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3年,美国华裔作家曹桂林的小说《北京人在纽约》改编为同名电视剧在内地上映,引发轰动效应.电视剧在情节安排,人物设计和主题探讨上所发生的种种变化,都与中国内地1990年代初期的文化氛围与时代需求密切有关.可见,海外华文文学在内地的影视化传播,除了遵循不同艺术媒介转换的基本规律外,语境适应也是至关重要的.某种意义上来看,所谓海外华文文学,正是语境适应原则的催生之物,它的存在及其意义,无不处在中心与边缘的张力之间.  相似文献   

2.
文本与影视的交互性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影视业在完成从"新技术"向"新媒介"这一脱胎换骨式的转型过程中,文学文本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内容灌注"作用。当代影视业的飞速发展反过来也在塑造和改变着当代文学文本的创作和审美接受方式。"互文性"概念的引入,进一步阐释了影视媒介与文本媒介的改编与转换生成的关系,再次证明了新老媒介互补互动、和谐共生的规律,并逻辑地生发出"媒介间性"这一新概念。  相似文献   

3.
电影和文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但是彼此借鉴汲取灵感,结合出许多作品。香港电影在实现文学与影视跨媒介实验上颇有斩获,其中女作家李碧华的作品改编及其成功可算一景。短篇小说的改编与她的长篇小说改编存在不同的特色,文章将从情节和主题、声音和画面、叙事空间等方面分析其短篇小说改编电影的策略并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是中国电影改编不可或缺的艺术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电影改编的意义走向:传统叙事因其具有跨越历史、跨越文化、跨越媒介的特性而纵贯于中国电影改编史;原型叙事为电影改编提供方向性与策略性的经验;教化传统是电影改编无法回避的叙事立场,它不仅为电影改编提供素材,而且提供成熟的叙事经验或策略;传统叙事美学常常成为电影改编的美学向度,两者存在着传承与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于1937年南京陷落的文学书写十分丰富,上个世纪80年代,巴蜀作家李贵的小说《金陵歌女》及其改编的电影《避难》都集中地刻画了金陵歌女形象,借以表达文化寻根的诉求和爱国主义情怀。无独有偶,新世纪以来,海外华文文学也表现出相近的文学景观,严歌苓借鉴李贵的叙事内容,依凭中长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传达出海外华人的文化民族主义。海外与本土文学创编的交融互动,为当下全球化的潮流留下许多思考。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语言艺术,电影是视听艺术,它们使用不同的艺术媒介来叙事和表意。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被改编成了同名故事片,后者在表现形式和主旨思想上也与原作形成了很大差别。影片对小说在内容和主题上的改变,既受到媒介特性的外在制约,也源于主创对大众性的追求。从媒介转化的角度入手,比较、分析小说和影片的差异,不仅可增强对于这两个文本的理解,也为文学改编电影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7.
影视与文学自有其建立在各自媒体基础之上的本体特征,二者在语言和逻辑上相互交融补充,演变至今,大大丰富了由文字和影像构成的两个不同语言世界的叙事能力。文学的影视改编,不仅为影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且给文学自身也带来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效果,金庸武侠小说更是运用现代大众媒介传载文化艺术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个案。对金庸小说进行影视剧改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对原著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时期以来,随着港台文学研究的走俏,海外华文文学也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然而,何谓港台文学,何谓海外华文文学,它们的关系如何,范围又怎样界定,相信许多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较模糊,有的更认为所谓的海外华文文学,指的就是港台文学。 这当然是一种误解。然而这种误解也与当前的研究格局不无关系。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尽管我们这些年来在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上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但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一部除港澳台之外的系统的海外华文文学史。应该说这是对整个海外华文文学作为一个由来已久的存在事实的不公。 在这…  相似文献   

9.
影视媒介在当今的文化环境中占据绝对的霸主地位,强烈地挤压着传统纸质媒介的生存空间。文学受到新媒体的诱发不断更新观念,叙事方式和表现形态受到影视媒介的浸染形成新的生产法则。作为传统纸媒的文学期刊正视新兴媒介给人类精神生活和文化表达带来的全面影响,走向与新媒介的共生之路。文学期刊与影视媒介的互动一方面给文学提供了全新的生命活力,拓展了文学的表现空间和传播范围,另一方面也导致文学和文学期刊出现了影视化的“症候”。  相似文献   

10.
大量的网络小说改编为热门影视剧,成为当下社会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目前,网剧已经成为影视改编的一匹黑马,文学与影视的网络化趋向愈加明显。在改编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人气低口碑、极度类型化、收视率两级分化的现象。面对IP的泡沫化、同质化,如何提高影视改编作品的质量,完美实现两种媒介的转换,并在改编中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是当下影视改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文学与影视两个不同层面的互动改编,即文学文本的屏幕化与影视文本的读本化,反映了文学和影视艺术之间多重纠葛和双向互动的同时还保持各自艺术独立性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吕鹤 《鸡西大学学报》2014,(12):149-150
拟从小说影视化的角度将小说与改编后的电影对比,在审视中,分析比较改编前后叙事方式、语言等变化,梳理小说与小说改编成电影的关系。以此为契机,搭建起电影与文学沟通的桥梁,从而拓宽电影剧本来源渠道,也将繁荣影视文学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活跃着一批卓有影响的三峡籍作家。他们不仅向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奉献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而且以对三峡大地的倾情书写在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中构筑了一道迷人的三峡文化风景线,并以自己卓越的文学活动,促进了三峡文学与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交流。总结他们对台湾文学和海外华文文学的杰出贡献,对促进三峡文化与文学建设及推动其与台湾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交流有强烈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好莱坞大片《特洛伊》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为蓝本,在银幕上重新塑造了新的影视经典。在文学文本改编为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两种媒介符号的变化导致叙述情节、人物、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因而分析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不能以是否"忠实于原著"的单一标准进行判断,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一自从 1 982年 6月 1 0日至 1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召开首届“台湾香港文学学术讨论会” ,2 0年来祖国大陆世界华文文学研究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正如“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筹委会”常务副会长、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饶 艹凡 子教授所指出 ,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经历了海外华文文学的‘命名’ ,对海外华文文学‘空间’的界定、海外华文文学历史状况和区域性特色的探索、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关系探源、如何撰写海外华文文学史等重要问题 ,进而转入到世界华文文学的综合研究和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编撰 ,以及从文化上、美学上各种理论问题的思…  相似文献   

16.
在小剧场戏曲的跨文化改编历程中,文本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文本是文学性的体现。在中国本土戏曲文化与西方文化交互的过程中,文本展现出其独有的特点,这样的特点也映照着在小剧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历程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征。文章研究聚焦小剧场戏曲跨文化改编的文本,从思想、叙事角度以及目前的改编困境三个角度出发,探寻在国外经典作品改编成小剧场戏曲时,所展现出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文化的二元出发,形成和谐相生的"第三元"文化格局,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新世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是考察这一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维.新世纪10年海外华文文学在深层次上呈现的中华民族文学的整体性,海外华文作家"新老"交接中的世代沟通,华人新生代和新移民作家创作引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深层次调整,汉语在文化流徙传播中的丰富发展,都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超越东、西二元而指向"第三元"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电影作为两种不同的叙事媒介,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与叙事方式,但二者也有相通的审美意义和叙事效果,由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叙事不一定高于或者低于小说本身的文字叙事.成功的改编往往使二者各显神通又相得益彰.通过对小说《可爱的骨头》及由其改编的同名电影的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与电影所显示的不同的叙事魅力,阐明电影改编是对文学原著的再创造,既和原著呈现多重交叉的互文性关系,又有着各自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以来,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在大陆的传播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的理论建设与研究,也具有了相当的基础,正在向着建设世界华文文学的宏伟目标挺进。这一切表明,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这一极富特色的文学领域正在进一步拓宽,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在共同的结构主义理论基础上具有可比性。自叙事学的角度考察小说文本改编后的电影文本,从结构、情节两个主要层面比较分析,可观导演姜文在创作过程中视点的转变,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状态,追求人存在的价值,批判人性的弱点,使电影透露出以人的主体性精神为认知基础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