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 生:分过。师:老师想请你们帮我分分东西。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9块月饼和3个盘子)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能解答? 生:把9块月饼平均放到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师:你是怎样分的?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买过东西没有?会买吗?买东西可有学问了,谁来说说买东西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说,师板书:说清楚,会挑选,会讲价,会付款)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说着容易做着难,如果让你们帮助课本中一个叫张小雨的小朋友买文具,这个任务能完成吗?生:能!师:现在我们就把课堂当成一个超市,我做售货员,这是我们的文具专柜,比一比谁最会买文具。师:我是售货员小王,欢迎大家到我的文具店来。(师摆铅笔、橡皮、笔记本、水彩笔……)快来买吧,我店里的东西物美价廉。谁是第一个顾客?生:阿姨好!师:小朋友真有礼貌,你…  相似文献   

3.
一、动手操作 ,理解概念师 :我们平均分东西时 ,有时不能正好分完 ,还有剩余 ,这样的题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这节我们就来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师 :(出示例1左图)谁能说说题意?生 :把6个梨平均分到3个盘子里 ,应怎样分?师 :谁上来分一分?生 :(上讲台分梨 ,其余学生在桌面上分学具)。师 :请你说一说是怎样分的?生1 :我先一个盘子分一个 ,再给每个盘子再分一个 ,二次分完。生2 :我先一个盘子分二个 ,3个盘子正好一次分完。师 :分的结果每个盘子分二个 ,3个盘子正好一次分完。师 :分的结果怎样?能正好平均分完吗?生 :分的结…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五册第二单元结束后,设计的一个活动课片段为:(屏幕显示)操场上的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跑步,有的跳舞,有的唱歌……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活动吗?生(齐):喜欢。师:谁来告诉老师,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生1:我最喜欢踢毽子。生2:我最喜欢唱歌……师:在这些活动中,有谁得过奖?生1:我在50米跑中得过第一名。生2:我唱歌得过第二名……师:你们真棒。今天我们就按座位分成A队、B队、C队(贴头像),每队选一名队长,带领小组的同学参加数学俱乐部里的活动,每参加一项活…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则广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师问:“小朋友,谁会唱歌?”顿时孩子们小手如林,七嘴八舌:“我爸爸会!”“我妈妈会!”“我也会!”……就在这吵闹声中,一声“我家的盘子会唱歌!”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广告因此让观众难忘。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都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而拍手叫绝。是啊,多么意外的回答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多一些这样“意外”的回答,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6.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看到“雕牌”广告小品发现它画面素净,色调淡雅,风格简约。一架罩着红丝绒的钢琴旁坐着一位年轻秀气的音乐老师。这是一堂低年级小朋友的音乐课。年轻的女教师亲切地导问:“小朋友,谁会唱歌啊?”小朋友们顿时七嘴八舌说出自己骄傲的答案。“我妈妈会唱歌。”“我家录音机会唱歌。”“我老师会唱歌。”“我会唱歌。”……。忽然,一位用右手食指点着腮帮歪着脑  相似文献   

8.
师:小壁虎的尾巴哪儿去了?   生:被蛇咬掉了。   师:真的是被蛇咬断的吗? (“咬”字念重音 )小朋友再仔细看灯片。 (师演示活动灯片,突出小壁虎挣断尾巴的动作 )小壁虎的尾巴是怎么断的?   生:是小壁虎自己挣断的。   师:说对了。 (板书:挣断尾巴 )“挣”是什么意思?   生:不知道。   师:这样吧,我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表演。 (生表演 )  师:如果小壁虎不挣断自己的尾巴,将会有怎样的后果呢?   生:会被蛇咬死的。   师:请小朋友记住,小壁虎的尾巴容易断,它就是用这个特点来对付敌人,保护自己。小壁…  相似文献   

9.
师:同学们,听一听录音,猜猜看,录音机里的小朋友是谁?播放录音:我是二(1)班的同学,每天,我都第一个到教室,一进教室就连忙打扫卫生,当我看到大家在于净、美好的环境中学习,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师:你们猜录音机里说话的小朋友是谁啊?生:我们班的仇兆章。(评:从班上学生中挑出实际的人,并从实际的事入手,不仅切题,更易于激情,可谓课伊始,情已聚。)师:仇兆章做这件事时,心中想到了谁?生:想的是大家。师:像他这样心中想着别人,就叫心中有他人。(板书:心中有他人)(评:一问一答,课题的出现流畅、自然。)师…  相似文献   

10.
陈晓萍 《江西教育》2002,(23):30-30
师:(出示“土”字卡片)这个偏旁叫什么?生:提土旁。师:(出示“里”字卡片)谁来认一认这个字?生:(读)里。(把两张卡拼在一起,出示拼音)师:谁再来认一认这个字呢?生:(读)埋。师:读得很好,请一组开火车读这个字。(生读)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成,编个顺口溜来记一记这个字呢?生:东西土里埋。师:编得真好。一想起这个顺口溜就知道怎么写“埋”字了,全班齐念三遍。(生齐读)师: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字,左边的提土旁和“土”字有什么不同呢?生: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师:这个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埋”字是…  相似文献   

11.
张文 《学子》2012,(6):46-47
[片断一](基本未作处理)师:同学们,老师这有一个问题,有7位小朋友围成一个圈,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报数。同学们想一想,谁先报到7的倍数?生:当然是第7位小朋友了。师:真棒,像这样一直进行下去,其他小朋友报的数有可能是7的倍数吗?生: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下面是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于2001年12月9日在江苏宜兴上的小学四年级《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中的两个精彩片断:一、教学面积的意义师:这是一块长方形的大黑板,我在上面画一个小正方形。我请两位小朋友来分别涂满色。谁愿意来?你涂哪一块?生:我涂小正方形。师:你挺会讨巧!那么大长方形就请这位同学来涂吧。师:开始。师:停。(此时小正方形已涂好了)你们发现了什么?生:大的涂起来慢,小的涂起来快。师:面有大小之分。师:请你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和练习簿的面。比较这两个面有什么不同?生:练习簿的面小,课桌的面大。师:…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师:现在,先请小朋友去迎接春天的脚步,认识美丽的春姑娘。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边读边数,一共有几行?(生自读,反馈)师:谁愿意上台来读前两行?其他小朋友仔细听,待会儿评评他读得怎样。生读:春天的脚步悄悄,悄悄地,她笑着走来———(没有处理好轻重缓急,没有读出应有的感情和韵味)师:他读得怎样?生:他读得很流利。生: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师:还有吗?(沉默,无人举手)师:我请他再读一读,老师根据他的朗读,表演一下。小朋友要边看边听边思考,看看能发现什么问题。现在,老师“返老还童”,摇身一变,成了春姑…  相似文献   

14.
一、谈话导入师:你们今天早上吃了什么呀?生:我吃了面包,喝了牛奶。生:我早上吃了稀饭和鸡蛋。生:我喝豆浆,吃鸡蛋和包子。师:XX同学,你早上吃什么的?生:我没吃早饭。师:你们觉得她没吃早饭这种做法好吗?生:不好,肚子会饿的,还会头晕。师:听到了吧,今后每天都要吃早饭。老师早上买了馒头和豆浆吃。馒头大家都吃过,但有谁见过做馒头的过程呢?(学生一时间沉默了。)  相似文献   

15.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动物的森林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屏幕显示:森林运动会画面,其中小兔、小鸡小狗在进行跳远比赛。] 师:小兔、小鸡、小狗谁跳得远呢?老牛大叔邀请小朋友当裁判,现在小朋友就学点裁判规则。 教师出示表示小兔和小鸡跳的距离的纸条,分别横着、竖着贴在小黑板上。 师:怎样才能知道究竟是谁跳得远呢?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要知道谁跳得远,可以用米尺去量一量。然后直观演示用米尺量纸条的过程。 师:哪根纸条长?谁跳得远?(生:横放的纸条长,即小兔跳得远。) 师:要想…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12-13页。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动物园吗?生:去过。师:你们去动物园看到了哪些动物?生:猴子、大象、老虎、狮子……师:小朋友最喜欢哪种动物?为什么?生1:我喜欢大象,大象有力气爱劳动。生2:我喜欢孔雀,孔雀很美丽。生3:我喜欢小猴子,小猴子聪明,爱动脑。师: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爱动脑…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园听课和观摩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让幼儿演唱歌曲前常常这样对孩子们说:“小朋友,等会要有表情地唱”或“我看看谁最有表情”;小朋友唱完后老师就问小朋友:刚才唱歌时谁最有表情啊?于是小朋友就说:XX小朋友最有表情。老师又问:他的表情怎么样?小朋友说:“很好呀,他一直都是笑笑的。”于是老师也表扬这位小朋友:“你真棒,做得很好”。  相似文献   

18.
《小学青年教师》2010,(11):40-43
师:小朋友们,你们好!知道我是谁吗?生:您是王老师。师:你怎么知道我姓王?生:刚才主持人说的。  相似文献   

19.
[课前交流] 师:你们班谁最会画画? 生:×××。 师:会简笔画吗? 生:没问题。 师:请你在黑板上按老师的要求来画山,有困难吗?.  相似文献   

20.
一、以情入境(师扮演小燕子边唱《小燕子》歌曲边做动作)师:小朋友们好!我是燕子姐姐。生:燕子姐姐好。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会到这里来呢?生:因为春天来了。师:是啊.春姑娘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从南方一路飞来,飞过了高山,飞过了田野,飞到了常熟,看到了美丽的春姑娘把常熟打扮得五彩缤纷,美丽极了。可是春天到底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