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习得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而这些问题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研究者将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并在研究方法上突破以往惯用的范式,从质性研究的角度出发,借助QSR Nvivo10.0完成分析。最终,研究结果得到当前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六大心理行为问题,三个引发问题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师针对问题重点采用的六种教育措施,以此引发广大教师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覃雪雄 《中学教学参考》2008,(4):F0003-F000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心理、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心理正常轨道从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如今,农村初中学生因心理沉重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只有善于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导,才能促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的个体因素不仅影响着其个人工作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情绪状态不仅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也会对学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班级心理环境或氛围可能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发展的中介变量。教师的问题行为是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外在表现,而教师的不良言行或问题行为又往往会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或心理行为问题。消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比积极的师生关系模式更能够强烈地影响到儿童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浅析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辅导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优良品格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行为,普遍存在于中小学学生中。本文集中论述了对问题行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是倾听、接受、共感的理解;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制定新的适应性的行为目标;应注意感情的净化、明确化,以及对问题行为学生的治疗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选取了广东省广州市多所普通中学共867名初中学生,采用相关量表让他们进行自我报告,之后进行数据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结果如下:父母行为控制越多,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越少;父母心理控制越多,青少年内化问题越多。可见,父母的行为控制对青少年发展起积极作用,父母心理控制对青少年发展则起消极作用。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对家长进行教育观念的辅导。  相似文献   

7.
牛香梅  徐现良 《教师》2008,(16):56-56
青少年时期是入的一生中最容易偏离正常心理状态而导致不适应行为或心理健康问题的时期。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增大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培养中学生健康的心理不仅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更是当务之急的工作。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异常心理和行为,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教育等多方面不良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某些超出常规,偏离或违背社会道德、纪律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90后高职学生出生在中国政治、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且信息极度膨胀的时代,他们的心理行为存在着显著的时代特征和社会特色。这些心理行为既有积极、向上的内容,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和缺陷心,及时分析和研究广西"90后"高职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有助于进一步了解90后高职学生的心理,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促进90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当今我国的教育危机凸显于德育危机,而德育危机突出体现在青少年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偏差上。学生厌学、逃学,道德价值观的扭曲和道德行为的偏颇等诸多表现,让我们深感忧虑。教育,尤  相似文献   

11.
正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近年来,有调查表明,在我国中小学生中间,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精力充沛,富于理想,思想活跃,进取心强,身体和心理逐渐发育成熟,而面对自身、学校、家庭的种种压力,有些青少年则不能顺利渡过这一阶段,出现一些阻碍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情感、人格和适应能力发展的行为对学生的这些问题、必须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由于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原因,我院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对于存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作为教师,应深入分析其产生行为问题的心理成因,并灵活运用心理学辅导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矫正,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初中学生中,约1/4左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既迫切又必要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5.
问题行为是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碍他们身心健康。影响他们智能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这些行为的扰乱性和对学习的影响都较大,需要长期耐心教育来加以矫正,若不及时矫正可能导致心理失常和行为变态。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问题行为指学生在品行上或心理上有缺点的越轨行为,一般是指那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阻碍学生智力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学生的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经常遇到而又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它,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当前,日益迅猛的网络对青少年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已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刘朝晖 《教师》2008,(2):78-79
热爱生命、珍惜健康,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生命与健康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生命困惑与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一些学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校园伤害、意外事故、自杀等危及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健康教育,十分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9.
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心理行为问题与寄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研究运用"孤残儿童教育基本情况表"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对寄养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孤残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普遍落后于正常儿童,并存在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寄养可促使孤残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显著发展,但单纯的寄养不能解决孤残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心理活动课是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需要和特点,确定活动内容;运用心理理论、技术与方法,设计活动方案;通过生生、师生互动,在活动中体验、感悟与分享;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预防问题行为发生的面向全班学生的一种活动课程。随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班级心理健康辅导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