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观察社会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写作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可以说,谁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深刻,谁就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然  相似文献   

2.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的指导,改善学生写作素材匮乏问题,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显英 《中学文科》2007,(11):67-67
学生直接从生活中观察得来的东西并不一定能成为写作的素材。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一种既包含生活真实,同时又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的感知、理解、想像与感情的心理复合体。真正的写作素材是一种经过心灵内化的产物,内化过程经历观察、表象、感受三个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一种自内向外的表现,作者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就是写作的基础,所以作者思想认识的深刻与否,思维敏锐与否,决定了文章内容的丰富与深刻程度。如何使学生的作文内容丰富起来?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陈惠英 《考试周刊》2014,(52):58-58
基于初中生写作时缺乏生活积累,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实际,作者从三方面论述了让学生走进生活、进行生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途径,即通过课内外阅读认识生活、通过校内课外活动感受生活、通过校外家庭社会领悟生活。  相似文献   

7.
多数中学生怕写作文,或者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贫乏,言之无物,材料虚假。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写作素材。素材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就有无穷的快乐和宝藏,要学会感受生活,记录生活,表现生活,才能够占有素材,从而爱上写作。  相似文献   

8.
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小桥流水到落日晚霞都成为学生丰富的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从观察事物、感受生活开始。  相似文献   

9.
作文源于作者对生活体验的描述和抒发,而生活的体验源于对周围事物、人物等的细心观察。从写作角度看,观察是为了积累写作素材,对作文中可能涉及到的事物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角度进行全面感受。观察不是被动的反眏,在观察过程中时刻伴有思维活动。思维伴随着一切活动,没有思维的观察和没有思维的表达是不存在的。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存在着观察的盲目性、认识的狭隘性、表达的空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能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2.运用生活资源,丰富写作素材。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突出“第一次”带来的特有的感受及获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写作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力、各种思维力的综合使用,多角度观察生活,进而抓住事物的特征,搜集素材,加入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在力求有创意的基础上完成写作。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综合训练过  相似文献   

12.
鉴于《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中学生必须“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之教育教学理念,有必要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引导其细心观察、了解、体验、品味生活,引导学生广泛地获取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广泛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训练引来活的源泉,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他们作文无素材可写、无话可说的困难,继之引导同学们写出鲜活的雠来。其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生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生活是“源”,表达是“流”。写作兴趣的源头也在于生活。若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经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于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并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他们所谓的“写不出”,  相似文献   

14.
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是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帮助学生引起对观察生活的兴趣,认识观察生活的意义和作用,教给其方法,使其爱观察,会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丰富生活,提供写作的素材;体验生活,激发写作的兴趣;描绘生活,感受写作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害怕,为了消除学生写作文时产生的恐惧,为了使学生乐于和愿意写作,在作文教学中就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需要改革作文教学的模式;需要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改变作文 的评价方式和批改模式;需要教给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就需要让学生从语文教材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需要让学生学会 观察生活’获得写作的真实素材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生一提到写作就头疼,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一样,为何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们缺乏写作素材,缺乏生活情趣,缺少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关心。那么,怎样利用有限的时间让孩子有话可说,有素材可写呢?一、观察生活,力求写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多接触事物,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所以,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予以补充,如组织郊游、踏  相似文献   

19.
黄绍锦 《文教资料》2011,(12):91-92
积累写作素材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事物,从活动中观察、挖掘写作素材,创设活动情境来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有效消除学生讨厌写作的畏难心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中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真正要使学生做到这一点,我觉得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从而发掘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颖独特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