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这名同学,你能起来回答这个问题吗?"……"来吧,老师相信你能行!"……最终,老师耐心的等待换来了孩子的回答。这是在一次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一位年轻老师执教过程中一个不起眼的镜头,却把我的思绪牵  相似文献   

2.
开心时刻     
《少年文摘》2013,(1):108-109
不允许坐在最前排的一位同学经常不洗脸,老师对此很反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了这位同学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老师,坐在最前面的同学经常不洗脸,你会怎么办?"该同学回答道:"我绝对不允许这样的同学在我的课堂上出现。"老师听了有些满意地说道:"没想到你还是挺理解老师的。"在此之后,该同学一连几天没有来上课!  相似文献   

3.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4):2-3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  相似文献   

4.
奇迹     
一老师在解释"奇迹"一词时,列举一例:一个人从八楼跳下,竟毫发未损。他希望学生能说出"奇迹"。可一个同学回答:"幸运!"老师很失望,于是说:"此人爬上八楼,又跳下,还是未受伤!"又一个同学回答:"偶然!"  相似文献   

5.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就存在着一个个教学"细节",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解决某一问题而精心预设或生成的一个个相对短小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细节可能就是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可能是一段稚拙的表演,甚至是文本中一个小小的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我们只有用心发现细节,把握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的课堂。一、面向开放课堂,预设细节【细节回放1】笔者《搭石》教学片  相似文献   

6.
哈哈广场     
《初中生之友》2012,(31):64
观摩课观摩课上老师问:"有谁知道台湾主要盛产哪些水果?"甲同学:"凤梨。"乙同学:"香蕉。"学生们把该说的水果差不多都说完了,唯独少了西瓜。老师十分着急,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时,一名同学举手准备回答,老师这才松了一口气。这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安排回答西瓜的那名同学没来。"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问题情境,要把握好数学信息【案例】这是一堂校级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在教学"九加几"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运动场"这一生活情境,教者用多媒体打出了一个生动的体育场画面,并且提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这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孩子们发言的热情很高,课堂气氛活跃。许多小朋友把手举得高高,嘴里不停地喊着:"老师,我,我,我……"老师先后叫了8位同学(全班40人,占五分之一)回答,而回答却总离不开:我看到运动场跑道是红色的,篮球场上的篮球架高高地竖立着,许多同学在练习投  相似文献   

8.
近日,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吨、千克、克"一课。在教学过程中,这位老师指出:"吨、千克、克是质量单位。"但我听课时发现: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往往会说成一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吨或一个物  相似文献   

9.
常有同学问我: "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回答的问题.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写好文章的几个"一".  相似文献   

10.
庄沈 《辽宁教育》2006,(2):13-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  相似文献   

11.
幽默笑话     
1.我发现经常上网有三大弊端:第一,记忆力越来越差。第二,数数经常会数错。第四,记忆力越来越差。2.生物课上,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人体肌肉分为三种,请问是哪三种?一个同学不幸被叫到回答问题。这位同学慌慌张张站起来,看了看老师,低头和同桌低语,然后得意洋洋地答道:"分为瘦肉、肥肉、五花肉三种。"  相似文献   

12.
"细节",指细小的环节和情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就存在着一个个教学"细节",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解决某一问题而精心预设或生成的一个个相对短小而完整的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细节可能就是学生一个出乎意料的回答,可能是一段稚拙的表演,甚至是文本中一个小小的但意犹未尽的标点符号.我们只有用心发现细节,把握细节,才能成就精彩的...  相似文献   

13.
正一、历史细节问题的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类似的抱怨:"老师,历史知识离我们好远啊,总也记不住,如果历史知识有生命力就好了。"很多教师的回答是:"记不住就反复背,多背几次就记住了。"其实,曾是学生的我们自己也知道,这种回答苍白无力,无法让学生满意。正是学生的困惑促使我反思:能否通过挖掘与课文重难点相关  相似文献   

14.
记得一位名师说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上课的老师,他把一个问题设计好,同时把一张写着正确答案的幻灯片制作好。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放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于是乎同学们观察到了老师深锁的眉头,接下来,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16.
可乐吧     
长度的单位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18.
笑话四则     
《初中生之友》2013,(17):62
人家睡觉都比你们强初中课堂上,一同学正在睡觉,老师突然把她叫醒,让她回答问题。那同学站起来揉揉眼睛,不知老师问的是什么,张大嘴说了一句:"啊!"老师本来是生气的,一听她的回答便说道:"对,就是选A,不过下次要说  相似文献   

19.
请先看下面两个现象:现象一:在一节语文课上,当一个学生把"纤细"的"纤"字读错音时,教师说:"你预习得不够充分,谁来帮助他?"然后,教师连续找了几名同学来读,直至找到标准答案为止。现象二:在教学中,学生回答的问题不全面,有许多教师往往是这样评价的:"这位同学回答得不完整,谁补充?"接着叫第二个同学来回答。对于现象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惯用这种做法,貌似找其他人帮助,实则在批评那个学生,且冠以"预习不充分"之名。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读音,也未必就是"预习  相似文献   

20.
一节一年级语文课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流鼻血了!"学生们纷纷扭头注视着这位流鼻血的孩子。一位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怨色,嘀咕着:"我好不容易回答个问题……"另一位则直接说:"烦死人了,今天有人听课呢!"老师快步走向流鼻血的孩子,掏出面巾纸擦掉血迹,示意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