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常用文体的习作,也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2.
王惠珍 《新疆教育》2012,(16):119-119,7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只有改革教师“一统天下”的作文批改模式,放手让学生自己改文,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把作文批改看成是作者份内的事,让他们在作文批改中动脑、动手,提高作文素质。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和习作训练中,我有意从一些方面激发和培养孩子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也培养了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如何在习作评改中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培养学生习作“自改和互改”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改进习作评改指导:将习作评改重心由“课外”向“课内”侧重,评改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书面评语(静态)向课内师生合作评改(动态)转变,做到由“外”而“内”,  相似文献   

4.
在恬文课程标准》中对习作评价提出这样的要求:“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的确,让学生学会自改、互改习作,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里的“加工”.就含有“修改”的意思。其实.作文指导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修改加工自己的习作。也就是说,修改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的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二、案例描述  相似文献   

6.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7.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然而在我们的作文批改领域中却存在着只见耕耘少见收获的现象。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二、三学段习作有这样的目标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现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就习作自改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少教师头疼的事。许多教师花大力气精批细改学生的作文,而学生最多看看分数和评语,然后就丢在一边,束之高阁。作文批改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叶圣陶先生也说:“我发现十几年来,辛辛苦苦地批改作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批改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可见,指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也是作文教学中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都说人的形象是。“三分长七分装。”其实文章亦是如此:“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要写好作文,“改”非常重要。“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也有要求,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数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并把自改提到重于一次作文的高度,把二次作文的完善看成是更高起点的加油站,是写好作文的开始。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的“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多年的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逐步形成了这样评改的“三部曲”:第一步,自读自改每次作文指导课后,学生完成习作草稿。老师强调学生重视朗读自己的习作,把自己的习作朗读几遍,看它是不是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如发现不妥之处,自己修改。修改时着重注意三点:①有无多字漏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小学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的作文题目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因此。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写常用文体的习作,也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良好习惯。"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自改能力,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提出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改作文习惯。学生一开始修改作文,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改什么,从哪儿改。这个时候教师要适时点拨,提出修改的内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呢?笔者谈几点个人体会:一、教育学生端正修改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作文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作家们得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如鲁迅先生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就修改了五十多处;托尔斯泰写《安娜·卡列尼娜》修改了十二次,为了一篇序言,他竟修改了一百零五次。这种事情在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评改习作的能力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已注意了让学生尝试修改自己的作文,但是力度还不够.还要进一步拓宽作文评改的途径.不拘一格,让学生真正参与评改作文,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是一种学习方式与评价方式的改革。这一要求打破了长期习作教学中“学生写,教师改”的局面,改变了“高强度,低效率”的老套习作评改模式,把“改”的优先权还给学生。学生在写完初稿后,再次走进作文,欣赏、揣摩、修改、评价、完善,对自己的习作进行多次修改,直至满意。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应遵循现代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把学生当作自身生活、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的能力,作文评改的权力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修改、互动批改、合作探索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一、示范评改,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1、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或习作片段)在多媒…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有这样的表述:“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就要求中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修改的环节,让修改成为学生习作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