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曾经听过几节小学科学课,记得有一次四年级的一节课,老师向学生讲授了初中学生需要学习至少一周的内容,包括浮力、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与沉等.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重在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对初中学生物理学科的学习而言,应该在小学阶段科学学科的学习中有相关的前概念认  相似文献   

2.
论初中《科学》课程教材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初中《科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核心理念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此在教材设计时,应明确所持有的知识观、学生观和社会观,以产生均衡的课程;应将主题中心和探究过程相结合,来设定综合科学课程类型;并应从统一的科学概念与原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活动这三条基本途径对课程内容进行合。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2013,(7):79-81
一、初中科学学科育人价值及其表现 上海市初中科学课程的核心价值是培养学生能科学素养,具体表现为使学生获得基本科学知识,形成科学基本能力和具有科学基本价值取向这三个力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张荣  陈娴 《教育学报》2004,(9):45-49
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西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强调学习评价的诊断性和形成性 ;突出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相融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 ,要求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主体性学习 ,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和体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待科学的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课程提供的活动 ,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活动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 ,培养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展开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林静 《教学月刊》2007,(11):62-64
初中科学学科综合性试题突出综合理科课程特性,考查学生从整体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对统一科学概念、原理的领会,检验科学课程"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的独特作用。在一份初中科学学业评价的试卷中,综合性试题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就如何编制综合性试  相似文献   

6.
一、初中物理课程的特点 从总体上看,“苏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能密切联系与科学技术有关的内容,更加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大部分内容都是由学生亲自进行探究后而获得的,并且探究过程显得比较自然、灵活、不是千篇一律,使学生在学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到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并将热爱科学、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视域下,初中物理课程的解读有三个着眼点:一是将初中物理课程视为物理文化的传承载体,研究其内容的主体——物理文化的特点;二是将初中物理课程本身视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初中物理课程的课程文化特点;三是将初中物理课程视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初中物理课程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和相互影响。基于文化解读,初中物理课程在实施上可以进行一些改进,包括从文化角度理解科学探究要素并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物理学史,落实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以及重视科学内容与人文内容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科学课程已经成为初中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们了解科学,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概念是一个学科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科学理论的精髓,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本文从概念教学的意义,概念教学中的问题和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升初中科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育》2021,18(3):89-99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为目标。科学课程从内容、大概念和课程能力三个维度联系科学知识、原理与实践,从幼儿园到12年级不断发展学生对"科学故事"的理解以及"提问与预测""计划与实施""处理与分析数据和信息""评价""应用与创新"和"交流"六个方面的探究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科学课程可基于"认知实践理解"模型进行设计,并以科学课程能力为指导进行学生评价。整体上看,科学课程改革特征在于:(1)课程注重基于科学概念的学习,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2)科学课程能力融合核心能力,指导学生评价;(3)教学环境灵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2012,(1):64-67
聚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相似文献   

11.
张荣  陈娴 《学科教育》2004,(9):45-48,F003
新西兰(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西兰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强调学习过程的连续性和渐进性;强调学习评价的诊断性和形成性;突出科学知识与技术、社会相融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要求学生通过对科学课程的主体性学习.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和体会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待科学的态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课程提供的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的发展,在活动中激发出创造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展开,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对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不论是农村学校还是城镇学校,初中开设综合性的理科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适应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探讨初中理科课程综合化的必要性,可从以下五方面考虑:现代生产所引起的劳动力状况的变化及其对教育的新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教育内容的影响;义务教育科学教育目标的要求;初中学生思惟发展的基本特点;初中学生毕业后的大致走向。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内容在初中《科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教育价值包括学科多方面的实用价值和学科思想方法的价值。国家(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以及科学,技术,社会这两个方面设计了五大主题,并将学科概念,原理,规律了学科技能方法整合到课程总体系之中。综合科学课程中的生命科学内容,在学生科技意识发展,综合能力培养,开放型知识结构的构建,学科知识迁移,科学方法训练等五个方面,较分科课程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浅谈化学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教育探索》2000,(4):57-57
一、科学素质的含义和内容科学素质是指在接受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适应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品质和能力。科学素质的形成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基础。除了知识、技能之外,属于科学素质教育范畴的还有许多内容。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兴趣特长,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等。科学素质的主要内容为:1.科学情感包括对科学的热爱,相信科学技术的力量,渴求科学知识,喜欢观察和探究自然事物和自…  相似文献   

15.
初中《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新课标指出,初中《科学》课程将通过进一步学习必要的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和后继学习打下基础;将通过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实验既是学生必须基本的技能,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功,科学课程在二十世纪备受重视并得到迅速发展。但面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显现和科学教育内部问题的接踵而至,人们开始反思科学课程,认为科学课程必须反映科学的化属性、正视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关注科学在精神层面的育人功能、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理解、运用和评价科学的意识和能力。这为人们描绘了科学课程发展的人化趋势,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基本主张和发展走向等方面对此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小学科学课程应当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许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0):136-136,148
物理新课程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通过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的理念呢?  相似文献   

19.
初中科学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的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新课程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发展战略。初中科学教育课程(科学或生物、物理、化学)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课程目标,必须对课程实施策略作出理智的抉择: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以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课程开放性为基本特征;以形成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为核心任务;以构建诊断、激励和发展为功能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为导向,才能获取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0.
林静 《中国教师》2012,(11):5-10
<正>刘洁民,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科技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副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史、数学教育、科学教育。《中国教师》:刘教授,您好!新修订的初中科学课程标准已经公布,2012年1—2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也刊发了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撰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