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2.
从鲁迅《药》的英译本看修辞手法的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文是理解原作的一面镜子。译文能否如实地反映原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文的修辞手法能否在译文中再现。由于英语修辞历史悠久,而汉语修辞源远流长,各自都具有十分丰富的表达方式,故对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直成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译文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手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思想和风格,即使大意差不多,也会削弱原文的语言感染力。为此,本文在分析英语修辞手法可译性的基础上,仅就鲁迅作品中所使用的一些主要修辞格进行分析,旨在说明由于各民族间思想上的共性,所以修辞具有可译性,又由于中西文化间存在差异,所以修辞的翻译存在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3.
修辞手法创造汉语新词语不仅仅局限在修辞格上,是一种广义的修辞造词。汉字修辞是汉语修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新词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考察汉字修辞手法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修辞手法创造汉语新词语不仅仅局限在修辞格上,是一种广义的修辞造词。汉字修辞是汉语修辞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创造新词语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考察汉字修辞手法在当代汉语新词语造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金英 《茂名学院学报》2009,19(5):46-48,52
从修辞学角度出发,选取美国著名情景喜剧《老友记》和中国著名情景喜剧《家有儿女》的剧集对白作为幽默语料,对其中言语幽默的修辞策略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发现,由于中英两种语言表达方式和表现方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别,再加上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两种语言在使用修辞手法制造言语幽默的时候,使用的策略既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喻修辞手法是两部剧中使用最频繁的修辞手法,而其他的修辞手法的使用率则表现出较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感在修辞学上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通感到底是不是一种修辞;荷塘月色中的两个句子到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都是令中学语文教师感到莫衷一是的问题。鉴于此,笔者从传统修辞体系和认知性修辞体系来分析这两个问题。从传统的修辞学体系来分析应为套用了比喻和移觉的修辞手法;从认知修辞学系统来分析应为运用了通感性比喻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7.
潘清华 《文教资料》2006,(27):166-167
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方面大多相同或近似,然而它们在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各自的特点,尤其在表达方式上又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英汉修辞手法进行对比分析。在比较英汉修辞手法的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修辞翻译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语文旨在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都离不开语文修辞的运用。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我们的学生能够将语言表达的更加生动、清晰、形象,学生们能够在修辞的运用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在本文中,我们将就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和实践方式展开探讨。一、语文修辞教学的内容(一)积极性修辞。积极修辞,是指运用语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将文章变得生动、形象、具体的一种修辞手法。积极修辞通常是一种主动地修辞手法,其主要目的是感染读者,而不是仅仅为了深化读者对文章的理解。这种修辞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依托题旨情景恰当地选择语言的一种手段。在语篇中使用英语修辞可以增强整个语篇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并传达一定的语篇意义,不同的修辞手法在不同的语篇中有不同的功能。本文从文化语境、情景语境和语言三个方面对英语修辞手法在语言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功能语篇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一次讨论中,有人认为某高考复习资料把"对比"当作"修辞手法"(积极修辞)是错误的。理由很简单,《考试大纲》从来不把"对比"当作"修辞手法",高考也从来不考所谓"对比修辞手法"。在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应当依纲教学,而不能把考纲规定的9种修辞手法之外的一些"修辞手法"拉进来进行复习。但邓木辉老师持不同观点,他在《教学月刊》中学语文版2016年第9期发表《对比修辞该不  相似文献   

11.
当代西方修辞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家的修辞学转向使当代修辞学从传统的束缚中走了出来,不再局限于对劝说和论辩的修辞术和修辞法结构的研究,而是与哲学思想交织在一起。在哲学家和修辞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修辞学与哲学传统上的分离得到了修复,大大地巩固了修辞学的学术地位。修辞的功能从言说技巧提升到人类的生存状态。修辞学理论的更新和深化扩大了修辞学的视野,为修辞学的跨学科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方面的对比,试图揭示两者的修辞方式在这一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不相同性,同时探讨英汉对比修辞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涉及到翻译动机、翻译观念、文本分析、翻译策略等问题。而西方修辞学主要研究言语的运用,包括研究文本的修辞目的、修辞情境、修辞方式、修辞效果等方面。本文试图从西方修辞学的视角对翻译活动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翻译是一种以修辞为中介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走出技巧层面的修辞学批评,一是向修辞诗学延伸。二是向修辞哲学延伸。前者研究文本的修辞设计和诗学关联;后者从话语方式向人的存在方式提升,研究修辞如何参与人的精神建构。结论是:人创造了修辞,修辞也塑造着人。  相似文献   

15.
在英语教材中,出现了许多修辞手法,但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往往忽略了对修辞手法的分析,造成了学生对教材不能正确地理解,领会或欣赏修辞好的句子或段落有困难。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在修辞格的理解上进行引导,增加学生的修辞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6.
修辞学研究修辞现象、修辞活动,那么,理应既研究表达修辞,又要研究接受修辞。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修辞学理论系统建构中,明确提出接受修辞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这其中以宗廷虎和李金苓的成就最为突出,当前学界对此还少有专门性论述。他们不仅自己多年一直坚持研究,建构了包括“表达修辞学”和“理解修辞学”在内的修辞学框架,梳理了接受修辞研究的历史,提出了言语交际全过程的研究方法,高屋建瓴地指出了接受修辞学中尚待研究的众多问题,而且积极引导、支持其他研究者,为接受修辞学的持续发展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力量。接受修辞学将成为21世纪修辞学研究大有可为的领域。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辩证思想主要依靠矛盾表达来阐述.在二千多年前能系统地运用矛盾表达法,这是<老子>在修辞学方面的杰出贡献.矛盾表达法有着良好的修辞功能,它不仅是西方语言所有的修辞方法之一,也是汉语的修辞手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ntersection of visual rhetoric with rhetoric of science by examining the rhe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natural science illustrators operate as they represent paleontology. Field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study the rhe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paleontology becomes represented through art; this article reports the findings from the field study and contextualizes the study in rhetorical theories of invention and a discussion of social versus scientific facts.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what experts know and what public audiences perceive, offering insight into why those differences exist.  相似文献   

19.
:《鬼谷子》是先秦时期的鬼谷子或苏秦所作。它涵盖了本世纪末修辞学研究的诸多方面 ,因而是一部蕴涵丰富修辞理论的著作 ,也是我国古代三大修辞学著作之一。《鬼谷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比较 ,有惊人的巧合之处 :两书产生于同时代 ,同为说服术 ,同样有大量的心理分析 ,同属口语修辞范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告事业快速发展,但广告语言却陷入了修辞困境:一方面广告语中运用的修辞手段层出不穷,不断翻新,广告语制造修辞幻象的能力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广告语对受众的实际影响力和作用力却在不断下降。广告人的修辞努力不仅未能对广告语的效用进行增值,反而导致了其语用效力的下降,广告语正遭遇着严重的语言贬值。导致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广告创作者的修辞努力背离了语言运用的基本规律和修辞的根本出发点,从而催生了种种造成不良语用效果的负面修辞现象,其中较典型的有比比皆是的抄袭模仿、夸饰性用语的过度使用、语言的过度变异、言与实的严重不符等。在这些负面修辞现象的背后,掩藏着功利至上和技巧至上这两大流行观念误区。中国的广告语的创作只有抛弃这些流行的观念误区和错误的修辞导向,才能摆脱当前的修辞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