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法制越来越完善的今天 ,腐败却惩而不绝 ,甚至有“升级换代”的趋势。本文从法律本身固有的局限性出发 ,认为“德治”对治疗腐败有特殊的疗效。因此 ,应当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彻底铲除腐败  相似文献   

2.
社会腐败问题,不仅是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话题,也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尖锐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的政治斗争”,是切中时弊的高度概括。社会腐败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既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诸多...  相似文献   

3.
腐败与反腐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斗争。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根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这些年来,反腐倡廉是中央讲得最多,群众最为关心的大事之一,党中央确立了“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工作方针,强化了肃贪倡廉专门机构,制定了惩治贪污受贿等经济犯罪和纠正不正之风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依法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正之风实行了专项治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当前腐败斗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处于腐败犯罪的高发期和多发期,为应对严重的腐败犯罪态势,应充分发挥刑事政策在预防和惩治腐败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此需构建防治腐败犯罪三层级的刑事政策体系,包括总刑事政策、基本刑事政策以及具体刑事政策.防治腐败犯罪的总刑事政策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主,防治腐败犯罪的基本刑事政策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而坚持腐败行为的适度犯罪化以及“抓大放小”则属于防治腐败犯罪具体刑事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为构建科学的防治腐败犯罪刑事政策体系,更好地实现预防与惩治腐败犯罪的目标,我国还需设立负责反腐败工作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5.
反腐成本论     
本文认为我国腐败滋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腐败的制约成本、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太低造成的。通过加大监督机制的制约成本、提高破案率,加大处罚成本、从重处罚,增加经济成本和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美化养廉的“生态环境”,提高心理成本等措施来提升腐败成本,从而有效地制约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主要表现在 :重视法制建设 ,强调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从历史借鉴的角度大力提倡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坚持用法律手段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7.
摘要:针对体育腐败现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从权利法哲学视角对体育腐败的定义、本质及其治理原则进行法理解读,目的在于揭示体育领域腐败的深层机理并得出治理之策。体育腐败是发生在体育领域之内的腐败,是享有体育公共权力的主体滥用或怠于行使体育公共权力的行为。体育腐败可以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利用体育职权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另一种情形是虽未获取不正当利益,但滥用或怠于行使体育职权致使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受损。体育腐败的本质源于在体育权利与体育权力的博弈过程中体育权利之抑制以及体育权力之嚣长,因此,体育腐败的基本治理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体育权利张扬原则以及体育权力制约原则。体育制度和体育道德是实现体育权利张扬和体育权力制约最有效之措施,应以体现权利张扬和权力制约的体育制度规范之“硬法”辅之以体育道德伦理的教化和治理之“软法”。  相似文献   

8.
论依法治腐     
腐败的根基和要害都是权力。没有权力的人即使希望腐败也无能为力;而拥有权力的人要腐败却易如反掌。法治正是控制权力的根本措施。法治必须首先治权,治权只能也通过法官来实现。而法官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防止和惩治官员的腐败。这就是:依法治腐”命题产生的基础和存在的价值。依法治腐要解决政策、文件比法律、法规管用的问题,要研究怎样才能有效地制约权力和依法行政,要对腐败本身进行法学研究,并解决对官员腐败法律制裁从严的问题。司法改革,必须从司法不独立司法独立,从司法不公开到司法公开,从司法不公正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9.
时下,腐败已经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吏治腐败是最大最恶劣的腐败。因为吏治腐败是各种腐败现象的中枢神经和策源地。江泽民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官吏的腐败、司法的腐败是滋生和  相似文献   

10.
关于加大足球联赛法制力度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足球联赛中的种种让人触目惊心的“黑哨”,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法律制度,加大打击力度已经刻不容缓。现就中国体育报2002年1月24日中提到的两种说法进行相关讨论。从法律的角度诠释体育职业联赛与法律的关系、是中国足球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对于行业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如何加大打击力度,并就裁判作为不确定的主体犯罪的问题,目前司法界虽在人大的呼吁下,有所动作,但相关法律的完备程度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