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强调通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开创了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视角.文章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着眼点,深入挖掘了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可以遵循的理论基础.分别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基础、基本理论、方法论和不足之处论述了其对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启示,以期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具体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2.
金军伟,中共党员,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心理学硕士,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A级执证教师,海宁市长安镇初级中学心理教师,海宁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工作者. 金军伟老师主要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设.工作以来,一直坚持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进理念,创立了阳光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形成了阳光心理课堂、阳光心理咨询、阳光心理文化、阳光校园心理剧、阳光心理文化节、阳光心理素质拓展、阳光心理科研等一系列活动载体,创建阳光和谐的校园心理文化,培养学生和谐阳光的心理个性,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些心理工作措施开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深受领导、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相似文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11)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  相似文献   

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产  相似文献   

7.
浅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振懿 《现代语文》2010,(6):155-156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乃至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然而,一方面,目前许多学校没有专职的心理学教师。如果按美国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计算,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一种教育方式.心理健康教育从心理疾病的治疗、心理障碍的预防和促进个性全面发展三个方面着手,将心理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和心理咨询及诊断全面地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中.  相似文献   

9.
王宏伟 《课外阅读》2011,(5):133-13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作为语文老师,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以教师为开发主体,体现学校的特色,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课程.我所在的江苏省苏州立达中学,其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是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以校本课程开发理论、生涯规划理论、团体心理辅导理论、学生课程中心论为基础,以完善学生积极人格、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升学生内在积极动机和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社会适应性和领袖素质.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成功不但在于智力因素,更重要的还在于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塑造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先决条件和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素质的基础,是解决学生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近年来,在我国的校园中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疾病问题,导致不甚设想的凶杀、轻生事件的发生,促使学校更需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是学校教育尤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正确认识,弄清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亟待解决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学校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研究正常个体的整体分析法,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及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启示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关于心理健康的理论 心理健康,在我国又称心理卫生。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中,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20世纪70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也使青少年产生了大量的网络心理问题,如心理焦虑、道德沦丧、性心理畸形和人际互动障碍等等,从而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衔接的心理学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中小幼各学段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衔接已成为当前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分析皮亚杰、瓦龙、埃里克森以及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等有关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辩证统一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内容、过程、评价、影响要素等多方面的衔接,试图为心理素质教育提供心理学上的依据,对进一步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梅 《教育家》2004,(1):10-12
人本化教育是20世纪60-70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马斯洛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7,(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更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素质教育推行以来,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尤其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十分关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即将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角度来分析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