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渗透现象”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第4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中所设立的演示实验,对学生学习高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至关重要,也为学习后面其他的探究性活动奠定了基础.因此,深入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渗透作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植物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教材“问题探讨”处安排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此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渗透作用的理解和后面内容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原装置进行了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正>实验简介:本实验是人教版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一节中的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是让学生通过分析渗透现象进而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概括出渗透作用的概念和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为后面学习动物细胞的细胞膜和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都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打下基础.实验目的:1.认识半透膜的作用,探究渗透作用的条件.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主  相似文献   

4.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渗透吸水”既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又是本节教材的难点。如果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是很困难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通过改进渗透作用原理演示实验,增加学生实验,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法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物理欲“开”学生“胃口” ,一定要调好它的“味”。而“味”如何调呢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做好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本味” ,为学生开胃的重要方法。怎样搞好实验教学呢 ?下面就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的看法。1 要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仅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而且还对于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知识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训练学生研究物理学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具有重要作用。演示实验要注意 :①简单方便。包括仪器结构简单 ,操作简单和由演示现象导出结论时解说或推理…  相似文献   

6.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7.
四段“渗透式”数学实验方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将数学实验按照“实验基础”“演示实验”“独立实验”及“综合实验”四段逐步渗透到高职数学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8.
2011版“新课程标准”中关于物理实验的描述,不像现行教学大纲那样,具体规定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样的演示实验,哪些知识点需进行什么内容的学生实验,以及这些实验需要使用什么仪器,实验的总课时是多少,等等.过去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甚至随堂实验、学生小实验等,在“新课程标准”中一并以“通过实验”、“通过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术语提出了要求,它没有界定哪些是演示的,哪些是学生做的.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新课题:怎样选择实验内容?以怎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验活动?在实验活动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和作法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处理呢?  相似文献   

9.
1 演示实验的引导作用1 1 课前激趣。如教学水的表面张力知识一课 ,演示小木条沾上圆珠芯油后在水面上前进 ,学生兴奋不已 ,进而引导学生探究它为什么会前进。1 2 课中解难。学生学习离不开教师指导 ,解决学习难点需要教师把关键环节放大放慢 ,启发学生解决难点。1 3 在课中指导学法。很多的课中实验有一定的规则和要求 ,并要注意安全 ,这需要教师手把手的示范。如溶解实验中 ,使用酒精灯时一定要强调 ,重复示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2 指导实验的方向作用2 1 渗透德育。小学生实验一般都是分组进行 ,完成一个共同任务需要全组成…  相似文献   

10.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透吸水是植物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那么,如何理解渗透作用原理便成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节的重点。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来突破重点,可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程莹 《南昌教育》2006,(10):16-16
每当有演示实验时,学生都特别兴奋。因为实验中常出现发光、发热现象,物质颜色、状态变化等,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是学生很容易只停留于“走马观花”的阶段。因此,在演示实验时,我总是有的放矢地设置疑问,指导学生观察现象,使之“带着目的看,看着现象想”。  相似文献   

12.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3.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本课题的重点是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经观察、分析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必备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因此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本节课的成败。课前,我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4.
韩柏林 《物理教师》2008,29(6):23-24
钱毛管实验又叫牛顿管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2章第1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首次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的错误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苏教版、人教版“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异同,结合自己的实际实验操作,提出了操作中的不足,并进行了改进操作,使课堂演示更加高效。  相似文献   

16.
郑小平 《物理之友》2023,(12):53-55
物理实验对学生理解科学本质、提高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编排的部分演示实验存在实验现象不显著、难以“重现”等问题,影响演示实验的高效开展。笔者以“电功率”演示实验为例,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秦秀芳 《中学生物学》2010,(3):50-50,64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在第四章的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以渗透作用作为问题探讨来引入课题,区别于原来老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以验证渗透作用的发生,充分体现出生物实验探究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笔者在上此课时将其改为探究性对照实验,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实验装置的几点改进、教学要点及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现行教材把旧教材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去掉,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两项和实验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学习和化学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七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第三章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这节课里。讲述了叶片的结构和气孔的开、闭等内容。学生对课文中的气孔开与闭原理不够理解,特别是哪里外壁、哪里内壁,学生更是难以理解。为了讲清这个问题,笔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全班同学都能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认识事物本质,丰富直接经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实验在探究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等方面的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的任务之一。当前中学化学教学模式主要为:演示实验→分析、归纳→记忆→学生实验。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演示实验教师做,学生看;学生实验“照方(教材中的叙述)抓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