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制度环境是影响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产生与提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论述了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制度环境的内涵,从人才身份管理制度、人才配置制度、人才产权制度、人才使用制度以及人才激励制度五方面探讨了制度环境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我国制度环境的对策,以促进科技型人才聚集经济性效应的产生与提升。  相似文献   

2.
连云港市近年来实施的乡土人才开发、培育、保障工程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盘活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但乡土人才总量不足,素质不高,发挥作用不够,培养制度不健全,开发政策不配套的情况仍然存在。建议从完善运作、培育、扶持、激励机制入手,在加大乡土人才管理力度、提高乡土人才专业素质、优化乡土人才创业环境、激发乡土人才内在活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1 树立人才兴馆意识 2004年,黄委召开了全河人才工作会议,在学习、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水利人才工作会议的基础上,研讨、总结了我委的人才工作,并就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我委人才工作作了总体部署。为了满足“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这个治黄终极目标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黄委党组提出要大力实施人才兴黄战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认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的内在逻辑关系及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系统地阐明了人才的重要战略地位、人才质量的战略标准、人才选拔的战略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战略途径等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战略思想、为我党建立跨世纪的人才战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湖南古代有五个人才发展波峰期,近代更出现了前后相承的五大人才群体,为扳转历史航向,引领中国大步迈向近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湖南是一个人才大省,被称为中国的“人才首都”,其人才数量之多、品格之优、贡献之大、影响之深、兴盛之久,成为人才发展史上的典型范例,因而也是研究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的最好样本。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宝贵的财富,人才安全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能源安全,而且也影响到整个国家安全。因此,研究能源产业人才安全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对我国能源产业人才安全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分布不均衡等是突出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能源人才安全程度的相应对篡,对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才制度的改革对于政权的巩固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明代人才制度的改革坚持公开、公正、平等的原则,实行科举取士,实现了官吏科举化的历史转变,人才由多元变为一元,在全社会造成重料举、鄙薄技术的局面。由于人才单一化,科举人才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厚古薄今,虽然取得了巩固攻权的效果,也造成了中国人才结构失调,技术人才缺乏的严重局面,并使中国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转折关头,失去了良机,落在了先进国家的后边。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兴国之源,创业之基。有了人才就有了资本,失去了人才就失去了财富。就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兴衰存亡关键在人才。随着完全市场化的到来,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发展对人才的依赖越来越强。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人才危机,人才队伍不稳,人才流失严重。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是一个关系国家、企业发展命运的大事。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的基本现状及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目前企业在稳定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就如何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提出以下对策建议:①要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人才使用机制;②要建立完善持续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③要注重业绩和贡献,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④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人尽其才的人才流动机制;⑤要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晚清“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给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非常重视人才和人才问题。在任京官时,他就以“转移人才之道”为起点,从理论上系统地阐述了其转移、培养、考察人才的设想与方法,试图扭转当时世风日敝、人才日衰的局面。投笔从戎之后,他以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政治活动作为其“转移”人才的具体过程,从实践中又总结出了其访求、任用、待遇人才的经验与方法,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其用人思想,最终凭借其造就出来的一大批各类人才,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造成了所谓“同治中兴”、人才济济的新局面,也基本上实现了他当年提出的“十年以后,人才必大有起色”的梦想与追求。批判与总结曾氏的“转移人才之道”,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队伍建设 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分析比较了“国际化人才”与人才国际化的概念,阐明了实施人才国际化战略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学人才国际化实施措施、工作成效,提出了南京大学在人才国际化实施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谁拥有知识,拥有高层次人才,谁就掌握了市场经济的主动权。担负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学校更是如此。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在重视人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支持,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从而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骨干教师队伍,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做好人力储备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2.
冀献民 《继续教育》2004,18(12):29-31
2004年10月10日,农业部在京召开了全国农业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加快农业人才培养步伐,努力造就一支以农业行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主体,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业人才队伍,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农业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实现农村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出现了一个人才选择职业,职业选择人才的人才市场。如何反映这种社会现象,如何传递这种人才交流的信息,“人才报”由此应运而生。本文还论及了“人才报”的性质、任务、特点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高等院校人才引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等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性,对高等院校人才引进工作的有效机制、稳定人才方略等进行了探讨,提出应注重人才引进经费的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制定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对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采取主动出击、海外招聘等非常规的途径和办法,通过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搭建创业平台等措施,做好人才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和关注人才问题,他对人才的作用、人才的标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以及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等问题作了一系列的论述,形成了邓小平的人才思想。只有坚持邓小平人才思想,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人才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集聚人才、积极发挥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城市发展影响举足轻重。文章对扬州地区人才集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找出在吸引人才与发挥人才作用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从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人才国际化战略目标等几个方面对如何促进扬州地区人才集聚效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跨学科的人才具有与传统人才不同的特点,所以对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应该针对这些特点,采取一些不同的方式。本文在探讨了跨学科人才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之后,就强基础课教学,尤其是跨学科性的基础课教学、课程综合化、设置辅修专业和第二专业,培养双学位人才、招收跨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努力从多种角度探求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一体化部署,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培养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了多样化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以中小学、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一主体或者多主体协同的选拔培养模式,取得初步成效。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依然面临国家层面相关法律政策的缺位、各项政策目标或者政策主体的协同问题、选拔培养机制衔接问题等制约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果。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统筹不同办学主体、学段、政策目标,促进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政策协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从事业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人才环境的创新,认为山西高等教育人才环境创新关键在于各级领导,领导能爱才,人才自然来,领导善用才,人才走不开,让武大郎式的人当领导,人才不仅难以涌现,而且有人才也会都走光。  相似文献   

20.
最近几年,“人才”恐怕是利用率很高的词汇了。中共中央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建设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走人才强国之路”的政策,并召开了建国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阐述了中央关于实施人才战略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对未来我国人才领域乃至经济社会其他领域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人才已经不仅仅是部分人群实现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更成为整个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