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6月,某市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到会代表400多名,主席台上就座了86位领导同志,开幕消息900余字,列了43位领导人名单,配上职务,共320余字。人民代表大会,顾名思义,会议的主人是人民代表。座位如此安排,消息如此报道,岂不有喧宾夺主之嫌?可惜,如此这般的报道并不是只见之于某市这次会议。君不见,青年节报道,某领导到会讲话,而青年洗耳恭听;妇女节报道,某领导看望妇女,而妇女则受宠若惊;护士节报道,某领导与护士欢聚一堂,护士则垂手肃立……这种模式的报道,什么时候才能改一改?  相似文献   

2.
"请多关注一下消息类稿件吧,它们获奖太少……"在京报集团的几次阅评会上,北京日报、北京晚报3位副总编辑都提出这样一个希望。其中一位副总编辑谈到:纸媒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更趋向于深度报道,而忽略了"消息"在新闻中的重要性,好的消息类作品太少了。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加强对消息类报道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数量和质量;而另一方面,希望阅评员在评选中加大对消息类稿件的鼓励,加强报道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3.
《湖南日报》2005年12月1日发表的《溆浦16位选民联名要求审查代表议案》的消息,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选民要求审查代表议案,这在全国尚属首次,因而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对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意义重大。经过连续几天的追踪采访,作者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蕴含其中的新闻价值展示得简洁、鲜活、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协同人大常委会,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国已举办了二届“宣传人民代表制度好新闻”的评选,自治区去年也举办了首届评选。这些宣传工作使全疆各族人民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加深了了解,同时,也促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和承认,我们的宣传还有不少差距。一般来说,对人大工作的宣传,还是比较多的,而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就比较少些;对人大理论的宣传,显得更为薄弱了。就人大工作的宣传来说,也存在着代表大会和常委会期间多,而日常的报道少。会议的报道也多是开幕、闭幕、报告和通过的法律、决议等程序性、结果性的消息,而代表的审议、议案等反映主人翁参政议政的生动活泼的内容少。对立法工作的报道,存在着公式化,一般停留在法律、法规的公布方面,而对每部法律、法规的立法指导思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媒体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一度被看作是负面消息或新闻批评.正因为如此,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信息进行了严格控制,媒体对此类事件报道十分谨慎.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报,一些新闻报道中的词句刺痛了我的神经.一则消息在报道一位老人因轻生从高楼阳台跳下时,这样描述:"老人纵身一跃";还有一则消息是报道一位民工因对着高压线撒尿而遭电击身亡,其中讲到民工的"尸体被烧成了烤鸭".上述的遣词造句,透露出报道的采写者、编辑者对于人的生命的漠视,对于事故遇难者的缺乏同情.  相似文献   

7.
“这一天,全世界所有报纸的头版只做了一篇报道。” 这是一位国际资深媒体人对美国“9·11”事件后,全球媒体报道反应的评价。同样的一幕,也在2003年12月15日——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捕的第二天重演。 据笔者对当天93家国际报纸和54家国内报纸的分析,以萨达姆被捕作为头版“控股新闻”(即占版面大部分)的,约占98%,只有少数几家报纸头版没有报道或作淡化报道——同质化到如此地步,即使在新闻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仍然十分罕见。但正因为如此,境内外媒体对萨氏被捕这一消息作近乎雷同的新闻处理,在某种程度上恰好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国际新闻报道趋势分析的最佳样本:国际新闻报道愈演愈烈的“娱乐化”潮流。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上的报告中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和监督等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江泽民同志这段话不仅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人大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人大报道无论在内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去年的夏粮作物产量通过新闻媒体先后作了报道。但奇怪的是,几家新闻单位所报道的产量数字却大相径庭:有的消息说“夏粮总产比去年增产3%”,有的报道说“比去年略有减产,但还是一个丰收年”,有的则说“总产量同去年基本持平”。但该省一位主管农业的副省长连续两次在有关会议上说“比去年减产1.3%”。陕西日报本来也想对产量作一报道,但鉴于几家新闻单位“同口异声”,最后只好放弃报道。报道一个省的粮食产量不是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但几家新闻单位却各念各的“经”,显得如此之“乱”,令读者和听众颇费猜  相似文献   

10.
顾名思义,人大新闻宣传是指在新闻媒体上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宣传。人大新闻宣传是人大宣传中最具影响力、最有效果的一种主要的宣传形式,因此,做好人大宣传工作首先要做好人大新闻宣传工作。近年来,新闻媒体加大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法制宣传的报道力度。以新闻媒体对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报道为例,各种媒体都已注意到从一般的会议报道转向内容深化、形式多样的报道,如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新闻报道,注重以多种体裁和方式来报道贴近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报道,也力求做到从程序性报道向实质性报道的转变;人…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10日,几乎所有的美国报纸都在头版以图片新闻方式报道了一位新闻工作者去世的消息:  相似文献   

12.
有的报刊常常是一条消息刚发表,否定该消息的消息便接踵而来。如有的报刊先登出“中央已不再建立第三梯队”的消息,后来又说这是“误传”;更有甚者,有的报刊竟把一位健在的知名人物说成已作“千古”,不少报刊还争相转载。如此“肯定——否定”,真真假假,弄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信谁的好。这样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报刊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3.
我们常说的人大新闻。是指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的新闻作品。人大新闻报道政治性较强,这主要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人大是权力机关,其工作涉及到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制度。同是,人大新闻传递的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态度、声音,其实质上代表着人民的意志,与每一位公民息息相关。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职权的主要形式是会议,所以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往往显得重程序、轻表述,严谨有余、活泼不足,一副“板着面孔”的模样,让普通民众很难亲近。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报道是党的新闻宣传的重要内容。搞好人大报道必须确立三种意识。百姓意识百姓意识即群众意识、民主意识。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我们国家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利益,我国立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为群众利益鼓与呼,进行人大宣传报道应该时刻立足百姓,永远不忘“百姓”二字。  相似文献   

15.
会议消息的改革,在我们新闻界喊了几年,但成效甚微。目前,那种令人生厌的“八股式”会议报道仍然充斥版面。这种情况说明,会议报道的改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包括新闻界在内的方方面面的努力。也正因为如此,改进会议报道仍然是新闻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需  相似文献   

16.
经常听到一些读者的反映,报纸上有些消息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太多;不是概念加举例,就是干巴巴讲述事情的过程。更有甚者,有些消息用枯燥的套话,叙述报道的事情或人物,形成了“千事一样”、“千人一面”,读者都看腻了,往往瞧一眼标题再不想看全文了。 有的同行会问:怎样改进消息写作的这个毛病呢?新闻界一位前辈提出一个意见:“写消息注意用细节,尽量把报道的内容和思想用生动活泼的细节  相似文献   

17.
《河北日报》3月14日头版头条刊登了米保广、刘秀礼写的新闻《邢台地委书记请县委书记看<新星>》。许多读者称道这篇消息写得好!更为地委书记李侃自动对号找差距,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所钦佩! 这篇消息为什么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呢?我以为,这篇消息的作者懂得新闻的“接近性”,抓住了读者所关心的事物,引起社会的共鸣。而要实现报道的接近性,就必须深入群众、熟悉生活、了解群众,并及时捕捉群众所关心的信息,写成新闻,及时报道。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  相似文献   

18.
卫蔚 《新闻记者》2004,(4):23-24
举世瞩目的朝核问题2月底在北京进行了六方的第二轮会谈。如此重要的会议当然引来世界各地记者的蜂拥而至,根据中国外交部公布的消息,超过600名中外记者报名参加此次会谈的报道。和600多名同行一起,我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中央电视台亿元“标王”VCD 行业的盟主胡志标锐意改革的事迹,家喻户晓。想当初,全国几乎所有的新闻媒介都大量报道过他的业绩,以致形成了波及全国的“爱多 VCD 热”,“胡志标”成了中国年轻企业家至圣至尊的“神话”人物。但是最近忽然从报上看到他被“爱多”集团董事会革职的消息,还相传他被“爱多”职工“软禁”多日。原因是爱多集团经营不善。企业行将倒闭并拖欠职工工资数月。看了报道。不免一时想不通.这样一位改革家何故落到如此境地?往深处想,又觉得把责任仅仅归  相似文献   

20.
在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3位记者为国捐躯的消息;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了北约使用了5枚导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