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人民民主专政政报得以实。是革命政权。生、发展的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合乎近代中国社会历史规律的现象。与其说它有着深刻的历史基础和不可移易的历史地位,不如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权理论结出的丰硕成果。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工人阶级国家政权关系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  相似文献   

2.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诸侯割据、区域性政权叠起、战乱频仍的地区。赫连勃勃是这个特定历史背景下雄踞一时的风云人物 ,大夏政权是赫连勃勃凭借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割据性统治王国 ,统万城则是体现大夏政权辉煌历史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女真人建立的金王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吏治的建设,其吏治之清明为历代史家所称颂。金代奖廉肃贪举措是吏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朝通过完善制度、颁布法规等措施将贪腐防患于未然;实行奖廉倡廉、惩贪肃贪等举措对金代官吏进行奖惩,以达到劝诫的目的。金代奖廉肃贪的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吏的腐败现象非常普遍,为了维护和巩固统治,不少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有识之士都十分注重惩治腐败。在官吏的选拔、任用、考核、监察等方面采取了一些有益的措施,并实行奖廉和惩贪并举的政策,以促进国家吏治的清明,这些廉政措施对于我们今天的反腐倡廉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阶级对立是由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革所引起的,这种变革必然导致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资产阶级政权是认识规律,利用政权迟滞走向灭亡;无产阶级政权则是顺应历史规律,进行建设性发展.推进马克思中国化要解决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就要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阶级国家没有消亡之前,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掌握和运用资本运行规律,超越资本逻辑,创造新的文明形态,瞄定世界未来航向.  相似文献   

7.
齐明帝整吏治、倡节俭、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社会大体稳定,民众一般能维持生活.他不重文化,朝廷文化活动冷落;为维护自身统治,任用亲信,诛杀宗室、旧臣,造成了政权的深刻危机;对北魏消极防御,导致多次失败,使南弱北强格局进一步发展.明帝的施政作为体现了南朝低级士族上升及儒化进程一定阶段的特征,在齐梁之际社会变迁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氏作为北魏、东魏、西魏的皇族,是北朝最大的家族。因其皇族地位,元氏家族的婚姻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关系甚大,是元氏与鲜卑各部落及其他民族融合,促进元氏家族汉化,笼络汉族士族,加强其统治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元氏家族与胡汉100多个家族通婚,有婚姻400余桩,涉及当时胡汉主要的士族。元氏与汉族士族的婚姻以北朝后期为多,现可知北朝时期元氏与40余个北朝本土汉族士族通婚134桩。元氏通过与汉族士族的婚姻进一步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稳固其在北方的统治,也在婚姻中进一步学习汉文化,加速其汉化进程。元氏与7个南来士族通婚,包含了东晋至梁代的皇族。与南来士族的婚姻,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化并吸引更多的南朝士族投奔北朝。对元氏与其他士族婚姻的探究为元氏及相关家族、北朝政治社会等研究提供相关学术资料和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与大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大同平城北朝研究会与山西云冈石窟文物研究所具体承办的“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0年8月9日至12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国外学者56人,国内专家学者180余人,提交论文107篇,专著7部,提要30余篇。内容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宗教、文物考古、石窟艺术等诸方面,这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边区教育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任务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边区的社会经济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作为其观念形态之反映的文化教育也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边区人民早就推翻了封建半封建的统治,建立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民主政权、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反蒋反美、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各式各样的变工队与合作社、各种规模的工厂与作坊等等。以这种社会形态为基础,发生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反映了边区人民的新  相似文献   

12.
唐代服食风气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从封建帝王、达官显贵到文人学士热衷服食,蔚为风气。服食之风败坏了政风吏治,损害了国家经济,毒化了社会风气。唐代服食风气乃承魏晋南北朝之流风余韵,是统治阶级尊崇道教的结果,是社会上层精神追求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突出地表现在文化方面。而孙吴政权是六朝中首先立国的。本文将着重探讨孙吴政权建立的情况及孙吴统治之下的社会发展概况,包括东吴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世家豪强势力的发展状况以及东吴时期的婚姻制度等。  相似文献   

14.
利用藏传佛教统治蒙藏民族 ,是清中央政府的一项重要国策。它不仅对蒙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而且对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的历史进程也起到过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西藏政教首领的三次觐见 ,恰好与清朝的统治相始终。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六世班禅觐见乾隆、十三世达赖觐见光绪。不仅是见证了清朝由盛及衰的历史 ,而且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央政府对西藏管理的递进和深化。因此 ,研究这段历史 ,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清朝政治、文化、民族、宗教的整体历史脉络。浅知拙见 ,以求斧正。一、乾坤始奠、五世达赖朝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并占统治地位的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在历史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我国历史上大多数朝代是由汉族统治者掌握政权,对以蒙古族为统治者的元朝,史学界曾出现种种非议和责难是应该认真分析研究的。元朝发展农业等一系列措施,对元朝社会乃至后来历史的发展都有重大影响,其建立是历史的一个发展和进步,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的一个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 汉语方言与汉文化溶入民语和民文化的时期 两晋至唐宋时期,由于内地的战乱不断,政权更迭频繁,中央政权逐渐失去了对云南的控制。云南出现了三个比较稳固的政权:氏的大姓政权、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三个政权延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期,由于汉代移民的后裔逐渐失去了和内地的联系,又丧失了统治地位,处于当地土著民族的统治之下,因而逐渐“夷”化,终至溶于当地土著民族之中。在这一时期,汉语方言逐渐削弱,有的同化于当地土著民族语言之中,为民族语所吸收;汉文化也溶于当地土著民族文化之中,成为创造新的民族文化的养料  相似文献   

17.
语言文字的传播使用是各民族相互往来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直接例证。论文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为问题展开研究,通过梳理历史史料,运用语言学和历史学的相关理论,从中央对西域的治理、政治和亲、屯田活动、经济往来、文化交流以及汉语学习、语言借用、民汉翻译等方面,梳理出汉语言文字在西域传播使用的脉络;接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传播使用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原中央政权对西域的治理力量有所减弱,但是汉语言文字在西域的官方地位却一直保持不变,其在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对西域的影响依然卓有成效,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不断发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唐代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各统治阶层相互通婚十分普遍。从唐代看,按民族成分划分,唐代各统治政权通婚的类型主要分为:唐统治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通婚,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通婚,唐与国外民族统治政权之间的通婚。本文通过简略论述这三种类型,来分析唐代统治政权及各少数民族婚姻状况与通婚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当今世界的现状来看,民族与国家的不一致性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如何协调民族与国家的关系、多民族国家如何选择国家建构形式,是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而且国家结构形式问题也是无产阶级建设和巩固其政权以及向共产主义过渡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建构形式的思想进行简单的论述,以求证马克思、恩格斯对多民族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采取何种国家结构形式的最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官僚运行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其科举制选拔人才具有选拔范围的开放性、选拔标准的全面性等优势,在吸纳人才、促进社会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积极意义。但唐代科举制也存在忽视公平、选拔的人才行政能力欠缺、忽视道德问题以及科举中的一些陋习易滋生朋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制定并实行实际的选拔标准及规章制度,保障其有效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