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19年《新九叶集》出版标志着“北外诗群”的亮相。这群诗人以接续“九叶诗人”和“作者兼译者”的新诗传统为目标,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朦胧诗”“第三代诗歌”潮流同声相应。其创作感受敏锐、诗思冷静,善于抒写日常生活的平凡性及发掘点滴颖悟;对于中外语言文化“交叉地带”的描述,自信从容的气度折射出时代的进步,也是这一诗群化解近代“悲情史观”的极大特色。他们致力于外国当代诗歌、超越英法俄的多语种译介,拓宽了中国诗歌发展的眼界,业已融入中国新诗传统。《新九叶集》及“新九叶”诗人的出现,重新提出了学校教育与诗歌教育的严肃话题,值得引起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新诗研究的深入,研究越来越感觉到中国新诗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断被遮蔽的现象。在80年代的朦胧诗运动中,以穆旦为代表的九叶诗人受到关注并成为新诗研究中长期的热点,其他如创作社、新月派、以《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诗派等等,每一次研究的突破实际上都是和新诗资料的发现和重新解读密不可分的。在新诗短短一百年发展历史中,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闪光的珍珠被遗失,  相似文献   

3.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中国抗日战争中、后期,围绕上海的《诗创造》和《中国新诗》出现了一个仅有9人却具有鲜明特色的诗歌流派。他们诗风虽然各有特色,但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勇于诅咒黑暗、歌颂光明、情感真切是其内容上的一致追求。艺术上,他们不拒绝传统,却又在技法上较多地吸收西方现代派的营养,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新诗的表现力。当时,这批年轻诗人形成的诗派并无统一的命名,直至1981年他们的诗歌合集《九叶集》出版后,史研究家们才以“九叶诗派”名之。因而,“九叶诗派”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命名在80年代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5.
作为三十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股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四十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吟咏着“月的凄清”和“梦的幻影”的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诞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以九叶诗人在上海创办的两份诗歌刊物《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为主要阵地,将中国的白话诗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为现代新诗三十年划上一个十分完满的句号,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学史地位。这一诗歌流派既反对缺乏想像伟力而以浪漫为骨髓的浪漫主义诗风,也不满缺乏观察而以现实为糖衣的现实主义诗风,着力在理论和创作上探求新诗现代化的途径,对伪浪漫主义和伪现实主义诗风的泛滥起到有效的反拨作用,笔者无意去挖掘九叶诗派庞大而深刻的诗论和诗歌体系,而试图从它的创作视野人手,努力摸索“九叶”诗…  相似文献   

7.
英国诗人奥登对九叶派诗人杜运燮的诗歌创作影响深远。《马来亚》是杜运燮在1940年代创作的一首描写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反殖民统治的诗歌,该诗在叙述角度、诗歌结构和语言技巧等方面借鉴了奥登的《西班牙,1937》,客观地呈现了正发生的政治事件,智性地表达了诗人对重大事件的思索和情感,加强了对新诗艺术深度的探索。《马来亚》一诗表达政治和情感的方式,对40年代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艾青既是优秀的诗人,又是杰出的诗论家。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从事新诗创作的同时,又在新诗美学园地里辛勤地耕耘着。1938年至1939年间,他在衡山、桂林先后写下了《诗论》、《诗人论》、《诗的散文美》、《诗与宣传》、《诗与时代》等精湛的诗论篇章。不久,诗人将这些篇章集成《诗论》一书于1941年9月由桂林三户图书社出版。此后,此书多次再版。被文学史家誉之为“新文学诞生以来,最具创见的一部诗论,直接展示了诗人心灵的深度与广度,特别值得珍贵。”  相似文献   

9.
袁可嘉在40年代的一组诗学论文结集为《论新诗现代化》出版。这些论文代表着那一年代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理论的最高水平,其指归是中国新诗现代化。袁可嘉构建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现代诗的特质作了较为深刻的阐述,指明现代诗是“包含的诗”,是“新的综合传统”,现代诗必须“返回本体”,戏剧化是中国新诗现代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借鉴和吸收西方现代诗艺的某些成功经验以深刻地反映民族生活表现现实主题,至今仍是新诗努力的方向之一。40年代“九叶”诗人曾从反映对象、表达方式、意象艺术与语言技法四个方面着重探讨了这类诗的艺术形式问题。他们虽未现实地达到目的,但理论探求值得进一步讨论写总结。  相似文献   

11.
"九叶"诗派是隔了40年后被命名的诗歌流派。在新诗现代化的道路上,他们基于对现代主义的共同倾慕,在诗与诗论两方面渐渐接近、合流,从而形成流派色彩。然而这九位诗人却都有着更深的自我独立意识和个性化主张,因此在总的流派基调外,还表现出鲜明的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12.
游友基的《九叶诗派研究》是迄今最完整地研究九叶诗派的学术专著,也是在诗歌研究领域达到难得的理论深度的著作之一。九叶诗派是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九位代表者外,还包容了哪些诗人?究竟如何为其划出确定的边界?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研究》就从这个难题入手,在逐一分析《诗创造》、《中国新诗》诗人群,“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诗人群,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九叶诗派的具体构成作了清理,从而较以往研究者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地界定了九叶诗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处身矛盾的夹缝而显得…  相似文献   

13.
作为1940年代后期诗歌生态的忠实记录者,《文艺复兴》在战后积极推出了一批"中国新诗人"。其中既包括借《文艺复兴》这个平台,完成在中国新诗史上第一次比较大规模的集体亮相的"九叶派"诗人;也包括以李白凤、史卫斯为代表的,一些在1930年代即已成名的"现代派"诗人。因此回到《文艺复兴》这个历史原点,不仅跳出了现有对于"九叶派"在1940年代的集聚过程的研究,基本上立足于《诗创造》和《中国新诗》的窠臼,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现代主义诗歌如何在1940年代特殊的社会文学环境中,求得一定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生动实例。  相似文献   

14.
作为30年代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现代派代表着一段追求“纯诗”的文艺思潮。虽然该派从形成到衰落不过五、六年时间,却形成了一支促使新诗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40年代的“九叶诗人”和新时期的青年诗人,都是从现代派诗作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营养,因此说,现代派为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代派诗歌既不同于“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又与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和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新月诗风大异其趣,其审美特质在于它是古典意境与现代意识的统一,是中国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与西方现代主义审美倾向的统…  相似文献   

15.
在四十年代后半期,国统区活跃着一批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象征派、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在《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两个诗刊上发表诗作的诗人。在这批诗人中,杭约赫(鲁辛之)、辛笛、穆旦(查良铮)、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夔、袁可嘉等九位年轻诗人的风格尤为接近,诗歌美学理想也大体一致,从而形成了一个诗歌流派。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诗选《九叶集》后,近年来人们就称呼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1 伴随着新诗革命的“诗体解放”,“丑的字句”就开始进入新诗。到20年代初,由梁实秋发难并由此在《晨报副刊》上展开了一场关于“丑的字句”是否可入诗的讨论。以后,闻一多倡导“以丑为美”,“丑”恶”字句大量入诗,又引起时人争论。最近出版的《中国新诗鉴赏辞典》还说:“《死水》里面有些诗,是流露了作者的悲观思想的。歌咏‘断不是美的所在’的‘绝望的死水’,……‘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可能就是这一类的悲观思想吧。”看来,讨论闻一多新诗中“丑的字句”,至今仍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上个世纪初,以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为发端的白话新诗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前。当时间进入20年代,在新诗已经基本上立足以后,作为新诗发展史上的另一重要社团——新月派,所要做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二是把创作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转向“诗”自身,也即“使诗成为诗”。“如果说,早期白话诗人是从中国传统中处于边缘位置的宋诗那里,获得反叛的历史依据与启示;那么,现在新月派诗人就开始与中国诗传统中的主流取得了历史的衔接与联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徐志摩作…  相似文献   

18.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崛起的新生代诗人,他们努力超越当时诗坛抒情样式的单调和浮泛,自觉探索新的抒情表达方式,其特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客观化抒情,智性化抒情,戏剧化抒情,为丰富新诗的表达策略,提高新诗的智性品质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台湾女诗人席慕蓉本是一位画家,无意做一个诗人,然而,从20世纪80年代出现于台湾诗坛始,她的诗不仅风靡了台湾,而且震荡了大陆,在台湾和大陆形成了一股“席慕蓉热”。这种现象在中国新诗史上是极为罕见的,被称为“席慕蓉现象”。其诗的魅力到底何在?有人说是因为她的诗空灵、奇幻、邈远,并且深沉、旷达、豪放,还有人说她的诗画面感特别强。不管怎样,席慕蓉诗歌的魅力是无法遮掩的。《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诗集,可谓充分显示了她诗歌的成就。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