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江旭梅  唐子蛟 《内江科技》2011,32(7):86-86,90
随着高校贫困学生的增多,贫困受助学生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在加大对贫困生资助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贫困受助学生的自立自强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理财教育以及技能和社会实践的锻炼,从物质和精神上帮扶贫困生走出贫困,切实提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资助系统兼容性不高、贫困证明存在舞弊空间、资助方式缺乏人文关怀等问题与不足,直接或间接导致资助精准度不高、影响资助的公平公正;因此,如何有效精准认定、准确资助隐形贫困,如何有效核查、及时取缔虚假贫困,如何使国家高校学生资助的顶层设计精准"落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大逻辑。充分而恰当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资源共享、精准认定资助新模式,构建以人为本、量身定制的差异化资助新方式,建立实时动态、及时完善的管理思路,对提高高校资助精准水平、实现高校资助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坚持助困育人,构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具体体现。高校贫困生问题不仅包括人们通常关注的物质贫困问题,还包括更为重要的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贫困问题。只有坚持"助困育人"理念,坚持物质资助、心理帮扶和思想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多管齐下,贫困生资助工作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高校的连续扩招,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各级高等院校逐步形成了集“奖助贷减免勤”于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本文主要从社会资助的视角.探析社会资助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与资助现状.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大背景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苏北高校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探索苏北高校贫困生的资助现状,分析苏北高校贫困生在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对策,以实现苏北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公正与高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以及高校的连续扩招,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政府也相应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各级高等院校逐步形成了集"奖助贷减免勤"于一体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本文主要从社会资助的视角,探析社会资助的必要性、现实意义与资助现状,以及在此过程中如何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加。我国目前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已扶助数百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但在资助体系中贫困生认定和贫困生的教育管理方面的问题仍然尤为突出。通过分析目前资助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贫困生资助体系与加强贫困大学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瑜 《科教文汇》2014,(34):180-181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受益面在不断扩大,很多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缓解了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这种经济资助实质的资助模式弊端凸显,对贫困生更为突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引领不够,为此,笔者提出“经济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铁三角”优化模式,从减轻贫困大学生最直接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减轻对贫困大学生影响更深、更久远的心理问题,最终过渡到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关于高校贫困生的资助面、受益面在不断扩大,很多贫困生在获得资助的同时缓解了读书期间的经济困难,顺利完成了学业。然而,这种经济资助实质的资助模式弊端凸显,对贫困生更为突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引领不够,为此,笔者提出"经济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的"铁三角"优化模式,从减轻贫困大学生最直接的经济困难问题到减轻对贫困大学生影响更深、更久远的心理问题,最终过渡到提升贫困大学生社会就业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精准化资助投入资金不断增加,受资助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就有许多问题涌现,如高校贫困生评定困难、贫困资助工作质量参差不齐、贫困生出现心理困境,等等。为了更精准化地资助,我们提出通过大数据分析确定贫困生群体,建立信息化动态贫困生数据库,构建网络心理咨询、思想教育平台等方法,真正做到精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宝贡敏  刘枭 《科研管理》2011,32(2):160-168
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感知组织支持维度划分的代表性观点,然后聚焦于支持不同来源,提出了中国员工感知组织支持的多维度构思模型,并在以往研究结论和小规模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开发出“中国员工感知组织支持量表”。通过探索感知组织支持的潜在因素结构并对数据与模型的拟合程度进行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员工的感知组织支持由感知组织制度支持、感知组织制度保障、感知主管任务导向型支持、感知主管关系导向型支持、感知同事工作支持和感知同事生活支持共同构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组织支持理论的研究范畴和内容体系进行了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顶板运动规律和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对锚杆参数的确定和支护效果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实例对现有巷道顶板维护方式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支护方式,以期达到降低巷道支护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梳理国内外关于组织支持氛围作用机制的文献.首先从个体感知和团体成员共同感知的主体视角明确组织支持氛围的概念和结构维度,然后综述领导因素、组织因素、个体因素等组织支持氛围的前因变量,同时通过主效应模型、缓冲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组织支持氛围的结果变量以及组织支持氛围的调节效应,最后总结组织支持氛围作用机制,并提出组织支持氛围的被中介的调节效应和被调节的中介效应、结合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创新将是组织支持氛围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淼 《科教文汇》2013,(14):202-203
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大量增加,老年人要真正"老有所养",离不开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的配合。笔者在对南京心贴心老人服务中心负责人访谈的基础上,反思了该机构在给老人提供支持上的作为,并由此对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体系进行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政府直接资金扶持企业创新存在潜在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由单一企业与政府创新扶持博弈所引起的基础性风险,以及多个企业与政府之间创新扶持博弈产生的积累性风险。基础性风险及积累性风险内部又各有不同的次级风险。基础性风险与积累性风险以及各自内部的次级风险相互强化、相互影响,形成一种系统性的风险结构。可以建立综合性的扶持体系,进行多方治理,以减弱风险相互之间的自强化动力,最大程度得削弱风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新红 《现代情报》2015,35(12):139-142
将MOOC与传统的文献检索课堂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协作教学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该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信息素养基础和个性化需求,能够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大班上课与个性化培养、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的相互结合与补充。  相似文献   

17.
预测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煜  张智光 《预测》2002,21(3):22-25
在研究和总结近年来决策支持系统和预测支持系统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研究开发林业经济预测支持系统的实际经验,提出了预测支持系统发展的几个重要,并就如何实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2010年相关数据,对我国西部12个省(市、区)的金融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金融规模、金融效率、经济法律环境和科技支持都与金融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西南地区的金融竞争力整体高于西北地区,其中四川省金融竞争力最高。最后就如何提高西部各省(市、区)金融竞争力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Although stigma is widely accepted to be a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 the implications of its dimensions for social support warrant greater consideration. We conducted a meta-analysis of 31 content analyses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pecific dimensions of stigma and the types of social support messages shared in health-related contexts online. Among health conditions where character stigma was greater,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tangible support were more prevalent. Physical stigma wa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of esteem support. Information, emotional, network, and tangible support were more prevalent among health conditions where concealable stigma was greater. Among health conditions where visible stigma was greater, information, and esteem support were more prevalent. Our study contributes to stigma and social support research by providing evidence that health-related stigma has multiple dimensions each with distinct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support. More broadly, this project offers a framework that can be used to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social meanings of health conditions may be translated into digit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20.
王永伟 《大众科技》2011,(9):131-132,88
文章介绍了一种超前支护液压支架的性能、特点及相关参数,研究其制造过程中的工艺及其步骤,并介绍了它的使用方法、使用效果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