟的南极上空或青藏高原上空!科学家初步推断:是高寒地区的冰晶表面起到了催化氟利昂破坏臭氧的作用.氟利昂真的是在冰晶表面与臭氧反应的吗?  相似文献   

4.
CFC(氟氯碳化物,简称氟里昂)是造成保护地球的臭氧层变薄的重要原因。虽然研究人员发现,2005年的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的发展比以前稍稍减小了一些,但人类持续释放的CFC正在不断蚕食着臭氧层,使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持久不愈。空洞修复缓慢研究人员认为,以目前恢复的速度可能要到2065年左右南极上空的臭氧空洞才会修复,这比以前预计的恢复时间延迟了约15年。监测全球CFC释放的模型研究最近提示,CFC排入大气之多超过了人们的想像。美国普林斯顿地球流体动力学实验室的计算机模型实验员约翰·奥斯汀与其赫斯特的研究组利用低空飞行器对美国和…  相似文献   

5.
虽然不存在北极的“臭氧空洞”,但某些条件将会导致产生空洞。在南极上空存在一个“臭氧空洞”的发现,为地球上层大气中能够保护生物免遭太阳紫外线辐射的良氧层正处于令人担忧的脆弱状态,提供了戏剧性的证明。在北极地区上空会不会出现一个类似的臭氧层空洞呢?一个对北极地区1月至2月的同温层进行过检测的考察队提出的初步结果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6.
臭氧在平流层(离地面10~55千米)里形成了臭氧层,其浓度最大的地方大约在25千米处。臭氧层能把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过滤掉,它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保护伞”。如果臭氧层被破坏,“无形杀手”紫外线便会长驱直入。臭氧含量减少1%,则损害人体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3%,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5%。臭氧减少后对植物的影响也很大,许多农作物都会因臭氧层破坏而减产,对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臭氧层有什么作用?!北京市@潘嘉磊  相似文献   

7.
臭氧层是指高度在10~50公里之间的臭氧集中的大气层,其高度大致与平流层相当。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中对生命有害的部分,对地表生物起十分重要的保护作用。另外,臭氧层的存在,对保持平流层大气温度的恒定也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类活动对高空光化学的影响,致使臭氧含量逐渐降低,在生物界和气候两方面已产生严重后果。前者表现为紫外线辐射的增强和皮肤癌发病  相似文献   

8.
科学的历史     
空气,在我们周围围绕,却很少有人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只有科学家深知它们存在的必要。从1648年帕斯卡发现大气压力,到1863年廷德耳发现温室效应,再到现在触目惊心的大气污染和臭氧空洞,我们才逐渐知道,空气是我们生存的基础,要珍惜保护好它们。  相似文献   

9.
持续释放的氟氯化碳仍在一点点的吞噬着臭氧层。虽然南极臭氧空洞正在逐步地恢复中,但仍需要时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海外传真     
正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研团队日前发现,南极臭氧层首次出现修复迹象。2015年9月时,臭氧空洞已比2000年时缩小了400万平方公里。研究认为,臭氧层的修复与空气中氯气的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氯主要来自氯氟烃,干洗过程、旧冰箱、发胶等气溶胶都会释放这种化合物。随着大气中氯含量的持续下降,研究团队负责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家苏珊·所罗门相信,除非未来火山喷发,臭氧层空洞将进一步缩小,直到本世纪中叶完全闭合。  相似文献   

11.
李楠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45-46,31
介绍了臭氧水溶液研究的进展及其广泛诱人的应用前景,同时阐述了产生高浓度臭氧、高效率溶解臭氧及制取臭氧水溶液等方法利用这此力法,臭氧水溶液的臭氧浓度达8g/m3臭氧溶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由于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趋明显,而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全球大范围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臭氧空洞、温室效应和酸雨等,各国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植被急速减少和退化,大片土壤沙漠化。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2500多万公顷的森林消失,有约3000万公顷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13,(16):105-105
乐于洗澡大概是女人的天性,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洗澡。可是据墨西哥一项关于皮肤病的调查研究显示,洗澡太频繁容易引发皮肤癌。那么怎么洗澡最健康?夏季女人洗澡频繁更易惹上难缠皮肤癌。自身的清洁卫生主要通过洗澡来维持,甚至一些爱干净的人每天都要洗澡,然而你真的会洗澡吗?据墨西哥一项关于皮肤病的调查研究显示,洗澡太频繁容易引发皮肤癌。那么怎么洗澡最健康?下文介绍了我国着名学者推荐的"热冷浴"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众》2011,(Z2):37-39
为什么人会被晒伤?湖南省永州市白灵必要的日晒可以让人的皮肤产生骨骼组织必需的维生素D,但日晒时间太长久,会导致皮肤晒伤、早衰,甚至患上皮肤癌等。阳光中有两种紫外线对人体有害:B紫外线(UVB)通常会导致皮肤癌,损伤皮肤表层,导致起泡、脱皮;而A紫外线(UVA)可以刺入人的皮肤深层,导致各种  相似文献   

15.
冰下湖研究     
自1957—1958年同际地球物理年(IGY)以来,科学家们在南极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性的科研成果,例如:南极臭氧空洞的发现、南极冰芯研究获得了过去40万年以来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南极地质学研究进一步考证了冈瓦纳古大陆地质演化史的科学依据,近些年来.在巨厚的南极冰盖下又发现了巨大的冰下湖泊——东方湖。  相似文献   

16.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其分子由三个氧原子组成,常温下为淡蓝色气体。大气层中99%的臭氧分布在10~50千米的高空中,并在这一高度形成臭氧层。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非常低,只有0.4%。如果在0℃的温度下,沿着垂直方向将大气中的臭氧以一个大气压的压力全都压缩到一起,其总厚度仅有3毫米左右。尽管数量如此少,但它的作用不容小觑,它可以吸收99%以上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是名副其实的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7.
《发明与创新》2005,(9):46-46
臭氧具有破坏多种有害微生物化学结构的功能,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利用臭氧治理污水,臭氧可以达到100%的杀苗率,经过处理的污术可用于灌溉。  相似文献   

18.
绿色家电     
随着形形色色的家用电器如冰箱、空调、彩电、录像机、洗衣机、微波炉、食品加工机、游戏机、影碟机以及计算机等进入寻常百姓家,人们要求家用电器在工作时既无害、无污染,而且噪音小、节能。于是,绿色冰箱、绿色电视机、绿色计算机等绿色家电应运而生。绿色冰箱我们知道,随着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作为电冰箱的制冷剂,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臭氧层变薄乃至空洞日趋扩大,这样太阳和宇宙射线不受阻挡直射地球表面,人们患皮肤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张田勘 《百科知识》2021,(34):50-51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从审美的角度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是人们对皮肤的理想要求.同时,人们也希望皮肤能阻止微生物入侵,防止感染和患病.在今天的环境下,想同时满足这两种要求,难度系数可不小.随着人类对地球的索求增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臭氧(O3)、氮氧化物和环境激素、重金属等对环境和生态的污染日益严重.臭氧是造成皮肤损伤和炎症的重要毒性物质,对皮肤有直接伤害.有报告显示,欧盟城市中有30%的人口暴露于浓度高于欧盟限值的臭氧中,大约98%的人暴露于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臭氧浓度中.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矿物燃料的贮藏量是很有限的,所以,寻找新的能源已成为人类的紧迫任务。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引起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不良后果,所以,新能源应当是可再生的,应当尽可能不引起不良后果,并且其数量应当足够多,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理想的能源就是太阳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