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财友  赵坤 《新闻传播》2006,(10):70-70,72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全球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苏丹红事件、牙膏致癌风波、光明牛奶变质加工黑幕、啤酒甲醛风波、保鲜膜“致癌”风波、饮水机“毒胆”闹剧……尽管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纷纷攘攘,真真假假,但每一次都经历了“媒体炒作——公众恐慌——有关部门失声——权威部门解决”这样一个类似的模式,虽然问题最终被解决了,可一次次的恐慌给公众和食品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赞许媒体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浮躁炒作问题。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炒作现象近几年来可谓风生水起,之所以网络新闻炒作能够获得如此丰沃的成长舞台,媒介消费主义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长此以往,必定会对传媒界、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和恶劣后果。本文试图在媒介消费主义的背景下,以网络新闻炒作现象为焦点,界定和分析这一现象的产生和表现手段,进而剖析新闻炒作与消费主义的相互作用关系,引起公众对于网络新闻炒作现象的重视和忧思。  相似文献   

3.
翟一晓 《新闻世界》2013,(7):162-163
【摘要】近几年“网络炒作”现象日益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红人令人应接不日殴,我们所熟知的凤姐、犀利哥、兽兽等,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网络炒作”而一夜成名的。本文通过对“网络炒作”的背景、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了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对公众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炒作所带来的伦理缺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路径,旨在为杜绝恶意网络炒作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颖 《新闻世界》2012,(3):78-79
在当今媒介多样化、受众碎片化、广告传播效果不佳、公众强烈依赖媒介的背景下,受现代企业公关关系理论与事件营销理论的影响,以媒介为受众的新型营销模式开始盛行。这种营销模式以商业炒作为典型。本文系统分析了在这种营销模式下,企业、媒介、公众三者的关系,以及企业如何针对媒介特性进行商业炒作,尤其是与网络媒介结合后又是如何运行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短短一周时间,两个"和尚"开房、酗酒的图片和视频红遍网络,随着公安等部门的介入,很快从娱乐新闻演变为严肃事件,这次炒作又一次洞穿了宗教的底线一对"和尚兄弟"搂抱着异性在地铁车厢里酗酒、去酒店开房、在ATM机前"秀"百万巨款。舆论很快被挑动起来,公众开始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正处于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特殊的年龄阶段使他们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群体之一.一方面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富、发育逐步成熟,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对问题的认识还不全面,容易误入歧途甚至形成暴力犯罪.近几年来,频频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在网络上流传,不少新闻媒体在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的时候,为了吸引公众眼球,大肆炒作.可是具体的,媒体暴力炒作是如何影响青少年,他们对媒体暴力炒作的看法以及是否受媒体暴力炒作影响等问题,还是不确定.因此,通过专门对媒体炒作以及青少年暴力等有关问题展开调查,深究媒体炒作的原因以及对青少年的危害,了解新闻媒体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同学对青少年暴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非新闻现象是指以新闻之名行广告之实的传媒活动,它以软性广告、新闻性广告和新闻事件的商业性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基于对公众的责任和媒体公信力的考虑,媒介必须从强化他律和自律的角度进行综善治理,才能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2006,(12):27-27
《青年记者》2006年第17期发表倪自放的文章《这样的娱乐已烂透》。 文章说,“炒作!无聊!”四个宇加上二个感叹号,是网友们对目前正在炒作的某个“新闻”最为直接的评价。娱乐行业的炒作,在三五年前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无非就是关于谁和谁的绯闻、谁和谁的性丑闻传说,后来越演越烈,逐步发展到靠叫l生”谎言、”录音带”搏出位。当今,无伤大雅的绯闻显然已经无法吸引公众的目光。在这种情况下,一出又一出的娱乐炒作以惊世骇俗的面孔出现,  相似文献   

9.
舒勇和区志航为纪念汶川大地震.创作了雕塑作品“生命之花”,从一开始就演化成为社会行为艺术。从马克思“艺术生产”概念出发,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社会根源。艺术的社会学评价脱离不了公众的参与。接受美学奠定了艺术欣赏的社会性基础。公众关注艺术家用意图伦理挑战和颠覆生命伦理,以及对于作品的炒作,这都是有其社会性基础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议题公关的角度,论述中国娱乐界的公关现状,重新诠释了"炒作"的内涵和机制。文章指出新兴媒体将公众带入一个新"魔弹"时代,解析了广受关注的选秀节目的公关模式,并阐述了娱乐界经营主体的强势地位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段时间以来真是假新闻不断,堪称一个假新闻泛滥的季节,炒作公司香水女孩被逼退学的假新闻、80后女拒让座遭愤怒男钞票猛抽耳光的假新闻、李湘怀上双胞胎的假新闻、浙大女狂骂浙大教授的假新闻、女大学生脚踢孕妇的假新闻.高频率出现的泛滥的假新闻极大地伤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如今公众看到一个稍显反常、很吸引眼球的新闻,就会在心中本能地问一句,是否又是一条媒体炒作的假新闻.  相似文献   

12.
只要留意一下现在的各种媒体,我们便会发现各种内容迥异、风格不同的法制节目充斥其间。国家司法运作的方方面面都非常直观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其积极意义自然不言而喻。透明化的司法运作正在接受最广泛公众的监督和舆论的评价。但进而深思,舆论监督又并非如此尽善尽美,过度的舆论炒作有时也让司法运行陷入尴尬境地,干扰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因此,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应当被恰当的平衡把握。  相似文献   

13.
刘芳男 《今传媒》2012,(12):58-59
北京雨灾遇难者遗孀受邀录制《完美释放》,该节目组官方微博随即发布节目预告,引发公众质疑,一时间"电视台消费苦难"、"炒作"之声不绝于耳。相关节目片段最终迫于公众舆论压力被删除。在灾难报道面前,记者常常会面对"尼伯特之问",如何抉择、如何操作,成为记者的难题。笔者试图由北京暴雨遇难者遗孀录制《完美释放》来探讨新闻价值悖论中有关记者的道德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新闻     
重庆某报被处罚据新华网报道重庆一报纸因违规自我炒作,向公众报道自我形象的虚假信息,日前被重庆市新闻出版局罚款1万元,并通报批评。重庆市新闻出版局通报指出,今年8月21日和22日,《重庆*报》连续两天用大幅版面宣  相似文献   

15.
做为公众的传播媒介,媒体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便利用一些媒体热衷于猎奇等心理精心策划出一些事件以供媒体炒作,从而达到扬名的目的。出现了所谓商家牵着媒体鼻子走的怪现象。  相似文献   

16.
姚克波 《新闻界》2007,(3):115-116
本文论述了《新青年》杂志对新文化运动的作用和意义,梳理了其编辑思想,并重点介绍了由编辑部策划的一次媒体炒作——钱玄同、刘半农具体实施并挑起了关于新旧文化的大讨论的“双簧戏”,简略分析了这次炒作的文学意义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兴华 《军事记者》2014,(12):40-41
安倍第二次执政以来,为了给其扩充军备铺路、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提供"依据"和构筑反华包围圈提供借口,"中国威胁论"曲不离口,有媒体专家将其归纳为"安倍炒作三支剑"。透过"安倍炒作三支剑",给我对外舆论战提出了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18.
炒作的历史,从大的方面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经纪炒作、媒体炒作、平民炒作炒作,《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通过媒体反复做夸大的宣传。"这一解释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为扩大人或事物的影响",这是炒作的动力;二是"夸大的宣传",这是炒作的性质。有人说,  相似文献   

19.
石述思 《报林求索》2012,(4):182-182
<正>继绿豆生姜之后,大葱成为新的被过度炒作的农产品。炒作大葱是民间游资的一次投机逐利行动,更是缺少正当出口的一次无奈选择。CPI增速趋缓,但农副产品价格却居高不下,扮演涨价主角的从往日的绿豆、大蒜、猪肉变成了大葱。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10元仅能买2根大葱。在居民收入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背景下,大葱价格和成品油价格一起PK掉了美国。  相似文献   

20.
媒体能够通过持续对某一问题的集中报道.使原本不出现在公众视野之内的事件成为一时间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大众传播媒介议程设置功能的体现。2009年.春晚把小沈阳推到了观众面前.之后各大媒体纷纷对“小沈阳现象”进行炒作.笔者试图从传播学视角解读这一媒介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