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阅读》2008,(11):80-80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相似文献   

2.
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  相似文献   

3.
马价十倍     
七之①有个要卖马的人,他的马很好。②这个人去界助洲自马的名但一连在集市兰天,却无人问津。家伯乐。③伯乐答应了他,按他讼的④怕乐夫蜻,姐匹马的价将弃做字只通舀即涨了十倍。马价十倍@孙壵~~  相似文献   

4.
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他对马很有研究,好坏优劣,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因此人们都把他叫“伯乐”。(伯乐是神话中掌管天马的神人)。有一次,伯乐到一个叫做“虞坂”的地方去,途中看见一匹拉着盐车正在艰难爬坡的马,因为车重坡陡,那匹马累得浑身是汗,遍体抖颤,直喘粗气。伯乐走近盐车,那马见了伯乐,竞高声嘶叫起来。伯乐对那马看了一眼,马上就断定这是一匹难得的宝马良驹。  相似文献   

5.
按图索骥     
《红领巾》2010,(7):28-29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相似文献   

6.
<正>九方皋相马《列子》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有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在下的后辈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没有能力告诉你哪匹是天下最好的马。在和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出神入化。您召见他吧。"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让他出去找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复命:"马  相似文献   

7.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把精于鉴别马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为伯乐的叫孙阳,是春秋时代的人。  相似文献   

8.
对于萧红的《马伯乐》书中主角马伯乐的形象从国内到国外所有研究者的观点都几乎完全是一致的,国外学者这样评论这个人物:“萧红书中的主角——马伯乐,是个自私自利、放纵、但不能自力更生的社会上的迷途羔羊;他在战时的中国东漂西荡,是个十足的庸材懦夫。全身就找不到一点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9.
伯乐与陶马     
伯乐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只要站在马群前,或是有马从他身旁走过,他立刻就会看出其中有没有千里马。这天,一位烧窑的工匠说:“伯乐老师,您好!久闻先生大名。我想请您看一看,我烧制的这一窑马当中,哪一匹是千里马呢?”  相似文献   

10.
在阅读的层面上,马伯乐的形象是可笑的又可恶的,然而马伯乐形象的基调底蕴是可辈的。 《马伯乐》是一部悲剧。因为围绕马伯乐的环境是真实的,悲剧性的,马伯乐形象是漂浮在时代大潮中取小利求小惠,“无心的以荀活为宗旨”的“蠢虫”的代表。《马伯乐》体现了作者对“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下彻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能力与机遇,到底孰轻孰重?不少人认为机遇重于能力,而我则认为能力重于机遇。伯乐相马的故事众人皆知:传说伯乐精于鉴别马的优劣。他曾受楚王的委托,去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一连跑了好几个国家都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他在返回齐国时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  相似文献   

12.
短文译注     
伯乐子执父所著之《相马经》求马,而得悍马,不可驭,伯乐曰:“此所谓‘按图索骥也。”——《艺林伐山》注释:①伯乐:即孙阳,周时一个善相马的人。②《相马经》:是伯乐著的一部研究、察看马好坏的一部书。③悍马:凶悍暴烈的马。④驭yu:驾驭,骑坐。⑤按图索骥:按照图象寻找好马。  相似文献   

13.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  相似文献   

14.
可怜的马儿     
韩愈不愧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寥寥数百字的《马说》就写出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但,对于马儿,是否有些不公平?其实,从一匹马的角度来看,自由才是最宝贵的,而不在乎它是否日行千里或者能否遇上伯乐。一匹具有高贵品质的马,恰恰是马性丧失得彻底的马。马的悲剧,不是因为它们没有遇到伯乐,而是因为它们本不该遇到人。它们的一切变化开始扭曲,而这样的变化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人。再来看韩愈,他一生在政治上的无所为是他的性格造成的,这却令他摆脱了官场的束缚,得以随心所欲地潜心于诗文创作中,成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幸好,韩愈…  相似文献   

15.
“伯乐治马”是《庄子》中一则哲理性很强的寓言故事,庄子借“伯乐”在管理马的过程中单凭自己的想法武断地治理马匹,结果却适得其反的故事,鲜明地反映了他所极力主张的顺人自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这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以积极的警示意义,教育和管理学生时应该在了解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切忌“一刀切”。  相似文献   

16.
相马与治学     
非文 《吉林教育》2007,(4):49-49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老了,秦穆公担心他的绝技失传,问他儿孙里有没有会相马的,伯乐便推荐了九方皋。九方皋受命寻马,三月回报说终于在沙丘地方找到了,但把黑色的  相似文献   

17.
缘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常乐得伯乐终日昏昏然,直觉得身价陡增百倍。瞧他趾高气扬的样子,连相马的态度也非同于以往。一日,马场上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马,等着伯乐慧眼识珠。伯乐呢,高傲地在马场内瞧瞧这匹,望望那匹……最后,不仅对马们不屑一顾,还指手划脚地对马们进行了训诫:“如今,我要相的是像徐悲鸿画的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都说‘千里马常有’,可惜你们这些马中,我还没发现千里马。马群中身材高大形态姣好的马,很可能是品性极差的劣马;色彩艳光泽好长得俊的马,很可能是经过化了妆的马;招人现眼装…  相似文献   

18.
伯乐之子     
伯乐的一个儿子从父亲那儿学会了相马绝技。不论什么马,经他一相,是好马是劣马,立见分晓。  相似文献   

19.
张果老选马     
《教育》2012,(15):61
张果老倒骑毛驴,走路慢悠悠,世世代代,不知遭到多少人的讥笑和嘲讽。他终于下了个决心:只要选到一匹千里马,就让小毛驴休息。刘邦听到这个信儿,愿将项羽骑过的乌骓马送给他。张果老问:"这匹马伯乐相过吗?"来人摇摇头。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