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晋诗人陶渊明与英国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都是歌咏和描写自然的隐逸诗人.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在热爱和描写自然、具体创作和理论思想方面,既表现出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又有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和风格。  相似文献   

2.
19世纪诗学中的湖畔派以华兹华斯等人为代表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但华兹华斯并没有将他的诗学观点局限在浪漫派象征手法的运用上,甚至反对湖畔派其他诗人如柯尔律治的诗学观点,最终导致湖畔派内部的分道扬镳。本文试图剖析华兹华斯独特的诗学思想以及这种思想与其他诗学理念格格不入的原因,提出浪漫派诗歌内部在图征和象征上的巨大差别,并考察图征这种古老的艺术手段对浪漫派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和贡献。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是英国文学史上非常具有影响力的自然诗人,是英国浪漫诗歌理论的奠基人。在诗歌创作上,他主张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诗歌创作是“平静中回忆起的情感”;“沉思”是诗歌创作有理性的控制;“合情合理”是诗的最高标准。本文通过其人其诗,来阐述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诗歌都充满着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都表现出死亡之痛,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不相同,陶渊明借助自然来跨越生死,具有庄学之意味,达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的境界;华兹华斯则通过自然—上帝的方式来跨越生死的界限,其生死观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可以说,前者纵浪大化,后者归依上帝,究其原因,源于二者所处的相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然诗人,中国的陶渊明与美国的弗罗斯特都对自然有一种独特的敏感性.自然,不仅是他们大多数诗歌的主体和内容,而且也是其诗歌的灵魂与生命.但是,自然在两个具有不同国度、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的诗人笔下有着各自的表现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运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篇功能理论,对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的代表作《水仙花》进行主位结构分析,希望能够为诗歌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语言性质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美国的著名现代主义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一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史蒂文斯诗歌中能发现他希望人类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以图重新建构人与人之外的宇宙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8.
杨慎是明朝云南文坛上有着特殊影响的一位大诗人,也是永昌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杨慎的永昌诗歌中,蕴含着诸多独特的意象。这些意象蕴含了杨慎复杂的情感和永昌边地独特的人文地理和社会状况。通过解析杨慎永昌诗歌的意象,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诗人的情感、内心世界和意象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窥见明朝时期永昌独特的自然人文风貌。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古典诗歌中,很多诗人常用意象来表情迭意。意象包含很多,出现最多的就是夕阳意象了,尤其是在晚唐时期。而夕阳意象作为一种自然意象。代表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生态诗人斯奈德诗歌中包含有大量生态隐喻:植物,动物和地貌隐喻.这些隐喻的并置与相互交织,反映了人类与植物的链接,与动物的平等以及与自然地貌的共存.文章试图通过分析这些隐喻所透视出的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平等与联系,探索诗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不仅仅是诗人,同时是画家、哲人.他能够运用辩证法去思考问题,去展现眼前的景物,用矛盾的双方去展示山水田园的美景,使艺术辩证法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与体现:动景与静景、明色与暗色、大景与小景等矛盾双方的对立与统一.诗人能把相互矛盾的双方自然和谐地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以此展现诗歌的意境,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众多作家诗人中是不多见的.本文就此管见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诗歌里,有两首同以水仙为描写对象的诗作,一为华兹华斯的《咏水仙》,一为赫里克的《致黄水仙》。两者在风格上各有特色,但表现的主题却相去甚远。水仙在华兹华斯笔下是自然的象征,美的化身。《致黄水仙》则表达了生命短暂的哲理。以新批评派的观点评判,这两首诗构成了一个极好悖论。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构成格局中,甘肃诗歌创作因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描绘,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和个性化身份特征。甘肃诗歌较多关于诗人与周边自然人文环境关系的描绘,较少随波逐流,在形式主义的偏执充斥当下诗歌的语境之中,它们表现出了较为丰瞻深厚的诗意内涵。客观分析,地域性和个性身份特征的精神护持.是甘肃诗歌之所以能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自然是诗歌永恒的写作对象和主题。天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孕育了天水诗歌独特的个性品质,所以从自然视域中观照天水诗歌.是理解天水诗歌的一条有效途径。天水诗歌对于自然的自觉主动表现,杜甫陇右诗的示范是一种重要的经验参照,但在参照借鉴之外,时下诗人的主体作为亦是一种不应忽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王绩是唐初诗坛别具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既与以学南为时尚的虞世南、许敬宗等宫廷诗人异趣,又与魏徵、王珪等贞观史臣有别。他的诗境界高古,风骨凛然,对初唐四杰陈子昂、张九龄等初盛唐诗人的诗文革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绩诗歌艺术的近源是卢思道、薛道衡等由齐入周、再由周入隋的山东诗人,其文化精神的近源则是当时隶属于山东文化体系中的河汾文化。只有认识到王绩诗歌艺术的这一近源,才能解释王绩诗歌相对于南北朝诗歌传统所呈现出来的新变特征的艺术机制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超验主义的理论来源,超验主义的核心思想,以及超验理论的理论实质。超验主义理论对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影响主要是从三方面论述的:超验主义肯定人的神性,超验主义强调直觉,超验主义崇尚自然。质疑宗教和吟咏自然及丰富的意象都是狄金森诗歌的鲜明主题和特色,从这些诗歌中可见超验主义理论对诗人创作的影响。运用文本细读法,通过细读其宗教、意象、自然等诗歌来分析超验主义理论对狄金森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不仅是一位东方文化的痴迷者,也是少数采用中国诗隐模式的美国诗人之一。斯奈德认同并积极效仿中国隐逸诗人的行为方式和诗歌创作,而这也意味着他对中国隐逸文化的认同。中国诗隐模式不仅影响了斯奈德自身的创作,客观来讲,也影响了美国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景颇族诗人岳丁的诗意象独特、丰富。诗人将自身融于自然并平等地与自然对话,使世间万物在宽容的主体氛围中达到和谐,体现了其诗歌意象的宽和之美。岳丁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在人生旅途中听从童心的召唤,以宽容之心写出了大地之美、心灵之美。他没有沾染当代诗坛上普遍存在的浮躁与不安,总是以自由自在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20.
论魏晋南朝诗歌中的比喻意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喻意象是诗人在物与物、情与物之间创造、设置、构结出的一种新的关系。刘勰将《诗经》到南朝的比喻意象区分为比义和比类两种类型。魏晋南朝的比义意象是索物取象以类比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意念;比类意象主要是对外在声响色貌的比拟,其中有的是缺乏主体心灵因素穿透的技巧性牵合,有的则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魏晋南朝诗人还创造出具有派生和扩展功能的比喻意象,而且出现了比喻意象中比喻关系淡化,本、喻体融合,从而向广义的隐喻转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