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消费产品的意义,此即符号消费的题中之义。在"优衣库联名款遭疯抢"事件中,目标消费群体即年轻群体想要通过购买此款T恤从而获得它所被赋予的个性符号,借以彰显自己的潮流个性。但是,T恤的所谓个性符号,实则是商家进行批量生产的范例,年轻消费者并不能从中获得真正的个性,反而容易在追赶潮流的过程中与同样渴望通过商品彰显个性的他人发生个性上的雷同。在社会转型期中,年轻群体普遍存在身份认同危机,欲借符号消费缓解焦虑。商家聘请明星代言的举动以及其他明星此前的自发代言行为,使得该系列T恤实现符号上的增值,即被赋予"购买此款T恤即可获得与明星红人等同的社会地位"的意义,驱使年轻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本文试图从这起疯抢事件中,探讨符号消费之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理清个中的消费动机,从而为警惕符号消费对年轻群体造成的消极影响提供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2.
林蜜 《中国记者》2014,(1):56-57
健康版不专属于老幼群体。健康理念贯穿人的一生,重视选材内容"养心",表现形式养眼,把大健康理念和悦读特质结合在一起,编写潮流前卫、亲切新鲜的健康版,才能亮出纸媒的专刊态度,显现都市报的年轻特质,为更多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85后、90后消费群体进入主消费群体、00后消费者的即将融入主消费群,目前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一代成为消费的新生力量和主力军,受到计划生育的影响,这一群体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地位优越的一代,享受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有着多元的信息源和广阔的视野,生活在媒体编制的世界,他们提前步入"品牌化",他们更有自己的消费品味和时尚观点,跟随着电子商务和虚拟消费的发展而成长。面对这样的一群人,卫生巾行业许多"功成名就"的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年轻化"、"高端化"、"时效化"成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崛起以及新社交方式的推动,品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体验式营销"。它以"人的体验"为核心展开,而"体验"不仅仅是"产品体验",更多的是消费者"内心感受"和为他们营造的"文化氛围"。雀巢咖啡从"味道好极了"到"活出敢性"的转变,正是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转变。敏锐洞察年轻消费群体个性如果问:"一个时代中,最重要的是哪群人?"我会说是:"年轻人!"他们继承这个时代,打破这个时代,并将最终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2014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90年的"小马儿"迎来"本命年",这意味着90后逐渐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与上一代消费群体不同,90后是特立独行的一代,有更广阔的视野,追求高品质生活,注重个性化消费,需求更加挑剔。终端消费主流群体的变化,引起一系列蝴蝶效应。市场环境随之而变,广告行业应势而变。针对新一代的消费群体,企业针对性地提供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挑剔的消费者,广告行业出现了更多创新的营销方式。在这  相似文献   

6.
王鸳珍 《中国出版》2012,(10):35-38
潮流杂志是新千年后出现的追求潮流与时尚消费的一种新类型的消费类杂志,"内容为王还是广告为王",是杂志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在分析潮流杂志针对年轻群体的低端时尚期刊的定位、杂志内容特色、受众需求与广告诉求的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内容为王"是潮流杂志尚处于"一次售卖"市场开拓期间的有效选择,而先锋性、本土化、运作模式创新、网络互动营销是实现杂志"内容为王"、做大做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7.
自"土豪"一词成为网络热词以来,其指代对象和语义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豪群体也以新的面孔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追捧奢侈品以消灭身上原有的"土气",高额而没有文化品味的消费方式成为其群体特征和饱受大家诟病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土豪群体消费方式的梳理,进而分析当今社会中土豪群体"文化资本"匮乏问题,以及它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大众传媒正以其强大的具有符号意义的传播能力、渗透能力以及制造能力,刺激着大众的消费欲望,使人们的好奇心被唤醒,消费欲被激发,促使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并不断推动着人们的消费行为发生。大众传媒时代,全球性的消费意识已经形成,可以说,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话语权",并以其文化霸权话语直接影响着消费欲望的产生和消费群体的形成。本文结合实际,对大众传媒在构建消费群体及消费欲望中的作用以及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逸君 《新闻战线》2020,(3):98-100
主流媒体与自媒体、商业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和深度性。"众媒时代",信息发布已经不是主流媒体的首要任务,价值传递才是重中之重。既要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尤其是年轻用户的注意力,向他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又要守好"卖萌"底线。唯有"不失真、不失语、不失品、不失位",主流媒体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最近几年国内院线电影中同性恋的形象的再现进行探究,结合鲍德里亚对于消费文化的相关论述。从影像消费的"看"与"被看",同性恋视觉形象建构的"去蔽"与"遮蔽",同性恋符号消费的审美价值,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笔者发现,虽然院线中可以出现同性恋的形象,然而同性恋群体只能穿上特殊的外衣(符号化)在影片中寻求话语表达,当欢呼"符号性灭绝"已经不再的同时,他们已经深深的禁锢在消费社会的符号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11.
在个性张扬的今天,人们很难再有共同的爱好和认同,很重要的一点是读者阶层的"分众化",而且同一阶层、同一受众群体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李岭涛  张友全 《传媒》2019,(5):48-50
“90后”“00后”等年轻受众成长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成就显著的时代,这造就了他们心态更阳光乐观、喜欢创新、天马行空的独有特点,也造就了他们的媒体选择习惯与以往的群体有较大不同。年轻受众对不同媒体的使用情况、对不同媒体的选择偏好、消费倾向等都将影响着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面对全新的人群,电视媒体不能延续以往的策略和方法,只有找到全新的思路,树立全新的理念,培养年轻的心态,才有可能抓住年轻受众的心。  相似文献   

13.
读者点评     
《李林森:将老百姓放在心上的组织部长》@盘丝大仙:看后感触很深。"健康生活,快乐工作",这个座右铭是李林森的人生目标,可惜,只维系了42年。@0520:李林森是个好干部,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年轻时代要拼搏,老后才能无憾。  相似文献   

14.
张红  杨悦 《现代传播》2015,37(2):160-162
通常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偶像剧,作为媒介传播的手段之一,在传播消费文化方面优势明显,最能体现消费文化的精髓所在,其"消费"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消费信息借由某些偶像剧对白成功传递,丰富了青少年对消费品选择的空间,有助于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然而某些偶像剧在情节、场景和包装上的失真和夸张等问题,对建立和发展健康的青少年消费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行业     
中消协今年挑战行业潜规则针对进餐馆包间有最低消费、住宿房价以中午12点后结账算两天等消费领域中的"潜规则",中消协日前明确表示,今年将"挑战消费  相似文献   

16.
北京出版社巧妙地将图书的直接消费群体向间接消费群体转化,使“健康”主题在社会最受关注的群体——青少年身上得到延伸。利用青少年在家庭、社会中备受呵护的地位,再掘一桶“健康金”(详文见第16页)。  相似文献   

17.
李彩云 《东南传播》2010,(9):118-121
本文通过对《华商报》关于"80后"报道做内容分析发现,媒体对"80后"的关注仍然集中在文化娱乐、生活消费和婚姻恋爱方面;在对"80后"的报道方式上存在以偏概全、滥用标签的倾向;标签的内涵主要是个性、年轻、热衷享受、经济能力差等几个方面;记者对于"80后"积极的倾向性往往直抒胸臆,而消极的倾向性则多引用他人观点,总的来说在婚恋方面的报道呈现出消极倾向性,而在消费社会公益方面呈现积极倾向。  相似文献   

18.
潘天波  胡玉康 《文化遗产》2013,(6):106-113,158
唐代诗人皮日休《诮虚器》所述"库露真"名实,历来众释纷纭。释其"名"者包括"库路贞"、"库路真"、"胡洛真"、"斛洛真"、"库露格"、"库穆什"、"骷髅真"等;释其"实"者包括漆器、游牧民族职官、作坊名、书格、胄甲与马鞯等。本文基于"库露真"的史料、语素、音韵、形制与实物等维度考名责实后发现:在史料与语素上,"库路真"是两个语素;在音韵上,"真"或通"针",唐末有语料显示其有混并迹象;在形制与出土实物上,"真"属于"锥(针)髹"技法。据此认为,"库露真"是合成词,它或为"库露针",它是唐政府供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木胎锥髹饮食酒具,也是襄阳漆贡器生产与唐政府外交文化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逐渐成为一个独特群体。因老年人有不同的定义,本研究将老年人定义为年龄55岁以上健康且能自理生活者,将其分为55-64岁的高年、65-74岁年轻老人、75-84岁中年老人和85岁以上耄耋老人四个群体,以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四个群体电脑媒介的消费价值和生活品质的比较研究,分析消费价值变量对生活品质提升的可能影响。本研究的结论表明,新科技对老年人而言尚非不可取代的沟通工具,但电脑/网络的出现为老年人生活品质提升,提供了一种新理念,也为政府决策部门和社会/社区工作者在互联网时代对于智慧社区的社会管理与实践提供一种全新视野与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微电影”时代的广告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雪  朱润萍 《东南传播》2012,(7):125-126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消费群体和消费文化的变化,广告的营销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今,我们已经走进"微时代",各种加微事物出现,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登上营销舞台,并凭借其自有的优势在广告营销中发挥无法超越的作用,逐渐成为营销市场的"新宠"。然而微电影即使"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它作为一个新鲜手段,仍旧会有劣势与不足,仍需要我们对其运用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够发挥"微电影"这种新型广告营销方式的最大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