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一所幼儿园里,一群4岁的孩子被带进一个大厅,他们每人面前的桌子上都放了一块儿果汁软糖。心理学家对他们说“:这块儿糖是给你们的,你们现在就可以吃掉它。我要出去办点儿事,如果谁等我回来后再吃,我就再奖励他一块儿。”心理学家出去后,孩子对待自己那块儿糖的态度千差万别,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拿起糖塞进嘴里;还有的坚持了一会儿,就不再等了,也把糖放进嘴里;剩下的孩子一直等到心理学家回来,得到了双份的糖。后来,心理学家对这群孩子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吃糖时不能忍耐的孩子普遍没有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特别到考大学时,那些有…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米卡尔就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糖果实验”,对象是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该实验一直追踪到这些孩子中学毕业。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一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颗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情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糖。”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吃掉糖;有的孩子一再犹豫,但还是忍不住塞进了嘴里;另外一部分孩子用尽各种方法让自己坚持下来:有的闭上眼睛,避免看见十分诱人的糖果;有的将脑袋埋入手臂之中,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甚至让自己努力睡着。20分钟以后,实验者回到房间,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又得到了一块糖。为什么小朋友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相似文献   

3.
有位教育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几名4岁儿童面前各放一颗糖,对他们说:你们可以现在就吃掉这颗糖,但如果谁能等一会儿再吃,就能吃到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地吃掉了面前的糖,也有几个决定等下去,结果他们真的吃到了两颗糖。10多年后,这几个有耐心的孩子明显比同龄人成绩优秀,也更受同伴和师长的喜爱。这个实验证明,人的情商的高低影响着人一生的事业,情商高的人有耐心,不怕困难,易与人合作,从而更容易成功。无独有偶,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智力超常的儿童进行跟踪研究,30年后发现有的原来智商很高的孩子并没有取…  相似文献   

4.
第二颗糖     
罗西  黎明 《阳光搜索》2005,(12):54-54
发展心理学里有一个经典实验;实验人员给一些4岁小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是无尽期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  相似文献   

5.
吃糖一个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在手里拿着,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后他回来看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全禁不住诱惑吃掉了。十几年后,他又  相似文献   

6.
《广东第二课堂》2010,(3):52-52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卡尔曾做过一个“果汁软糖”实验。实验者将一群4岁的孩子留在房间,发给他们每人一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我有事要出去一会儿,你们可以马上吃掉软糖,但如果谁能坚持到我回来的时候再吃,就能够得到两块软糖。”  相似文献   

7.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600多个4~5岁的孩子分批被一位和蔼的女士带到几个房间里,发给他们每人一块棉花糖,并告诉他们,她将离开十五分钟,在这段时间里,谁没有吃掉面前的棉花糖,回来她会再给他一块棉花糖的。  相似文献   

8.
吃糖 一个研究人员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在手里拿着,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后他回来看结果,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全禁不住诱惑吃掉了。十几年后,他又把那十个人叫到一起,结果发现那个没吃糖的孩子做得最成功,他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人物。  相似文献   

9.
有趣的儿童试验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一个人儿时的行为与未来的成就之间的联系。这位研究者将作为研究对象的几名4岁儿童带进一间房中,在每人面前放上一颗糖,对他们说:“你们可以现在就吃掉这颗糖,但如果谁能等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著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名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结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两颗软糖。  相似文献   

11.
赵付燕 《家庭教育》2007,(3X):30-31
这是一个名的延迟满足实验:实验发给4名被试儿童每人一颗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能吃到两颗。结果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两颗软糖”。[编按]  相似文献   

12.
忍住一份甜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儿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回来,我会再奖励给你们两块软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块诱人的软糖等啊等。终于有人熬不住了,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他履行诺言,奖励没有吃掉糖的孩子每人两块糖。实验远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冯庆军 《同学少年》2011,(11):20-23
[文题和要求]一个心理学家给十个孩子每人一块糖,让他们拿在手里,三个小时之后才可以吃,发完糖,他就走了。三个小时之后,心理学家回来查看,发现只有一个孩子还拿着那块糖,剩下的九个孩子都吃掉了。十几年后,心  相似文献   

14.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作为被试的4岁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迟延满足而获得了更丰厚的回报。研究人员进一步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精神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在上到中学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而只吃到一颗糖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的继续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涛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由此可见,自我迟延满足是一个成功者应具备的重耍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5.
忍住一份甜     
陈惠芳 《青年教师》2006,(11):47-47
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他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糖,他许诺说:“假如你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我会奖励给你们两块糖。等他出去后回来,有些寂寞的孩子终于忍不住,吃掉了那块糖,接着,又有人做同样的事情……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没有结束。心理学家继续追踪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日后创造出一番辉煌事业的就是当年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  相似文献   

16.
迟延满足     
发展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于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曾经在一群幼 儿身上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给每个孩子发一块软糖,然后告诉他们说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希望孩子们都不要吃掉那块软塘, 并允诺说:“假如你们能将这块软糖留到我办完事情回来再吃, 我会奖励你们两块糖。”他出去了,寂寞的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软糖等啊等啊,终于有人熬不住,吃掉了那块软糖。接着,又有人做了同样的事……20分钟后,米歇尔回来了。实验远远没有结束, 心理学家继续追踪研究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以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 而日后创出了一番辉煌业绩的全部都…  相似文献   

18.
刘天旭  蔡秀山 《现代语文》2006,(11):119-120
美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200名幼儿园孩童召集起来,一人发给一块糖,并向所有的孩子许诺:如果在1小时内能够不吃掉手中的糖,1小时后,将发给那些将手中糖块保留下来的孩子一个人5块糖果。实验过程中,一部分孩子因受不住糖果袭来的阵阵香味的诱惑而吃掉了手中的糖,另一部分孩子因为那5块糖的诱惑,而将手中的糖完好无缺地保存了下来。实验结束后,这群同样的孩童手里有了不同的结果:一边是两手空空,一边是喜捧糖果。  相似文献   

19.
软糖实验心理学家把一些4岁左右的孩子带到一间陈设简陋的房子里,然后给这些孩子每人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软糖,如果马上吃,就只能吃到一颗软糖;如果等20分钟以后吃,将被奖励一颗软糖,也就是说总共可以吃到两颗软糖。有些孩子急不可待,马上把软糖吃掉了。有些孩子则能耐心等待,他们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或闭上眼睛不看软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结果,这些孩子终于吃到了两颗软糖。心理学家继续跟踪研究参加这个实验的孩子们,一直到他们高中毕业。跟踪研究的结果显示:那些能等待并最后吃到两颗软糖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时期仍…  相似文献   

20.
星星姐姐,现在有一种说法,认为孩子总是要长大,与其让孩子沉迷在虚幻的童话世界,不如让孩子认同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在他们看来,成人世界是一个竞争世界,竞争就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