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朝阳门,元代称齐化门,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明廷对内城城楼进行大规模修建,正统四年(1439年)竣工后改称朝阳门,含有“迎宾日出”之意。城楼面阔五间,通宽31.3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92米,重檐歇山顶,上铺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上下两层;楼连台通高32米;箭楼面阔七间,通宽32.5米,进深三间,通进深25米。  相似文献   

2.
方立霏 《北京档案》2004,(12):11-13
今年"十一"期间,作为北京"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的一部分,永定门主体复建工程结束,崭新的城楼屹立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永定门城楼的复建让人既深感欣慰又思绪万千,著名画家、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张先得就是其中的一位.张老先生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钟情于描绘老北京巍峨壮丽的城门楼,并留下了大量画作,其中有许多是抢在拆除之前画下来的.到如今,这些城门绘画成了过去岁月里的一抹瑰丽留痕,让人看了,心中说不出的感慨万端.入冬后的第一个大风天,记者来到张老先生位于北影小区的家,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建与毁 天安门原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有550多年历史.天安门位于北京中轴线和东、西长安街的交接处,面对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建成于明永乐18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城台高十余米,城台涂朱,辟五券门,中门为皇帝出入,其它四门亦按官品等级规定出入,城楼面阔9间,进深5间,外绕汉白玉石栏,重檐歇山顶、铺黄琉璃瓦,通高33.7米.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沿用唐代皇城正门旧称,城门五阙,为三层重檐木结构牌楼.天顺元年(1457年)被焚,成化元年(1465年)重建后,为9间门楼,明末又遭兵焚.  相似文献   

6.
永定门坐落在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曾两次增建、重修该门,使其成为了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等建筑在内的京师外城的最大城门,规模宏伟,在城市交通和军事防卫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鹏 《北京档案》2004,(10):42-43
天安门位于北京城的正中,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建,由于建造时完全模仿南京的承天门,故起名承天门,其规模比现在小.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后定名天安门,城楼整体建筑面阔为九开间,进深为五开间,重檐六排柱子,前后带廊,歇山屋项.  相似文献   

8.
记得前几年,中央电视台与浙江电视台主办过“京杭运河知识对抗赛”。主持人陈铎向参赛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请说出北京中轴线上的古建筑?”那么,我就给您当一次“导游”,顺着这条中轴线,从南到北,从古至今,挨着排儿地说说到底有多少。要说这条中轴线的最南端,应始于永定门桥,在桥北原有永定门城楼。这是北京的南大门,属重要的交通枢纽,今天依然车水马龙,熙熙攘攮。往北就是天桥,它的准确位置,就在今天桥菜市场前的十字路口处,原桥南北走向,因过去皇帝到天坛  相似文献   

9.
刘颖 《北京档案》2016,(11):38-40
松柏环绕的李卓吾墓坐落在通州区西海子公园内,每到清明,都有观瞻者前来祭扫,络绎不绝. 李卓吾的墓碑坐北朝南,南北长30米 ,东西宽12米.青砖宝顶,径2.25米,高1.55米,内葬骨坛,三面围冢,明代焦竑题字"李卓吾先生墓",精工拼接而立,庑殿顶碑楼,端庄肃穆.面阔2.75米,进深1.8米,松柏环绕,四季常青.  相似文献   

10.
东方化工厂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工程于一九七八年开始筹建,已经历了筹建、停建、复建三个阶段.一九八二年复建以来,先后建成了从日本引进的丙烯酸及酯、丙烯醛成套生产装置及相应的公用、辅助工程和国内配套的丙烯酸树  相似文献   

11.
<正>大龙祠坐落于禄丰县黑井镇后山坡,始建于明代,清顺治十六年(1659)遭兵燹焚毁后,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后经多次维修,民国初年重修。大龙祠由山门、大殿、南北厢房和戏台等组成。山门上层内侧为戏台,坐东向西,平面呈凸字形,面阔10米,进深6.8米,单檐歇山顶。戏台左右两边为化妆室,各宽4.5米,进深3.3米。厢板上彩绘有戏  相似文献   

12.
正朝阳门位于内城东垣南侧,今朝阳门立交桥处,原为元大都东垣之南门"齐化门"。取《周易》"天地感而万物化生","齐化"有"齐全化生"之义。齐化门也常被称为"杜门",意为"休憩之门"明初屡次修葺齐化门,正统四年(1439年)重建该门的城楼、瓮城、箭楼、闸楼竣工。取《诗经·卷阿》"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又因门位于城东南取"迎宾出日",故改名"朝阳门"。城楼面宽七开间,进深三开间,三重檐歇山屋顶。箭楼重  相似文献   

13.
<正>江西会馆位于会泽县钟屏镇三道巷49号,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雍正八年(1730)毁于战火,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重建。戏台位于会馆门楼之上,坐南向北,穿斗抬梁混合式结构。前檐三重,后檐五重,檐下斗拱繁复密集。屋顶前后共42只翼角,造型别致,设计精巧。戏台面阔五间16米,进深6.5米,高13.6米,台高2米,可供较大型的传统戏曲演出。台中用木屏扇分隔,设上下场门五道,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大理州洱源县邓川镇洱源县第二中学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原文庙群包括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大成殿、杏坛、崇圣祠等建筑,今仅存泮池、状元桥和大成殿。主体建筑大成殿面阔五开间204米,进深13米,占地面积2652平方米,两层重檐歇山顶抬梁式结构,飞檐流丹,建筑雄伟,形式独特,斗拱、檐梁、檩枋等全采用椿木,两前檐柱悬黑底黄字楹联:"道德为师仁义  相似文献   

15.
张月辉 《档案天地》2013,(6):47-47,46
陡河水库是河北省的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用水的大型水利工程,坐落在唐山市区东北15公里处。水库于1956年建成,后经1970年续建、1976年震后复建和1989年大坝加固工程等几次大的工程建设。陡河库区横跨开平区、丰润区和滦县三个县区,控制流域面积530平方千米,水库大坝全长7364米,总库容5.152亿立方米。在陡河水库初建、续建和震后修复等工程  相似文献   

16.
北京历史上的城门火灾 城门上的城楼,是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城门失火,多为城楼失火,这在历史上是常有的事.  相似文献   

17.
刘鹏 《北京档案》2007,(6):34-35
天桥位于北京城南部,前门以南,永定门以北.东面是天坛,西面是先农坛.  相似文献   

18.
实说老天桥     
正一提到天桥,老北京人总有说不完的话。自打2004年重新修建了永定门之后,仅过了九年,而今又使天桥这座历史建筑实现了"新生"。看来人们正在以复建历史文化载体的方式,搭建着发展与记忆的桥梁。一、天桥的桥天桥始建于何年,史无详载。早在元朝,这里是大都的南郊,为一片水域沼泽地带。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了天坛后,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延长线与城外河流的交汇处建起了一座单孔拱桥,以通"御路"。桥用汉  相似文献   

19.
每每经过天安门,望一眼城楼,都会看到毛泽东. 那是他的画像.在城楼后面,有个画家负责画像更新,几十年不变地用传统的方式画着同一个人的同一个瞬间.  相似文献   

20.
天桥市场     
天桥市场俗称天桥,坐落在北平前门珠市口南,永定门北,金鱼池大街迤西,虎坊桥往东.中外闻名,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