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认识吴勇.缘于在众多的期刊上。读到了他一系列追寻“童化作文”教学的文章:《“童化”:守望精神意义上的童年——“童化作文”教学的行与思》《童年:习作教学的一片芳草地——在儿童视野下的习作教学的重构》《主题单元:行走在课程视野中的习作教学——“童化作文”课程的建构》……一篇篇都是那么亲切、深刻,  相似文献   

2.
“童化作文”之所以产生如此的影响力,一方面,在于它创新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因为有一支生机勃勃的草根性研究团队。以“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为平台,汇聚一批胆识、见识、学识兼备的青年教师,他们以执著的田园精神,将“童化作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3.
江苏的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收到吴老师发来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不仅对吴老师精湛的儿童作文教学艺术深感钦佩,还对儿童作文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浅薄的认识,现撷取几个片段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交往”应成为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视角。小学“童化作文”教学以儿童的精神成长和儿童文化的建构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力图在“儿童精神”和“儿童文化”的引领下,实现儿童言语生命的“诗意的栖居”。实施“童化作文”教学,需要树立师生的交往意识,营造交往的情境,搭建交往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童化作文”是用儿童的精神去阐释作文,用儿童的文化去观照作文教学,用儿童的生态去构建作文课程。使小学作文成为真正的儿童作文。在这“以童化之”的习作课程建构之路上,儿童精神得以彰显,童年生活得以丰盈,童年的内涵得以延展,童年正成为人一生成长的力量。本文试从“童化作文”课程建构的基点、向度、模块三个层面去丰富一个人童年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儿童喜欢做梦,因为“梦”给了他们诗意,给了他们自由,更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开阔的世界。“童化作文”教学将童年的“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童心在展露天性、开启情智的同时放飞想象。习作教学的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只要真正融进儿童世界,与儿童的梦想一起飞翔,写作资源就会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只要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做梦”,习作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7.
小学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可谓尽心尽力:课前,能悉心引导学生搜集素材;课上,能耐心指导学生写作技法;课后,能精心批改学生的习作。尽管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还是徘徊在初始阶段,写作热情悄然呈萎缩之势,写作的内容却与自己的生活渐行渐远。为何我们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归根结底,习作教学只见“作文”,不见“儿童”,“人”与“文”成为教学场景中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要让小学作文教学回归到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中来,成为“童化作文”,就需要用儿童的精神阐释作文教学,用儿童的文化观照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江苏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在我校举行“童化作文”专题研讨会。一位代表向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提倡“童化作文”,是否意味着放弃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另起炉灶?我一时语塞,因为本次活动安排的八节观摩课.只有一节源自教材。尽管这次研讨会被有关专家称为“南通小学语文界近几年少有的研讨得如此深入的活动”.但这个小小的质疑却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吴勇老师高举"童化作文"研究大旗,在小语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认同。前不久,笔者看了他执教的《上网的故事》教学实录,学习之后,受益匪浅。吴勇老师的"童化作文"教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小学生作文教学不仅姓"小",还要姓"童",要面向儿童,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在儿童文化与精神生活的观照下,基于儿童言语和精神成长的立场,把作文权还给儿童,让作文回归原点:儿童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相似文献   

10.
或许,我与作文教学有缘。在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上,它总是相伴左右,挥之不去。有时想刻意回避,可是,转了一大圈,却又重回到起点。冥冥之中,曾执手相教的恩师,成为我精神中一盏盏不灭的明灯;与我朝夕相伴的儿童,成为我实践中一个个苦苦求解的命题。于是就有了我的“童化作文”教学,于是就有了我点点滴滴的收获和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化作文”教学其本质就是记录“美好瞬间”,写意多彩生活;研究“生命之趣”,倾听成长之音;聚焦“特别发现”,表达成长花絮。这些尝试与探索,丰盈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打造永不消逝的童年家园。当习作教学的所有环节、所有元素都有了这样的指向,都与儿童的精神和言语一脉相承、和谐共生,那么写作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种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在现行版本的小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编排了习作教学篇目,似乎将这些篇曰一一落实,一学期的习作训练已经到位了。但是仅仅靠这些“计划粮”,是无法构建生动活泼的“童化作文”的。因为,教材习作讲究“面”上的适合度,与“点”上孩子的生活并不是合拍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其贴近孩子当下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吴勇是我的老朋友,他要我对他的课做一点评论。我说,我的作文观是"讲评"重于"指导",你让我怎么说好话。吴勇说,要的正是这样的"围观"。有了这话,我放下心来。吴勇的作文教学的第一个词叫"儿童"。"书包里的秘密"这样一个话题,出现在别人的作文教学里,我会惊奇于他的儿童意识;出现在吴勇的作文教学里,我一点也不奇怪。谈起作文教学,儿童,是吴勇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的"藏在名字里的  相似文献   

14.
“儿童化作文”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舞蹈,是展示儿童心灵世界的窗户。它不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灵动写意,也是一种凭借文字的儿童个性化张扬与展示,儿童的本能、冲动、灵感、需要、好奇和愿景等常常都在其儿童化的习作中流淌艇来。笔者韬叫瞻莲化作文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近日拜读《江苏教育》2015年第3期由吴勇老师主持的《适合儿童的习作课程开发》专题文章,获益良多。冯铁山教授从课程论的视角出发,审视当今的习作教学,引导一线教师将中小学写作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在"创造智慧"上,此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紧接着在《儿童习作课程开发的"三维空间"》一文中,吴勇老师对"节日类""想象类""诉求类"等  相似文献   

16.
玩是儿童的天性。文章从“玩”—“儿童”—“玩童”的逻辑阐释“玩童”的哲学意蕴,认为“玩”是儿童的自然感性需要的表现,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儿童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玩童”却面临困境,表现为萎缩的时间和空间、失落的自主与自决、变相的工作和学习。省思其原因,主要是传统学习思想、现实教育竞争和传统儿童观的影响。“玩童”的实现,需要尊重儿童是其所是——“儿童就是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爱玩”“好玩”;给予儿童玩的支持,保证儿童玩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儿童玩的自主和自决权利,减少对儿童玩的直接功利诉求。  相似文献   

17.
“童真语文”是季科平提出的教学主张,它合乎“儿童语文”的本质要求——“让孩子在童趣中学到真语文”。历经十年打磨的“童真语文”,体现了“儿童语文”各种教学样本的内在共性,成为值得借鉴的优秀样板。“童真语文”的首要追求是让孩子在“童趣”中学习:“童”是因材施教的初始之材,“童”是导儿学步的天然对象,“童”是循序渐进的开序阶段“。童真语文”的核心追求是让孩子学到“真语文”:“真”是母语习得之真谛,“真”是面向生活之真途,“真”是授人以渔之真经。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诗篇幅适中,语言含蓄隽永,想象丰富奇特,富有音乐的节奏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适合儿童学习和欣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学习儿童诗缺乏兴趣,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材中儿童诗选文编写是否合理占有一定原因.本文对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诗选文进行研究,从儿童诗选文的数量、内容、题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分析教材中儿童诗选文尚存的不足,为儿童诗选文提出合理建议以及展望:合理安排儿童诗选文数量和年级分布;儿童诗内容要“亲近”儿童生活,真实呈现儿童生活;开阔视野,吸收外来优秀儿童诗,促进多元文化理解;严格选文出处,提高整体儿童诗选文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  相似文献   

20.
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阅读能促进儿童的精神成长上,大家已达成共识。但在读什么样的书上,却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读经派主张读“四书“”五经”,内容上越深越好,认为孩子在13岁以前应该满腹经伦;儿童文学派反对读经,认为儿童就应该读童书。大家都强调是让儿童在最适合的年龄读了最适合的书。我个人认为,儿童阅读就是在汲取他们精神成长所需的“营养”,这个“营养”的搭配必须全面、合理与均衡。因而,我主张儿童阅读应“两条腿”走路。一、古诗、古词、古文——孩子成长的“母乳”从小多读一些经典诗文、名家名篇,除滋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