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痴迷元青花     
卢喜超 《收藏》2007,(4):45-45
玩瓷的人几乎都知道,现在要想在国内古玩市场上淘得一件元青花整器简直比登天还难。因为文博系统的专家一直对元青花有一个比较定型的认识,那就是全世界只有300件元青花(至正型)。这个定论一直左右着元青花研究者的思想。但是民间收藏家却并不认同这一点。他们认为民间出现的元青花有些是从御窑(即宫窑)遗址流失出去的,也有的是“官搭民烧”后的一些“粗器”流传出来。  相似文献   

2.
元青花是近年来古陶瓷收藏和研究的热点。据已公布的有关考古资料统计,建国以来,出土元青花的地区主要有江苏、河北、北京、安徽、内蒙古、新疆、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广西、山东等地。从分布规律来看,元青花主要出土于东南沿海地区,元代的政治中心——北京、河北一带,蒙古族的兴起地——内蒙古地区,以及元青花的窑址所在地——江西地区,其中江苏、河北、北京、内蒙古和江西等地,无论是在发现元青花的次  相似文献   

3.
本刊今年第5期刊登陈竺勤先生《从"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谈起》一文后,很快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来信,质疑和探讨陈竺勤先生的观点和见解。本期我们刊发了郭宽先生的文章,同时转载《中国文物报》记者王征先生关于《中国古陶瓷学会召开元青花专题研讨会》的消息。我们惊喜地发现,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官方权威机构终于发言了,这对引领元青花的研究和辨伪,指导广大元青花爱好者如何收藏元青花,维护元青花研究的科学性无疑是十分有益的。我们期望广大收藏爱好者、古玩行业的"行家"和古陶瓷界的专家学者消除隔阂和偏见,携起手来,为研究和解决元青花领域的各种疑难问题共同奋斗。我刊将开辟专栏,刊载各种不同的见解和声音,展开元青花研究辨伪的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4.
《收藏界》2010,(9):18-18
民间有无"元青花",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民间有多少"元青花",应该是概念上的问题。要理清这一问题也不难,只要理出元青花出产的历史和使用情况,问题就凸显于眼前。 爱好元青花的人都知道,青花产生于唐,成熟于元。云南的建水、玉溪等地也出产元青花。但今天我们研讨的主要还是元代景德镇出产的成熟、有价值、人们看好的元青花。  相似文献   

5.
吴若明 《收藏》2007,(4):42-44
元青花的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约翰·波普以大维德基金会的至十一年(1351年)青花龙纹象耳大瓶为依据,从土耳其,伊朗所收藏的青花瓷器中发现了数十件元青花并撰文公之于世,从而引起陶瓷界对元青花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刘静  曹建文 《收藏》2007,(1):52-54
从目前国内民间陶瓷收藏看,元青花的收藏一直是最热门的,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是最多的。民间是否有元青花我们认为是用不着去争论的,问题在于谁的是真元青花?谁的是假元青花?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7,(8)
国内元青花热如日中天,民间收藏家对于层出不穷、形形色色的元青花,必须提起十二分精神,特别是对一些"从没有见过的"东西,既不可轻易肯定,亦不可断然否定。为了深入探讨元青花的时代生产背景和社会功能,这里介绍一件鲜为人知的元青花瓷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元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明快雅丽的绘画图案,丰富多彩的器物种类,气度恢弘而又精美的造型和复杂的装烧工艺,为历代研究者、收藏家和欣赏者所赞誉,被称为世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它虽产自于中国,但一些珍贵的"大器"却被藏于异国的深宫,长期不为人知。这些深藏在异国的元代青花瓷能否为国人一睹芳容?经过近半年之久不懈的努力,中国收藏家许明先生及其支持者开封市政府终于敲开了伊朗国家博物馆的大门,将三件珍贵的元青花迎回开封,实现了让国人一睹其真容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收藏》2020,(6)
正为响应疫情期间国家关于"少扎堆,不聚集"的公共卫生防护约定,也为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艺术爱好者在疫情期间的学习需求,《收藏》杂志携27年积累的行业优势资源,与行业众多艺术大家、收藏大家联合开启,"大家讲堂"在线直播课程。关于"解谜元青花":元青花在拍卖市场屡屡拍出上亿天价。元青花到底是如何产生?元青花是世界上的存量到底有多少?元青花官窑和民窑的区别?元青花应该如何鉴定?……张庆玉,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北京元青花俱乐部创始人,中国人力资源人才信息管理中心认证(高级)文物鉴定评估师,原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收藏》杂志"大家讲堂"系列讲座特邀专家,《元青花》专著作者。  相似文献   

10.
张小丽 《收藏》2016,(5):54-65
正导语:张达夫墓为元惠宗至元五年(1339年)纪年墓,出土的元青花人物纹(?)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元青花纪年资料,这件宝贵资料对元青花瓷的年代和装饰题材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2011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配合曲江风景线建设工程时,在发掘清理的17座古代墓葬中有两座元墓,分别编号为2011QJFJXM5、2011QJFJXM6,东西并列,间距约5米。两墓均保存完好,出土  相似文献   

11.
《收藏界》2012,(9):6
元青花百分制判定方法各时代陶瓷的判定方法各不相同,元青花百分制判定方法的推出,主要建立在目前无机构也无人员对元青花鉴定拿出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推出的一种创新方式。目的是解决世界上争论最大,仿制品最多、最难鉴定、价值又特别高昂的元青花问题。元青花处于陶与瓷成熟的转折期,麻仓土单元转向瓷石加高岭土的多元配方,硅、铝、钙含量的配加,紧密度、坚硬度同时的提高,元青花釉料中二氧化硅(Sio2)比例的加大,提高了釉面的玻璃光泽,形成硬度、白度、  相似文献   

12.
李卫民 《收藏界》2011,(4):59-61
元青花乃瓷中珍宝,世界知名,当然那是指元代景德镇所产,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精工制作的青花瓷。然而,元青花并非只此一家,据相关资料记载,除江西外,福建、浙江、湖南、湖北、云南在元代均有青花瓷器生产,只不过工艺不如景德镇罢了。但从未见有四川生产元青花的文字记载或实物出土,四川不产元青花似乎已是定论。  相似文献   

13.
叶佩兰 《收藏》2007,(12):48-51
我在1998年出版《元代瓷器》一书的初衷,就是想告诉大家什么是元代瓷器。上世纪90年代,市场上的仿古瓷已经很多了,当时我因工作需要赴外地考察,到了一个收藏家的家里,发现了满房间的仿古瓷,许多是仿元青花瓷器,以后又陆续发现许多仿元青花,听了收藏家及其家属讲了他们的收藏故事,让我很痛心,也感到很内疚,促使我编写了这本《元代瓷器》。今天看来,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研究也不够深入。该书出版后元青花仿品曾一度没了市场,  相似文献   

14.
后学遮 《收藏》2011,(3):I0032-I0034
至正型元青花是景德镇生产的,这应该是当前国内外文博界、学术界的共识。 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展出的至正型元青花,大多标明景德镇窑口。学术界、文博界在涉及到至正型元青花时,也一致认为是景德镇所生产。这种共识的形成,当然是建立在景德镇窑址考古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石雨 《收藏》2008,(10):38-39
近两年,以济南、上海、景德镇和高安相继召开四次元青花研讨会为标志,社会上对元青花的收藏和研究持续升温,这是一件好事。但笔者感到“元青花热”中存在一定的偏颇、偏激甚至茫然、盲目的成分。相当一部分藏家和专家,或缺乏深入研究,或带有门户之见,或夹带自身利益,各自观点尖锐对立,有的还呛出浓烈的火药味,更多的收藏者只能隔岸观火,既插不上手,也插不上嘴。一时间,民间究竟有没有元青花?元青花到底好在哪儿?元青花该如何鉴定等基本问题,似乎都成了莫衷一是的“悬案”。常识和辩证法都告诉我们,说民间不存在元青花,这肯定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但多数否定者恐怕也不会绝对到这个程度,他们更想强调的是,民间元青花极少或很少。因此,对民间有无元青花的讨论,最好限定在“很少”或有“一定存世量”的判断上。  相似文献   

16.
许明 《收藏》2012,(2):44-45
从2001年起,在10年的时间里,我三次去伊朗国家博物馆考察伊朗馆藏元青花,五次(途经伊斯坦布尔到德黑兰)进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参观和上手了土耳其馆藏元青花。所去的次数与上手的西亚馆藏元青花的数量称得上相当可观了。元青花是中国的国粹,是可触摸的器物,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和展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沈芯屿 《收藏》2013,(15):46-51
公元1276年,忽必烈的铁骑如风一般来到杭州,踏平了南宋王朝,也踏碎了纯净典雅、宛如青玉的青瓷,而给中国的瓷器带来了不同的颜色,那是一种蓝白相间的瓷器——元青花。青花,是一种由白色和蓝色构筑图画的瓷器。窑工们用钴料在洁白的胎体上绘画,完成后上一层透明釉,再放入瓷窑中经1200℃以上高温一次烧成。成功的青花瓷钻料显出清雅的幽蓝色。杭州共有两次元青花的出土,出土4件元青花。第一次是1978年,杭州文三街无线电学校宿舍施工工地发现一座元代至  相似文献   

18.
陈建欣 《收藏界》2010,(1):35-37
文人绘瓷现象始于浅绛,经过新彩瓷绘过渡发展到新粉彩瓷绘,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认知。 关于浅绛彩瓷的创烧年代通常有以下几种提法。 1.部分学者认为浅绛彩瓷画创烧于清嘉庆、道光年间,盛行于清末的同治、光绪时期和民国初年。  相似文献   

19.
在元青花人物图繁密的辅助纹饰中,松纹显然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往往大面积地分布于人物周围,其枝干与松针的绘制特征颇令人值得品味,它亦是构成元青花时代特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可以成为鉴定元青花的重要依据。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其分析得很不够,因此笔者认为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图1为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元青花"萧何追韩信图"梅瓶;图2为2005年伦敦佳士得拍卖品、拍卖价格高达2.3亿元人民币的元青花"鬼谷下山图"大罐;图3是日本出光  相似文献   

20.
许明 《收藏》2012,(3):44-49
从2001年起,在10年的时间里,我三次去伊朗国家博物馆考察伊朗馆藏元青花,五次(途经伊斯坦布尔到德黑兰)进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参观和上手了土耳其馆藏元青花。所去的次数与上手的西亚馆藏元青花的数量称得上相当可观了。元青花是中国的国粹,是可触摸的器物,世界各大博物馆和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有收藏和展出,在这种社会条件下,认识它还有什么难处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