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近担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首席科学家的袁隆平院士表示,在今后3到5年内将我国著名的“小站稻”亩产提高200公斤,达到亩产700公斤。袁隆平认为,天津所处的地理位置使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气候非常适合粳稻的生长。但近几年,由于产量低以及缺水等原因所致,闻名中外的天津“小站稻”的种植面积不断减少,粳稻种植面积只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1%,与中国名稻的声誉不相匹配。袁隆平表示,将利用杂交水稻研究的成熟技术和经验,将“小站稻”的亩产从现在的5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增产40%以上。袁隆平要将“小站稻”…  相似文献   

2.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3.
《发明与革新》2009,(3):F0003-F0003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4.
一、基本情况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担任主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建立于1984年,是国内外第一家杂交水稻专业科研机构;1995年以其为依托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谈到杂交水稻,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袁隆平院士的主要助手邓华凤研究员,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湖  相似文献   

6.
动态一览     
5月7日,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传来捷报:袁隆平院士指导育成的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88S/0293,在海南省三亚市荔枝沟的强化栽培示范田试种喜获丰收。经专家组验收,平均亩产达到826.7公斤,创造了海南省水稻单产的最高纪录,这一高产指标为提前实现我国超级杂交水稻研究的第二期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新组合88S/0293分蘖力强,耐施肥,针对海南三亚气候炎热,昼夜温差不大,土壤属沙性土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采用了衡植、干湿交替并合理施肥的强化栽培技术(SRI)。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部部长邓华凤认为,超级杂交水稻新组合88…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是2004年天津市科委批准由天津天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研发中心。中心是科技部首批试点联盟“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长期致力于全国水稻产业的产、学、发、产业带动及行业协作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发计[2011]685号)。研、贸相融合,在杂交粳稻关键和共性技术研2012年由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研发中心(国科  相似文献   

8.
云南由于地理气候条件特殊,生态差异明显,水稻生产属特殊稻作区.全省水稻总面积约100万hm2,其中粳稻面积占据80%.但由于气候及种植水平的差异性,加上低产的常规水稻品种占多数,导致云南稻米不能完全自给.发展杂交粳稻不仅能有效解决气候差异、种植水平差别问题,还能提高产量、改善米质.通过云南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云南杂交粳稻取得重大突破,滇型杂交粳稻就是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袁隆平     
袁隆平 高级育种家。1930年出于北京市。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53年~1970年在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1971年至今在湖南农科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现任湖南农科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遴选为中国王程院院士。1980~1986年先后7次到国际水稻所以高级科学家身份从事杂交水稻合作研究,1990年起至今先后多次受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以首席顾问身份到  相似文献   

10.
<正>邓华凤,男,1963年2月出生,苗族,湖南沅陵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天津市水稻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杂交水稻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粮食与食物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作为袁隆平原始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协助袁院士主  相似文献   

11.
袁隆平院士简介袁隆平院士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1年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2001年获得我国首届最高科技奖;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美国“世界粮食奖”和以色列“沃尔夫奖”等十一项国际奖和何梁何利基金奖。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兼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清华大学双聘教授及湖南农大教授,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袁隆平于1964年在安江农校任…  相似文献   

12.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著名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任主任。现有中高级科技人员81人。其中院士1人,研究员8人,副研究员34人,助理研究员38人,客座研究员、教授9人。拥有一批博士(生)和硕士(生)。下设科学研究部、工程化开发部、综合办公室等机构。拥有科研楼1幢,国际杂交水稻培训楼1幢,大型精密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苑》2008,(5):73
前不久,福建省老科协顾问谢华安研究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系福建省龙岩市人,植物遗传育种学家,曾任福建省农科院院长,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谢华安院士是一位有着“中国杂交水稻之母”之美誉的专家。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在杂交稻选育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促成了我国杂交水稻更新换代。在超级稻育种方面,育成Ⅱ优明86等4个超级新品种,创新了超级稻作再生稻栽培技术模式。为我国水稻增产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77年成立(其前身可追朔至1913年),是专门从事水稻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公益型农业科研单位,1998年被确定为北方粳稻区原原种繁种基地,吉林省水稻原种繁育中心,2000年和2001年挂牌建成了吉林省优质米中试基地和吉林省米质检测中心,2001年国家水稻种质改良中心公主岭分中心在该所启动建设,2003年完成。2004年吉林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水稻所是其下设的主要研究所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8,(12):1-1
近期,由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们在兴化市姚家村水稻攻关试验田对扬州大学实施的精确定量栽培的杂交粳稻进行了实产验收。专家组对105.4亩丰产方抽取代表性田块严格丈量、收割、去杂、过镑,当组长黄义德按国家收购粳稻标准含水率折计,宣布“亩实产894.9公斤”时,全场一片欢腾。这一产量刷新了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兴化市水稻历史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科研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发现了水稻自私基因,并由此破解水稻杂种不育的机理。这是科学史上植物自私基因首次被发现,证实了植物界同样存在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非经典遗传现象。所谓自私基因,是指双亲杂交后,父本或母本中能控制其自身的DNA片段优先遗传给后代的、具有自私性质的基因。这不符合"父、母基因均匀传递"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籼稻和粳稻杂交比目前的杂交稻能进一步提高单产15%~30%,但籼粳杂种会有近50%不结实,使其增产潜力严重受限。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我国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在滇型杂交粳稻的研究方面,从1965年发现败育株并育成我国第一个粳型不育系——红帽缨不育系(即滇型不育系)以来,迄今已育成10种不同细胞质类型的滇型不育系,先后组配成功粳型杂交组合"滇杂31"和"滇杂32"、"滇杂35"、"滇杂46"等,其中的部分组合在云南生态条件下屡创粳稻高产和超高产新纪录,在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科学研究属于农业基础研究工作,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可靠保障,基于目前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空白,分析了当前杂交水稻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依据杂交水稻科研的特点,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下,建立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体系框架,设计了杂交水稻科研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一本推动杂交水稻发展的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杂交水稻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随着杂交水稻进一步走向世界,它还将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引导杂交水稻不断向前发展,促进杂交水稻学科的发展,培养青年人才,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等方面,论述了《杂交水稻》杂志在推动杂交水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科技期刊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简岩 《百科知识》2011,(11):1-1
三农专家李昌平以袁隆平的一位普通粉丝的身份致信袁隆平说:“您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已经80岁高龄了,还在攀登培育杂交水稻的新高峰,相信您一定能培育出更高产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但我却希望您在有生之年放弃杂交水稻的研究,转向培育常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