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笔     
南京的小吃 过了某个年纪,旅行不外为了吃。 武汉到南京,大客车上颠颠簸簸9个小时,傍晚6点到。天色稍紫,热得很柔软,像巷间女子微微急促而软糯的口音。一街梧桐,稠绿如绘。 马上就去吃小龙虾,一铝盆红通通的,小龙虾们全须全尾,入得画来。右手执头,左手掣尾,生生一撕,裸出一截腴  相似文献   

2.
张革 《新闻实践》2007,(8):37-38
岱山县衙山镇太平社区农民费水定和胡其林看好当地红火的小龙虾市场,投入资金养殖了一大批小龙虾,在养殖中他们遇到不少技术等难题,非常急切地想请有关专家指导,并想到有养殖经验的地方实地取经。他们将此难题向《舟山日报》"党报大篷车"活动栏目组求助,没想到这一"百姓点题"见报  相似文献   

3.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中国的普通百姓在吃的使的用的几方面,首先都是把吃的摆在第一位.而在"穷过渡"的革命精神的激励下,人们似乎也都学会了调配饮食结构,所谓"忙时吃干,闲时喝稀"也.  相似文献   

4.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46):68-68
《中国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唐鲁孙 2004年11月 定价:19元 珍妃的侄孙唐鲁孙,以吃 为主题,娓娓道来晚清到民初 的中国"吃"俗。唐鲁孙早年 生活在北京,后来移居台湾。唐 鲁孙的文章如娓娓清谈而又妙 趣横生,其12部谈吃的杂文《唐鲁孙先生作品集》 被视为台湾饮食文学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5.
饕餮之徒应该是对所有与"吃"有关的事儿都不放过的。记得那天看了篇有关"吃"的文章,说是中国的吃是大写意的,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河南人比脸盆还大的饭碗,陕西人吃羊肉泡馍的身架,还有东北人炖肉的那口大锅,确实都够写意的。其实不论是写意还是工笔,讲究的都  相似文献   

6.
<正>本书从吃货的视角描述中国古代史,呈现了"民意是为本,吃货了不起"的饮食史专题。从上古的三皇到清代的饮食文化,用生动、有趣、贴近当下初中生生活情境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吃"这件大事,从"吃"的角度重新认识、理解、掌握中国古代史。  相似文献   

7.
杨吉 《全国新书目》2008,(16):25-25
中西不同,做生意也不同。中国人做生意,讲究一个"情"。既然要谈情,做好的方式就是"餐叙"。中国人赋予"吃"以很多含义,吃往往只是一个形式,它为目的而铺垫,为结果为预设,而且在饭桌上酒品可见人品,一个人会不会喝、能不能喝、敢不敢喝,常常反映了他的性格脾气胸怀,所以,中国商人很喜欢也很擅长把"吃饭"当作商业谈判、接洽、合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8.
江南古镇枫泾在历史上有个雅称,叫"吃镇".何谓"吃镇"?其实是夸枫泾是个颇为讲究饮食的小镇.民以食为天,历朝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每家每户天天离不开吃.吃着、品着,在枫泾能慢慢吃出个味道来,给一段段历史增添了色彩.  相似文献   

9.
《声屏世界》2014,(1):146-148
正重庆登康口腔护理用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口腔护理用品公司,在全国牙膏行业排名前五位,是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单位。公司以"关心您的口腔健康"为使命,以"汇聚英才、创造精品"为企业发展观,整合全球资源,着力打造中国乃至亚洲最专业的口腔护理公司。"冷酸灵"作为中国抗敏感牙膏领导品牌,以"冷热酸甜、想吃就吃"的核心价值承诺,让消费者无忧无虑的畅享美食而获得颇多赞誉。2013年岁末,  相似文献   

10.
蚊子的口味     
《云南档案》2011,(8):59
<正>几个中国学生带一位外籍老师去吃西餐,席间,一只蚊子飞来飞去,最后在老师的脸上叮了一口,老师笑了笑说:"没想到蚊子也欺生啊!"一位学生回答道:"不是欺生,是蚊子最近流行吃西餐。"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记者摇篮》2012,(2):58-59
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八大菜系,枝繁叶茂,万里飘香。什么节日吃什么,什么节气吃什么,更有许多寓意和讲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民以食为天",自古老百姓爱讲究个吃: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更爱讲究个吃:那叫美食享受——  相似文献   

12.
1983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从此,每到春节,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都会守候在电视机旁,等待收看"春晚",至今它已成为中国人一年一度的"精神大餐"和中国新的民俗.  相似文献   

13.
桂涛 《新闻前哨》2020,(3):69-71
"吃播"顾名思义即直播吃饭,早在2013年于日韩两国兴起。随着我国短视频行业的迅猛发展,涌现出一批借助哔哩哔哩、美拍及快手等平台,以"吃饭"为主要内容,用博人眼球等方式,呈现奇观化效果的"吃播"视频。本文从"媒体奇观"的理论视角,探析"吃播"短视频奇观化的建构与表征性,透视其表象背后文化、社会心理和商业性多种因素的纠葛。  相似文献   

14.
"吃播"是当下盛行的一种网络直播,也可称为"直播吃饭",本研究拟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视角下分析影响观看"吃播"的受众心理因素,进而分析由此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里氏9级大地震,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核辐射等危机层层推进,也在远在大洋彼岸的中国引起了恐慌。一条"吃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传忽然传遍大江南北,并引起了大面积抢购市场碘盐的行为,在17日、18日两天达到高峰。在各类媒体的大力辟谣、多方引导下,这场"抢盐风波"在短短两三天内便趋于平静。  相似文献   

16.
传媒微博     
《新闻记者》2012,(9):96
@财经网:【环球时报:"爆头哥"周克华舆论场不该有的诙谐】别小看了"爆头哥"这个戏称,它反映了中国一部分的社会心理如今是多么逆反传统,这部分中国社会的自我认识像沾了酒,抹了指甲油,吃了大蒜,真是五色俱全,也五味杂陈。这种诙谐来得不是地方,中国人或许应留一点严肃。  相似文献   

17.
<正>2月13日,上海市档案馆文史学者陆其国走进央视"焦点访谈",讲述"蛇年春节记忆之1989换房那些事儿",通过回放视频档案,结合口述历史,以点带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百姓在住房变迁中感受的喜悦。长期以来,中国人过春节,最关心的就是吃。当中国的老百姓逐渐解决了吃的问题后,开始盼望着居住条件的改善。这  相似文献   

18.
一部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虽然从中国人最为擅长的"吃"入手,但却没有仅仅停留在美食介绍、烹饪手法等浅层的表现,更不同于那些以消费引导为目的的美食节目,而是在呈现各色美食、挖掘饮食文化的同时,品读普通中国人的人生百味,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角度认识和理解传统以及变化着的中国,它既是对自然、传统美食、生命智慧、文化精神的热情礼赞,也是面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吟唱出的传统中国乡土世界一曲无奈的挽歌。  相似文献   

19.
吴哲 《青年记者》2012,(20):12-13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增多,公共卫生危机事件频发.从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的"小龙虾致病"、2011年"地沟油"事件、2012年"毒胶囊"事件等,公共卫生危机报道均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与"一般危机"相比,公共卫生危机影响范围较大,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有着严重威胁.大众媒体在危机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危机的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如火如荼的全民直播背景下,吃播作为网络直播的垂直细分领域在近年来走进大众视野,并掀起呈井喷态势的"吃播热".随着社会压力增大,民众的娱乐消遣需求增加,吃播以其低门槛、猎奇性、陪伴感的优势,依托"直播+短视频"的多元渠道推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共同参与到这场狂欢盛宴当中.文章以吃播秀场为关注对象,探讨"吃播热"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