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求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最常见的计算题,此类问题求解的关键要找出两个量:溶液质量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的计算则是其中的难点,下面分类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有关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时候,必须要搞清它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整个溶液质量的分数。因此,在求某一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时,首先必须要搞清它是什么溶液,溶质为多少,溶液为多少,这时进行计算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复习要求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 (或溶液 )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中的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以及溶液稀释或增浓、溶液混合的计算。二、基本计算类型溶质质量分数主要有下列基本计算 :1 已知溶质、溶剂 (或溶液 )的质量 ,求溶质质量分数。2 配制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所需溶质和溶剂的质量的计算。3 溶液稀释的计算。4 溶液混合的计算。三、主要知识提示1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百分比。基本公式为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10 0 %由于 :溶液质量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体…  相似文献   

4.
对于初学者来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一个难点.难在有的反应逸出了气体(见例1)或生成了沉淀;有的杂质不是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见例2),有的“杂质”则是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见例3);有的反应析出了溶质(见例4).在审题时,对以上不同情况都先要分析清楚,然后再根据求解目标做出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同一种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求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问题,是中考和竞赛的热点计算之一.下面就有关此类计算题探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一、同一种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按一定质量比混合后,求混合溶液中溶质的  相似文献   

6.
一、复习要求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应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或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以及溶液稀释或浓缩、溶液混合的计算.二、知识体系计算类型关于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计算溶液质量、体积、溶质质量间的换算溶液稀释(或浓缩)、混合的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三、主要内容提示1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溶质质量溶液体积×溶液…  相似文献   

7.
一、掌握要求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对其的要求是:1)应用清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2)综合应用化学方程式与清质质量分数的知识进行有关的综合计算。二、有关的基本知识1.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据此可得到下列基本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清质质量一ighiifjtB-uAi-----------“‘’‘%溶质质量\,、,、,、。。一一。IOO?6因此,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导条件是务必求出溶质与溶液或清质与溶剂的质量。2.溶液稀释的计算。根…  相似文献   

8.
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难点之一,也是各省市中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其计算公式为:可见,要算出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必须先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或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在求反应后溶液的浓度时,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从反应体系的整体上去思考问题,从而比较简捷地求出溶液的质量。例1200壳20.8%的BaCl2溶液和98克稀硫酸刚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等少?解析BaCl2溶液中含BaCl2为:设生成BaSO4x克,生成的盐酸中含有HCly克。则解得X=46.6(克)y=14.6(克)由于两种反应物刚好完全…  相似文献   

9.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初中化学计算的重点,计算时容易走入以下六个误区,现结合例题加以总结分析,希望能给大家以帮助。 误区一:误将未溶解的固体作为溶液中的溶质 例 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现将25gNaCl溶解在50g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错解:(25g)/(25g+50g)×100%=33.3%  相似文献   

10.
王佩 《成才之路》2011,(30):93-I0022
一、知识要点 1.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常用计算公式(1)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注意:由多种溶质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溶液体积(毫升)×溶液密度(克,毫升)。  相似文献   

11.
以溶液为载体的计算是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热点.其特点是内涵丰富,灵活多变,隐蔽迷惑,不少同学求解时常常出错,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错用溶质或溶液及其相关质量.为此提出三个问题予以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掌握要求能应用溶解度概念进行溶解度的基本计算和溶解度与化学方程式的综合计算。二、基本知识提示1.准确理解溶解度概念,并能根据溶解度概念得出下列基本关系:溶解度——100克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可见,存在以下正比例关系: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他和溶液质量在上述比例式中,IOO是常量,其他3个星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则可求出第3个量。2.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与溶解度的综合计算中求反应后饱和溶液l,f:溶质、溶剂质量的方法。三、基本类型1.一定温度下.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要求1 熟练掌握有关已知溶质、溶剂 (或溶液 )质量与溶质的质量分数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的方法 ,以及溶液稀释 (或浓缩 )的计算 ;质量、体积和密度三者之间的换算 .2 掌握一些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规律 ,并能在实际解题中加以运用 .二、主要内容提示1 溶质的质量分数基本计算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 10 0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 10 0 %2 溶液稀释或浓缩的计算溶液稀释 (或浓缩至不析出晶体 )时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据此可列出如…  相似文献   

14.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例1 将10gKNO3溶解在90gH2O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试题有所增加,此类试题能很好的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的计算及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融合在一起.综合程度较高,一道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几个方面的最为基础的计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物质溶解度(包括结晶问题)的计算,是初中化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感到不容易掌握。本文介绍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思路是:紧扣溶解度概念,透彻分析有关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解题一般包含两个步骤:1.根据已知的溶解度,计算出初态饱和溶液(也叫原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2.将条件改变后(如溶质、溶剂的增减,温度的升降等)终态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与相同状况下溶解度数值两两对应,列成比例式求解。现将这一计算方法的运用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17.
题目现有质量分数为a%的某溶液,将其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保持在一定温度蒸发掉10g水,结果析出0.5g晶体(不合结晶水,下同);另一份在同样的温度下蒸发掉12.5g水,结果析出1.5g晶体.求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8.
一、讲清概念的本质特征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什么 ?它的组成包括那几部分 ,这务必使学生十分明确。课本中的定义是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溶液质量是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总和。其计算公式是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1 0 0 %②由②得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上公式的变形学生都容易掌握 ,出错在溶质的质量确定上 ,所以应讲清以下几点 :(1 )溶质必须全部溶于水 ,且不与水发生反应 ,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2 )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 ,但没有全部溶解 ,则溶质质量…  相似文献   

19.
溶液稀释导配制的计算中,列式较繁,采用“十字交叉法”可大大减少运算显,其原理可表达为:设浓溶液质量为克,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稳溶液质量为B克,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则两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根据通合前后溶质总质量不变可得:用下列交县图表示:上图在运用的司把波清接导税溶溶分别扩展为:①m活质的计自(此时把a%留作100%);②加水的计算(挫b%冒作为0%);③蒸发水的计自;④减少接质的计目。特别侵得注意的是,为计界的扼要,可任意调换a%、b%、C%三个数倡在“十字交及图”中的位置,而使…  相似文献   

20.
浓度问题应用题一般有三种类型:稀释、加浓、溶液混合.无论解哪一种类型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港质、溶剂、溶液、浓度这四个基本县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质=溶液×浓度.溶液一、稀释问题.在解稀释应用题的过程中,关键是掌握:稀释前溶液中所含的溶质量一稀释后溶液中所含的港质量.即“溶质不变法则.例1有含盐15%的盐水2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10%,问要加水多少千克?分析本题的溶液是盐水,港质是盐,溶剂是水,这里是在溶质(盐)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溶剂(水),把盐水的浓度“变小”,这是稀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