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能否想像,在怎样的情境下,影视明星徐静蕾、李冰冰,畅销书作家韩寒、安妮宝贝,文化学者周国平、孔庆东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名字会被列在同一张名单上呢?如果你不上网,不知道何为博客,恐怕无法想像这将是怎样一张怪异的名单,但是,任何一个登陆过新浪博客首页的网民都会再清楚不过——这是一张博客流量排行榜。  相似文献   

2.
传统广播如何应对个人网络电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发展,博客盛行,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是一个编辑部、一个发行社;而播客技术的发展,只要你愿意,每一个上网的人都可以开办一个电台.相对传统广播字正腔圆的节目主持人,严谨的节目编排而言,网络电台的自由,"无厘头"的个性张扬,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同时收听传统广播必备的收音机以及节目安排时间上的固定性,夹杂在节目之中的广告等,进一步局限了受众的数量;而网络电台却借助越来越多的网民,受众群体不断扩大.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在分析当前网络电台、传统广播的优劣势后,试图找出传统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忠青 《新闻知识》2007,(11):79-81
近年来,博客的发展突飞猛进。博客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继E-mail、ICQ、BBS之后为广大网民所熟悉并拥有使用的一种新的网络形式,其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博客迅速发展和网民广泛参与,使博客种类多元化、内容多样化。在众多的博客中,有一类博客异军突起,它们的主人是记者,博客里发布、传播的大多是新闻信息,这就是记者博客。记者博客不仅是一种记者表达个人思想的空间,而且成为记者们新闻报道的辅助性手段。  相似文献   

4.
“只要有宽带,只要你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边缘化。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浪潮正在给社会经济、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带来深刻变化,这也是《时代》周刊将网民选为2006年度人物的缘由。  相似文献   

5.
声音     
《网络传播》2010,(8):57-57
“对今天青年人的一句忠告:多读书,少上网。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你首先应该是一个读者。如果你不读书,只上网,你就真成一条网虫了。称网虫是名副其实的,整天挂在网上,看八卦,聊天,玩游戏,精神营养极度不良,长成了一条虫。”  相似文献   

6.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全新的网络交流方式。它是网民在网络上以日志形式发布个人心得并供人阅读的流水记录,通常称为“网络日志”或“网志”。撰写网志的Blogger也被翻译为“博客”。因此,博客作为名词分别代表网志和撰写网志的人,作为动词代表撰写网志的行为。相比之下,Email和IM是即时的个人电子通信方式,有很强的私人性质,BBS则有很强的公共性,是网民发表意见的公共空间。而“博客”(Blog)则是网络上的“私人会客厅”,将公共性和私人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网民的增加,博客的数量也大有发展。据凤凰卫…  相似文献   

7.
试论博客时代的自由底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你开博了吗?”,在已经到来的网络时代,网民们打招呼越来越倾向于问这样一句话。博客(Blog)又称“网络日记”,是个人信息在网络上的集中体现。如今博客被认为是网上的生活,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博客网提供的资料显示,2002年博客首次被引入国内的时候数量不足1万个,而到了2005年底则猛增至1600万个。①博客越开越红火,但因博客而引发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如:重庆电视台主持人张彤在自己博客中发表文章指责老同学央视著名主持人周涛势利眼,引发网民笔伐②、南京大学陈姓副教授因有人在网上骂他是烂人、猥琐人而状告提供服务的中国博客网,是为“…  相似文献   

8.
声音     
《网络传播》2010,(1):89-89
“网络对于世界是一个新的现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更是一个新的现象,能够有那么多人上网,那么多网民,而且相对有比较大的空间,空间一大了,自然你就不能要求,人人说出来都是真理,如果只有真理能上网,那咱们网络全得关了。”——著名作家 王蒙  相似文献   

9.
根据NetValue(欧洲)的调查,在亚美欧11个国家当中,韩国宽带普及率是最高的,超过半数的韩国用户是通过宽带上网。在这11个国家当中,美国仅次于韩国,每9个网络用户中有一个使用宽带;英国每32个网络用户中才有一个用户使用宽带;而法国是欧洲宽带使用率最高的国家,每16个网络用户中有一个使用宽带,是英国的两倍。在宽带普及的韩国,73.9%的网民在互联网上收看音频或视频节目或进行在线游戏。在香港,使用音频视频服务的网民约为1/3,西班牙是欧洲使用这个服务最多的国家,为38%。而与此相对照的是,在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网民现在已达到千万之数了,网民之中不乏手机用户,手机用户之中也不乏网民。如果你既是网虫,又是手机发烧友的话,那么就让我们把这种便利再进一步极限发挥一下吧。那就是——上网给手机发短讯!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新闻     
新华网博客服务试开通据近日新华网报道:3月1日下午2点,新华网“新华博客”面向广大网民试开通运行。这是新华网为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潮流、增强与网民互动而推出的新服务。新华博客的开通,将给广大网民带来一个发表言论、建言献策、张扬自我的个性化的新平台。新华博客开设有16个主栏目,64个子栏目。主栏目包括时政、财经、传媒、军事、教育、摄影、城市、体育、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情感、汽车、房产、杂谈等。新华博客支持网民张贴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形式的内容,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博客所属的栏目。  相似文献   

12.
资讯集锦     
美国出版协会预测,到2005年电子书的销售额将占出版业销售额的6%.美国商业资讯机构则做出了将占10%的预测。有人甚至断言.2030年出版业将成为EBOOK的天下,到那时,EBOOK的销售额超过90%。 在中国,EBOOK的读者群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据CNNIC发布的中国网民状况调查报告均显示:大约有45.99%的网民上网目的之一是寻找EBOOK.而排在网民最不满意服务之首的便是网上EBOOK太少。持有这一观点的网民占到网民总数的39.34%。  相似文献   

13.
我做网民不算晚,1999年曾申办过一个个人主页,写作之余也常常上网,但那一般是收发信件,看看新闻。偶尔也在朋友帮助下使用QQ,但不是为了聊天,而是应付记者采访。不久前,在众人的怂恿下,竟“不自量力”开办了博客。一是推不过新浪网的一再邀请,此外,我个人也有小小的一愿,多年来常有朋友希望交流,写信太受局限,且时间也紧,不如将自己的作品、文章放在博客,让大家彼此沟通更方便。不曾想博客开通后来了那么多人,几乎每天都要热热闹闹地抛下许多“留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网民人数已超过4亿,博客作者超过2亿,中国的手机用户已超过7亿,其中有2.33亿人经常通过手机上网.  相似文献   

15.
博客自从2002年正式进入中国以来,每年都会有新的发展。2003年是中国博客发展年,用户达到20万;2004年是博客商业化年,博客开始成为互联网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2005年是博客大众化元年,博客开始从精英向所有网民和非网民普及,占中国互联网网民总数的10%左右;而到了2006年,中国则兴起了官员博客。  相似文献   

16.
这些天,网络上出现了一个不亚于世界杯决赛的热点,那就是关于重庆出台新规定:家中上网额向公安机关备案的新闻。这则出自7月7日《重庆商报》的新闻刊登后,各大网站竟相转载,一时成为网民议论的焦点,持反对意见者占绝大多数,痛骂公安机关管理过宽者大有人在.起初,我读到这则新闻之时,也想拿起手中的笔鞭挞一下网络管理的“头痛医脚”,但当笔者搜集部分资料进行认真学习之后,完全改变了原先的看法,实际上个人上网备案的作法并非莺庆首创,而且现在的个人上网也都在实行备案。网民对于重庆市个人上网备案的一片抨击之旁只是一种集体误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报告显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止,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半年来平均每分钟就新增近100个网民,半年的增长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长量,互联网普及率也达到了12.3%有37.2%的网民表示经常去网吧上网,网吧上网比例半年增长5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在单位上网,成为第二大上网场所网络新闻和搜索引擎的网民使用比例已达76.3%。69.8%的网民使用即时通信功能,55.4%的网民使用电子邮件~~  相似文献   

18.
赵莉 《青年记者》2006,(16):113-114
博客以其理念和技术保证了两点——完全自主,沟通互动。但是这一“零体制、零编辑、零技术、零成本、零形式”的传播平台也凸显了一系列监管难题,从博客诞生那一刻起,整个博客世界里官司不断,谩骂、攻击、恶炒、隐私、淫秽等不和谐现象如洪水泛滥。近期相继出现的“中国博客诽谤第一案”、“郭德纲与汪洋”博客事件、“80后”作家韩寒和评论家白烨博客骂战……更是将谁来监管博客的呼声推向了顶峰。4月19日,由博客网发起的讨论了6个月的首个《博客自律公约》(后更名为《明上网自律公约》)正式出台,包括博客网、搜狐网、新浪网在内的19家网站代表在自律公约上签字。这份公约在首届博客节开幕式上宣读,并被铭刻在了博客墙的正面。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等8个内容共160字。此博客公约一出台,就在网民之间引起了强烈争论:博客公约能够有效约束网民的行为吗?博客公约的出台,带来的是规范还是限制?  相似文献   

19.
金震茅 《传媒观察》2005,(10):51-52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道,到2005年4月底,我国上网用户数量已经突破1亿。网民数突破1亿,这就意味着每13个中国人就有一个与网络亲密接触。在我国不仅上网人数多,而且上网浏览新闻的人数也是与日俱增,通过互联网浏览新闻信息的网民比例从前几年的70%多一点,达到了目前的84.38%左右。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中国目前有大约3.83亿网民,其中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1亿网民访问BBS,1.82亿网民开博客,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网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敏感话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主场优势",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