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当》2011,(2):2
武当赵堡太极拳名家吴忍堂及弟子关宝君。吴忍堂先生,1949年11月生于西安。自幼随父学习道家内功及中医之术。1961年拜父亲挚友——赵堡太极拳第十代宗师郑悟清先生门下学艺,深得恩师喜爱和器重,精心严教,悉得太极真谛,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正宗传人。吴忍堂先生现为西安市武协常委,武当赵堡太极拳悟清拳法研究会会长、总教练,中国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并担任多个社会团体、武警部队的武术顾问和教练。入编《中华太极人物志》、《中华传统武术精英》、《中华传统武  相似文献   

2.
张天绪 《武当》2008,(8):36-36
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刘瑞先生,自1964年师从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老先生修炼武当赵堡太极拳以来,四十余载如一日,太极功夫已臻炉火纯青之境。 刘瑞先生谨记先师发扬光大太极拳之师训,在自己修炼的同时,以弘扬武当拳法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太极拳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3.
柯超  大江 《武当》2005,(12):3-5
金秋武当,景色宜人。10月18日,期待已久的“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在武当内家拳法的策源地武当山隆重举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8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8个省市自治区的26个代表队近800余名武当赵堡太极传人汇聚武当山,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功法演练、功理探讨、太极散手等武事活  相似文献   

4.
王玮 《武当》2005,(9):13-14
一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源于元明时期武当道家张三丰真人的太极内丹养生修持文化体系,后流传河南温县赵堡,经过四百余年,历代热爱太极拳知识的赵堡传人身练体悟,不断实践与总结,继承发展到今天,形成一套地道传统的,能动、能行、能用的,具有卫生、养生作用并可防身的内外兼修功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契合传统天人合一的太极思想,历代修炼者从认识阴阳契入修炼本质,以现实的  相似文献   

5.
《武当》2024,(2):35-37
<正>侯天才,生于1957年,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及总会教练,赵堡太极拳郑悟清拳法第三代传人及研究会理事。曾受邀参加海内外武术大会研讨会及名家表演,荣获武当山太极拳百强名家称号。被《中国太极拳辞典名家》《中国太极拳百科》收藏。作为嘉宾2017年参加中国台北大学主办的两岸太极学术论坛并讲课。又多次率弟子参加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香港国际武术节表演等,获得多项奖牌和荣誉。  相似文献   

6.
张子英 《武当》2014,(9):28-29
赵堡太极拳之“承架”,本意为继承了张三丰太极拳的原风原貌,原汁原味,故名“承架”。无论是拳架、推手、散手和擒拿,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武术抗敌御侮的高水平,特别是体现了武当内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四两拨千斤”阴阳对立统一的上乘境界。故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自张三丰传授以来,从武当山到河南温县赵堡镇,以承架为旨规,继承太极正宗功夫而代代流传下来。我有幸于二十世纪70年代拜赵堡太极拳大师刘瑞为师,学练赵堡承架太极拳,  相似文献   

7.
卢信友 《武当》2015,(2):18-21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大名拳,同属太极拳六大派。因历史的原因,赵堡太极拳的普及推广工作起步较晚,科学化、规范化推广更是远远落后于其他太极门派。截止目前,赵堡太极拳还缺乏一套标准的初级套路,这非常不利于赵堡太极拳评段、竞赛等推广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浙江台州的卢信友老师在师父王海洲及各位同门师兄的支持下,依据赵堡太极练法旨要,结合竞赛要求,创编了"赵堡太极拳初级套路(讨论稿)",以期抛砖引玉,诚邀更多赵堡太极名家积极参与,群策群力,搞好修订,最终形成赵堡太极拳初、中、高级标准架,以利于赵堡太极拳更好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8.
柯超 《武当》2011,(12):4
2011年10月23日,武当赵堡太极拳湖北联谊会揭牌仪式在武汉梨园宾馆举行。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天绪先生当选会长,刘国英、于建华当选副会长,朱志勇当选秘书长。中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老子书画院院长尤中会,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西北电力大学教授白林鹏,南京市内家拳研究会秘  相似文献   

9.
孙晖 《武当》2004,(1):13-14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  相似文献   

10.
十三妹 《武当》2009,(6):14-15
“继中二十一式养生太极拳”者是中国国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王继中先生创编。继中先生出身于太极世家,自幼随父修炼太极拳,后师从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国际太极拳特级大师宋蕴华,至今已近六十个春秋。先生是天津市河东区体育局太极拳主教练,真诚为中老年朋友授拳,深受大家的欢迎和喜爱,被中老年朋友誉为“搭建健康平台的人”。  相似文献   

11.
赵堡太极拳简介赵堡太极拳由蒋发传达室入古镇赵堡,经过逐渐形成了赵堡镇自已的太极拳风格。赵堡太极拳具有中架动作难度适中,初学者明年于掌握;运用则适于以健身、养生为止的老年人、病人习。赵堡太极拳当代主要传人:王海州赵堡太极拳历来不外传,总是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流传于河南温县赵堡镇,在温县,有"陈式太极不出族,赵堡太极不出村"之说。陈式太极拳自从被杨禄样带出小小的陈家沟之后,而今已传遍中国,走向世界,还繁衍出杨式、吴式等流派。而赵堡太极拳与之相比.却不相当封闭。泛传播赵堡太极拳。今年54岁的赵堡太极大师王…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05,(5):63-63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 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 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展,现应赵堡太极拳广大传人的热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07,(5):20-20
为切实做好武当赵堡太极拳的传播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武当武术的影响,由美国武当赵堡太极拳组织,联合武当杂志社及  相似文献   

14.
王玮  吴忍堂 《武当》2004,(9):17-19
武当赵堡太极拳源于张三丰的太极内丹学炼养思想,是张三丰在上阳子陈致虚、扶摇子陈抟的内丹修炼体系上的继承和发扬。修炼士王宗岳传河南省温县赵堡镇人蒋发。从蒋发到今天,武当赵堡太极拳在赵堡镇已相传400余年,是十几代人以身证司可行能行的大法。太极拳不是某个张三李四发明的,故不应姓张也不应姓李。  相似文献   

15.
张修睦  赵超  赵增福 《武当》2005,(11):19-22
赵堡太极拳源于道家,张三丰传云游道人,云游道人传王宗岳,王宗岳传蒋发(1574-1655),从而经王宗岳这一支,将太极拳传人民间。纵观赵堡太极拳历代宗师,有文字记载的,如《太极秘术》中各文作者蒋发、邢喜怀、张楚臣、王柏青,及《太极拳正宗》作者杜元化,其师任长春等无不是信奉道家。所以,不理解赵堡太极拳的道家渊源,就很难理解背丝扣和七层功夫。现将赵堡太极拳的背丝扣与七层功夫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武当》2005,(9):3-3
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展,进而探讨全面振兴武当武术之路。特定于2005年10月18日- 22日,在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召开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大会。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大会筹备委员会成员主任:李发平刘洪耀副主任:谭大江  相似文献   

17.
和式太极拳名称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是一名太极拳爱好者,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习练和式太极拳。但在近20年的时间中,这个拳种出现了很多种叫法,如: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太极拳道、武当赵堡大(小)架太极拳,最近又出现了丹经太极拳等等。根据本人习练和式太极拳近二十年的亲身经历和对有关人员的访谈,以及对收集的有关资料认真研读后,就和式太极拳的名称问题做如下考释。  相似文献   

18.
王继中 《武当》2006,(3):56-56
2005年10月,首届武当赵堡太极拳联谊会在内家拳发祥地武当山特区召开。天津太极世家王氏仨兄弟王继昌、王超、王继中应邀出席,并带去了由人民音乐家(“歌唱祖国”作者)王莘老人谱曲,诗人、著名书画家王超教授作词,共同创作的“国际太极易拳道会歌”。在开幕式上播放“国际太际易拳道会歌”时,时逢国际太极易拳道袁仕杰博士表演赵堡太极拳。她那雄浑、高  相似文献   

19.
《武当》2005,(6):65-65
武当赵堡太极拳是武当内家拳派的重要拳系,是武当北派太极拳的重要源头,上承张三丰、王宗岳,中兴于河南古怀庆府(今温县)赵堡镇,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她嫡传正脉,古朴自然,内涵精妙,不仅养生,尤长于技击。农耕时代的数百年间,她以温县赵堡为基点,承上启下于晋、豫、陕、鲁等地,世事沧桑,薪火不断,本真常在,高手辈出。今海内外泛波荡漾,颇具欣欣向荣之势。为了在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上,整体推进武当赵堡太极拳的发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0,(4):66-67
李派太极拳是较赵堡、陈、杨等太极拳晚生的一个拳种。但它仰宗祖师张三丰,根脉连武当,所以文化源流久长而古老。李派太极拳直源北派之一的杨露禅先师和南派甘淡然(甘凤池先师后代)先师,乃南北合流融汇而成,时称“武清派太极拳”。而门中代代相传李派太极拳更属张三丰祖师弟子金蟾子(俗名李道宗)一脉,故称“武当悟休金蟾派太极功”。今著名“钓蟾功”仍在本派流传。据传,李瑞东老先生功至高能而达神奇且独领风骚,有赖此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